首页 > 科技 > 正文

中国成立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无限清洁能源梦有望在可预见的未来变为现实

来源: 文化视界 2024-01-04 09:52:50
听新闻

  近日,以“核力启航 聚变未来”为主题的可控核聚变未来产业推进会在四川成都召开。由25家央企、科研院所、高校等组成的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正式宣布成立。会上,第一批未来能源关键技术攻关任务正式发布。

  去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启动了实施未来产业启航行动,明确可控核聚变领域为未来能源的唯一方向。2023年,我国在该领域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已经在多个实验中取得了重要成果;核聚变大科学装置“中国环流三号”面向全球开放,邀请世界各国科学家来中国集智攻关。

  2023年12月,可控核聚变入选“2023年度十大科技名词”。

中国成立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无限清洁能源梦有望在可预见的未来变为现实

  什么是可控核聚变?

  可控核聚变,俗称“人造太阳”,是照亮人类未来的终极能源梦想。太阳的原理就是核聚变反应(核聚变反应主要借助氢同位素)。人们认识热核聚变是从氢弹爆炸开始的。科学家们希望发明一种装置,可以有效控制“氢弹爆炸”的过程,让能量持续稳定地输出。

  可控核聚变(Controlled nuclear fusion)是可控的,能够持续进行的核聚变反应。在地球上建造的像太阳那样进行可控核反应的装置,称为“人造太阳”。

  可控核聚变的目标是实现安全、持续、平稳的能量输出。因为核聚变反应没有放射性,自然也就不会产生核污染。而且,核聚变的原料之一氘在海洋中的储量极其丰富——每公升海水中就含有0.03克氘,在核聚变反应中可产生相当于燃烧300升汽油的能量。一旦可控核聚变技术获得突破,地球海洋中的氘可供人类使用100亿年。届时,人类将一劳永逸地解决能源问题。

中国成立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无限清洁能源梦有望在可预见的未来变为现实让地球“流浪”的关键,原来是核聚变

  从核裂变到核聚变,一字之差的困难

  能源问题是一个戴在人类头上的紧箍咒,而寻找清洁、丰富的能源则成为各国孜孜以求的目标。经过长期实践,可控核聚变被认为是清洁能源领域的“圣杯”,也因此被寄予无限期待。

  从核裂变到核聚变,从不可控到可控——仅一字之差,但技术难度差别巨大。世界上首颗原子弹爆炸后不到10年,核裂变技术就实现了和平利用,人类建成了核电站。因此,许多人曾乐观地认为,用不了多久就能实现核聚变的和平利用——然而,经过全世界科学家超过半个世纪的努力,至今仍未成功。为了让核聚变“可控”,人类已经“摸爬滚打”了逾半个世纪。

中国成立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无限清洁能源梦有望在可预见的未来变为现实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指挥控制中心

  人类追逐“能源圣杯”的步履永不停歇

  前方的道路依然漫长,“聚变点火”的最终实现,需要集合全人类的智慧与努力。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计划(ITER)被认为是人类和平利用核聚变能源之路最为可靠、可行的路线。ITER自1985年倡议提出,历时38载,旨在建造反应堆级的核聚变装置,以验证和平利用聚变能的科技可行性,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大科学工程之一。

  2007年,ITER整合了中国、欧盟、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和美国七个参与方的财务与技术资源,开启了装置建造。

中国成立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无限清洁能源梦有望在可预见的未来变为现实

2023年11月23日,在法国圣保罗-莱迪朗斯拍摄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的建造厂房(图源:新华社 高静 摄)

  中国角色从“跟跑”到“领跑”

  2006年正式成为ITER项目参与方之后,中国累计承担了ITER装置近10%的采购包研制任务,涉及磁体支撑系统、气体注入系统、可耐受极高温的反应堆堆芯“第一壁”等关键部件。到了组装阶段,中国又通过中法联合体,深度参与实验堆核心装置托卡马克的安装。并已成功完成其核心部件“增强热负荷第一壁”的首件制造,为ITER的顺利实施贡献了“中国智慧”。

  十余年来,中国持续为ITER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ITER组织副总干事、原科技部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主任罗德隆回忆说,中国刚加入ITER时“以学为主”,如今已从“跟跑”实现与他国“并跑”,甚至在部分领域“领跑”。通过全面参与ITER建设,中国用10%的贡献撬动了该计划100%的知识产权,除消化、吸收、掌握ITER的设计技术和加工制造技术之外,也为中国培养并储备了一批聚变工程建设人才。

  除了承担中方承诺的任务外,中方还积极争取ITER其他关键任务。去年9月,中核集团牵头拿下了ITER迄今金额最大的主机总装1号合同。这个工程安装的是ITER装置最重要的核心设备,其重要性相当于核电站的反应堆、人体里的心脏。这是有史以来中国企业在欧洲市场中标的最大核能工程项目合同。

中国成立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无限清洁能源梦有望在可预见的未来变为现实

2023年11月23日,在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建设现场拍摄的安装中的托卡马克装置(图源:新华社 高静 摄)

  中国为人类实现无限清洁能源梦按下“加速键”

  我国可控聚变研究始自上世纪50年代,几乎与国际上聚变研究同步。1965年,根据建设需要,我国建立了当时国内最大的聚变研究基地——西南物理研究所,也就是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的前身。

  正是在这里,中国核聚变领域第一座大科学装置——中国环流器一号(HL-1)托卡马克装置于1984年建成,成为我国核聚变研究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从此,中国磁约束聚变一步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1995年,中国第一个超导托卡马克装置HT-7在合肥建成;2002年中国建成第一个具有偏滤器位形的托卡马克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A(HL-2A);2006年,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东方超环(EAST)首次等离子体放电成功……

中国成立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无限清洁能源梦有望在可预见的未来变为现实

中国环流三号模型

  近年来,我国磁约束聚变研究进展得益于参加ITER计划。利用这一良好国际合作平台,在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我国核聚变研究实现了高质量发展,磁约束核聚变研究从过去的跟跑步入了并跑阶段,部分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2020年12月4日,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在成都建成并实现首次放电;去年4月12日,中国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实现403秒稳态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8月25日,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首次实现100万安培等离子体电流下的高约束模式运行;高约束模式、403秒、100万安培……“中国环流三号”在取得技术突破的同时,也为ITER验证了高约束运行模式的可行性。

中国成立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无限清洁能源梦有望在可预见的未来变为现实

中国新一代“人造太阳”,向全球发出一份邀请

  这些关键技术难题的突破,标志着中国核聚变研究向“聚变点火”又迈出重要一步,也意味着人类获取无限清洁能源的梦想正在照进现实。

  中核集团核聚变堆技术领域首席专家段旭如预测,到2050年左右,人类或将真正使用上核聚变能源。由此来看,人类正在走出“50年魔咒”,无限清洁能源之梦,有望在可预见的未来变为现实。

  (来源:海报新闻 俞春红 综合新华社、国家能源局、中国核电信息网、证券时报等


[ 责任编辑:周龙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