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竹报平安,红竹迎春——著名画家韦辛夷与媒体人纵论“一枝一叶总关情”【下】

来源: 文化视界 2021-03-01 16:40:32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十五已过,大家所期盼的“红竹迎春”座谈会(下)分享给您,看看韦辛夷如何解读文化和艺术。

竹报平安,红竹迎春——著名画家韦辛夷与媒体人纵论“一枝一叶总关情”【下】

【按】韦辛夷先生的“红竹迎春展”开展,80幅轴装朱砂红竹子在柔和的射灯映照下竹影摇红、赏心悦目。省城担纲文化艺术的媒体人悉数聚于展厅读画论文。话题自然是从竹子始,又从竹子终,所论由今及古,再由古及今,大家纵横开阖,发言热烈,以文化为主线,旁及其他。座谈会参加人员:臧文涛(主持人)、由卫娟、赵晓林、郑铁军、霍晓蕙、傅晓燕、贾佳、高超、徐尘、鹿毅、韦辛夷。(按发言顺序排列)

竹报平安,红竹迎春——著名画家韦辛夷与媒体人纵论“一枝一叶总关情”【下】

此雅集实属“四美具,二难并”,真个是“幽赏未已,高谈转清”。现将当日诸贤发言整理出来,分为上、中、下三期推送给大家,以飨众老友。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十五已过,大家所期盼的“红竹迎春”座谈会(下)分享给您,看看韦辛夷如何解读文化和艺术。

下【第三集】

上:臧文涛、由卫娟、赵晓林、郑铁军、霍晓蕙

中:傅晓燕、贾佳、高超、徐尘、鹿毅

下:韦辛夷

竹报平安,红竹迎春——著名画家韦辛夷与媒体人纵论“一枝一叶总关情”【下】

  韦辛夷

  不是总结发言,只是听了大家谈的,想说点感受而已,非常感谢!

  我一直在听,听得脸热心跳,感觉脸盘子也大了,手心都冒汗了。这么多年了,在座的诸位,都曾经亲自操刀写过抬举文字,在下如果有一些浮浪之名,诸位都难逃鼓吹之干系,是这样吧?我除了感激还是感激,还能再说什么呢?今天大家的话,我会当成是鞭策和鼓励,是今后努力的目标——我会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小车不倒只管推!好,再次感谢大家!

  今天啊,意义在什么地方?意义在这场雪上。

  没想到会迎来这么一场雪,早上一出门:“满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是吧?古人有“雪天闭门读禁书”的说法,咱们是“雪天诸贤谈文化”。

  大家都知道,雪花是六个瓣的,也叫“六出”,六是阴数,《易经》上说“地六生水”有水才能滋养万物,大家看,都通了。在今年这个特殊的年景里,祝福别人最吉祥的话就是:“您老还阴着哪”,看,瑞雪就是好兆头!

竹报平安,红竹迎春——著名画家韦辛夷与媒体人纵论“一枝一叶总关情”【下】

惊破幽人春枕梦 一窗斜月半梢横

元贤张雨句

韦辛夷|51x24cm

  今天这个小小座谈会是他们的策展项目之一,专门请了媒体的朋友们来聚一聚、聊一聊很难得。平日里有个活动,你们是最忙活的一群人,老是在听人家说,而自己不说,其实你们最是见多识广的一个群体,说个顶个儿是“人精儿”也不为过,而且还都是有思想、有作为的“人精儿”,这从你们的报道中、文章中、主持中、行事中全都看得出来,所以,就听大家聊一聊,谈一谈,会很有意思,果不其然,目的达到了。

  我想说个什么事呢,我感觉我很幸运。

  人呐,活着就要做事情,最佳状态是本色与当行完全统一,只有完全统一了,才顺溜,才不拧巴,才容易把事情做好,才容易有幸福指数。我的幸运就是从这儿说的。你看,我从小时候就喜欢画画,碰来碰去,转换了几个空间还是画画儿,而且工作性质也是和画画相关连的,所以就会充实,就会天天都有事儿做。这一路忙活下来,忙活成了个“耳顺之年”,好在画画的兴趣没有减退,这又是第二个幸运。那么第三个幸运是什么呢,第三个幸运是选择了画中国画!中国画——大家对这个称谓耳熟能详,听惯了,不觉得有什么问题,是吧?其实要是把它放在历史的文化的坐标中去看,你就能体会出它的独特性和突兀性。

  纵观我们国家的艺术门类,耐人寻味地是,只有美术里以中国材质笔墨纸砚为媒介而从事的绘画,才叫“中国画”。而且在所有的艺术门类中,只有这种绘画形态冠以了“中国”两个字。有人说这是为了区分近代西方绘画进到中国后的一个叫法,在这之前是叫丹青或图画的,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就是感觉感性了一些。宽泛一点儿讲,书法也可以冠以“中国”之名的,可叫“中国书法”的,但从种属关系上说,美术是包含书法这一种类的,再说由汉字的地域唯一性上看,冠以“中国”之名已经没有了实际意义,是这样吧?所以说,单从这个称呼上看,“中国画”这个叫法就够特别的了。戏剧中的京剧是“国剧”,也没有称呼它是“中国剧”,它还是叫京剧。还有一个能与“中国画”叫法相媲美的是“中医”,但那已经不在艺术的行当里了,而且还少了一个“国”字,不叫“中国医”。有人会说:你这是咬文嚼字,过度考求。呵呵,有些事情,只有把它类比了、排列了、解析了、“文化”了,你才能看出差别和独特来,如果不是用这样的类比法、排除法,怎么能知道我们是从事了一项多么有意思、有特色的行当呢?难怪前中国美协主席、前中央美院院长靳尚谊先生画了一辈子油画,到头来,极力推崇的是中国画。

竹报平安,红竹迎春——著名画家韦辛夷与媒体人纵论“一枝一叶总关情”【下】

东风无限潇湘意 却倚篷窗听鹧鸪

明贤胡直诗

韦辛夷|71x36cm

  所以啊,随着“世界一体化”,“地球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产生发展,在这个“小小寰球”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交流只会越来越频繁,越来越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能在这种循环交流融合中还能保持一丁点儿特色的东西会越来越少了,好在——不谈观念——从材质上说,我们中国画的“文房四宝”还是保留住了一些,其他的画种已经都是“舶来品”了。好在,我们用的纸还是一千多年前传下来的檀树皮等做的宣纸,笔还是两千多年前蒙恬做的笔。墨呢,有些变化,还好,本质上没有改变,唯独砚台,被边缘了,这也是由研墨改为墨汁后的一个连带变化。还好,砚台、研墨在一些恪守古法的老画家那里还时时在用,而且用研出的墨去画画写字与墨汁去画画写字,那效果,就是不可同日而语。

  下面我想跟大家聊聊“品味”与“品位”的一些思考。

  每个画中国画的人,不,应该说凡是懂得中国艺术的人,都离不开“品”与“味”两个字儿,这两个字可以说是切中肯綮、穷究内修;极富玩索,道尽其幽,是领略中国画、中国艺术的两把钥匙。

  先说“品”字,概言之,中国的艺术,它是“品”出来的。

  这个“品”字消解了时间,消解了实用功能,如行走在山阴道上,愈品愈深,愈见愈佳,陶陶然、翕翕然深以为得,最终是不能自拔。这个“品”字还真没有什么道理好讲,它常常是与“痴”“癖”“傻”“呆”为伍,沾上它就会行为乖张,常常是散尽家财也不足为惜。这应该与当年抽大烟的感觉有点儿像,就是上瘾成瘾啦。

  就拿中国画的兰竹来说吧,几根竹子,几笔兰花就能让人侍候一辈子,甭管是“一世兰、半世竹”还是“一世竹、半世兰”,都是说要想把“活”儿做地道,没有几十年的功夫是不敢说大话的。心思为刀,时间为磨刀石,几十年过来,不出毛病的话,磨刀出锋,可有小成,再往后,能不能剑锋所指,气贯长虹,就要看造化了。这档子事儿半途上出了岔子,或者终生不开悟者也大有人在,这个东西就是看着容易实际难,门坎儿低,谁都能进来,但要想打出去却不容易。也许,正是这种日日临池的修炼,这种循环往复的探索,这种在规范中的体悟,这种在限制中的挣脱,成了这个“品”字的最好注脚。

竹报平安,红竹迎春——著名画家韦辛夷与媒体人纵论“一枝一叶总关情”【下】

生就凌云傲世骨,岁经雨雪涤心胸。

泰山压顶浑不怕,任尔东西南北风。

韦辛夷|138x34cm

  说到这个“品”字,在文化层面上的含义非常宽泛,你看,喝个茶是品,喝口酒是品,看戏、看诗、看风景都是品,风花雪月、电闪雷鸣都是品,听个评书也是品,一句“且听下回分解”能让你这一晚上会老是惦记着,第二天忙不溜地又去听了。这些都是在“品”。看看这个“品”字是怎么写的?三个“口”嘛,一口不行,两口不行,最少也得到三口,所以说——要品不嫌次数多,要品就得亲力亲为。

竹报平安,红竹迎春——著名画家韦辛夷与媒体人纵论“一枝一叶总关情”【下】

人生多难已艰俦,忽有新冠惊物侯。

朱砂自古避邪秽,一声平安是红竹。

韦辛夷|71x36cm

  说了“品”,再说“味”。

  “品”是过程,“味”是目的;“品”是感受,“味”是享受——一件事儿通过品咂最终能品出味儿来的是行家里手;品了半天,咂摸不出味儿来,要么是此事不值得品,要么是功夫不够,火候不透。总之,“品”与“味”两两相称才是绝配,由“品”入“味”才是功德。

竹报平安,红竹迎春——著名画家韦辛夷与媒体人纵论“一枝一叶总关情”【下】

朝红一片坠窗尘,醉舞莎衣带露痕。

莫谓城中芳意少,潇湘一顾解伶伦。

韦辛夷|66x62cm

  由着“品味”再往上靠,就转换成“品位”。

  “品味”是动词儿,“品位”是名词儿,发音大致相同,而意思却有差别,(“品味”可以儿化音,“品位”不能)。聊天的时侯,一句:“你这个人不懂品味儿,没有品位,”到了这种时候,呱也就啦死了,是不是这样?看看我们所从事的中国画行当,恰恰是最耐“品”的行当,恰恰也是最出“味”儿的行当,同时也是最有“品位”的活计,这就是我所说的幸运的原因,这才有了这些年来书画大军浩浩荡荡的壮观景象。

  在从“品味”到“品位”的过程中,还有一个非常好玩的现象,就是绝顶聪明的中国先人们能够运用极其简单的材质和极其简单的方式玩出极其丰富的内容来,这又是中国艺术中的一个普遍的现象,所谓的“意象造型”、“间离效果”,全都贯穿其间。

  中国画不用说了,说说乐器吧:咱们中国的古琴,就那么一块木头,挖空了瓤,再绷上用蚕丝、羊肠做的弦,就齐活了,就这么简单,手指拨弄琴弦,透过木头内腔产生共鸣,天籁之音就产生了。你再看看西方的钢琴是什么样的?复杂严整是吧。还有笛子,也是截一根竹子,锼上几个眼儿就成了,你再看西方的长笛,一根金属棍儿,钻上眼儿再设计上许多小盖子,还镂上花纹,看着就繁琐。

  由着“琴棋书画”去说,再谈“棋”。中国的象棋、围棋就那么简单,你再看西方的国际象棋,棋子儿都是一个一个的雕塑,马要刻成马的样子,车要刻成城堡的样子,兵要刻成士兵的样子,王啊、后啊都是如此,是不是中国人的写意精神也体现在古琴和棋里?

  “琴棋书画”的“书”不用说了,是“蝎子粑粑独一份儿”。画呢,你看油画、水彩画、版画所用的工具,画板、颜色的复杂性也就明瞭了,与中国画材质相比真是繁简立判。

  那么,为什么我们中国人那么在乎“品味”和“品位”呢?为什么中国出现这么多东西和西方的不一样?当然,西方也有他们的“品味”和“品位”,但是与中国的相比较,是大异其趣的,就好像咖啡和茶的分别,在这里就不讨论了,我想,这应该跟几千年过来的,世世代代的农耕文化、农业文明有关系。

竹报平安,红竹迎春——著名画家韦辛夷与媒体人纵论“一枝一叶总关情”【下】

春风吹出太平歌

韦辛夷|51x24cm

  从历史上看,各国的文化形成发展与地域的环境、气候有很大的关系,大致说来,有三种形态:一是海洋文化,二是游牧文化,三是农耕文化,我们中国就是典型的农耕文化。海洋文化是扩张的,游牧文化是流动的,唯有农耕文化是固守的,这与中国独特的地理地貌环境有很大关系。所以,有的学者说在中国的文化里面有个超稳定结构,就是从农耕文化这个根儿上去说的。农耕文化的最大特点就是封闭性,自足性,当它超稳定了,有了基本的物质保证后,精神需求就出来了,这才有了五花八门的所谓的艺术样式,“品”字便大行其道,“味”儿也就自在其中了。

  比如说东北二人转怎么来的?冬天冷啊,不能外出做活,一群人在屋里围着,两个人在火炕上来回转悠又说又唱,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种艺术样式,这不就是“品”和“味”吗?在中国文化里头,要“品”就往极致上“品”,看戏不叫看戏,叫听戏,闭着眼睛听,听到痒处叫一声“好”!再如一把折扇,竹子扇骨为最佳品级,整日价用手抚摩,几年后这竹扇骨“盘”的透着红韵才是上品、极品。这样的例子有很多,这些都是让人骋神思、能喒摸的地方。还有中国饮食文化的超级先进,这都与超稳定结构有极大的关系。

  所以说,中国文化里面,尤其是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有许多好东西,谁真正摸到了传统,老祖宗就赏饭吃,谁琢磨出了相生相克的密码,谁就能一片光明。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科学家不就是掌握了老祖宗中医青蒿素的提取原理取得成功的吗?咱们画中国画的也是一样,历朝历代的优秀画家、理论家为我们留下了一座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之山,我们不能抱怨没有时间,我们不能强调客观理由,而要扪心自问:我沉静下来了没有?我敬畏了没有?我的功夫下到了没有?古人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如果金石不开,一定要先问问自己:精诚了没有?精诚到了没有?古人还有一句话:“求外莫若求内,求人莫若求己”,都是这个意思。

竹报平安,红竹迎春——著名画家韦辛夷与媒体人纵论“一枝一叶总关情”【下】

梦回影落虚窗月 却怪毫端写未真

明贤徐贲句

韦辛夷|51x24cm

  这些天插空看新购的书《钱钟书选唐诗》,钱先生这也是在“品”,而且是品出了滋味来。他选了诗,杨绛先生日课抄出,毛笔小楷一抄就是六、七年,说是留给女儿钱媛看着玩儿的。洋洋洒洒几万首唐诗,钱先生任由着性子来,一选就是近两千首(1997首),什么大名头,什么他集必选,老先生全然不顾,信马由缰看着顺眼就选,才有了今天这样一本书,这是什么境界?你像这么两位大学者为啥这么做?不就是玩吗?这不就是由“品味”到“品位”吗?他们老俩口儿只管“品”,只管“味”,这个“品位”就巍立其间了,所以说这才是中国文化人最高级的文化享受,这才是读书的最高境界。

  下面再聊聊竹子的话题。

  竹子是中国文人喜欢品味的物像之一,也是中国画家喜爱画的题材,所谓的“梅兰竹菊”都是这样。咱们中国的文化人有一样本事,就是特别善于给物体加上一些本体之外的意义,就是所谓的“赋、比、兴”,就是所谓的“兴、观、群、怨”。大致上有移情、象征、通感、隐喻、博喻这些门道,这样一来,就翻出了新意,眼前之物即是它,又不是它,咂摸过后还是它!这样一来就给文学、诗歌、绘画、戏剧等艺术门类提供了无止无休的创作源泉和想象空间。宽泛地说,凡是人们目力所及的一切事物,甭管它是池塘春草,还是大海星辰,包罗万象,广大精微,一概可以移情、象征、通感、隐喻、博喻!这在中国文人那儿已经玩到了极致,是不是这样?不举例子了,否则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而竹子,占据了一个最独特的地位。

竹报平安,红竹迎春——著名画家韦辛夷与媒体人纵论“一枝一叶总关情”【下】

叶间重露犹滴,林表寒烟未开。

想见沅湘江上,月明环佩归来。

明贤刘基咏竹诗一首

抻将绿纸画红竹,冷暖失协扰清独。

幸有数行玄墨字,一振精神又成幅。

韦辛夷|71x36cm

  大家想一想,从季节的角度来说,竹子是四季常青的,春夏秋冬哪个季节都有它,而梅花,是生发在冬天和春天;兰花呢,喜温暖,喜欢阴湿的环境,生存环境要求高;菊花是生长于秋天,到了冬天就没了,你看竹子,只有竹子不管这些,无论是南方北方,无论是酷暑严寒,一年365天都有它,每天都可以与你相伴,这才有了“不可一日无此君”的说法。你会发现竹子的象征意义是高于其他植物的。那天在开幕式上,高超竟然说了竹子的“十德”,这不得了,人们对鸡才总结出了“五德”。可见竹子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竹报平安,红竹迎春——著名画家韦辛夷与媒体人纵论“一枝一叶总关情”【下】

  竹之十德:

  竹身形挺直,宁折不弯,曰正直;竹虽有竹节,却不止步,曰奋进;竹外直中通,襟怀若谷,曰虚怀;竹有花深埋,素面朝天,曰质朴;

  竹一生一花,死亦无悔,曰奉献;竹玉竹临风,顶天立地,曰卓尔;

  竹虽曰卓尔,却不似松,曰善群;竹质地犹石,方可成器,曰性坚;

  竹化作符节,苏武秉持,曰操守;竹载文传世,任劳任怨,曰担当。

  鸡之五德:中国古代特别重视鸡,称它为“五德之禽”,《韩诗外传》说,它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明报晓,是信德。

竹报平安,红竹迎春——著名画家韦辛夷与媒体人纵论“一枝一叶总关情”【下】

沧海一笑走红尘,也宜高台也宜盆。

世人应解凌寒意,岂是无聊画伶伦。

遁翁辛夷画并口占打油

画讫还要自作诗,搜肠刮肚无新词。

忽然想到木兰句,安能辩我是雄雌。

辛夷口占并书之

红竹写罢再打油,指爪抻耳又搔头。

忽听孙儿一声唤,俯首甘为孺子牛。

岁次庚子年遁翁辛夷画并自作小诗一首

韦辛夷|138x68cm

  再从画家的角度谈谈画竹子。

  画竹子是一个中国画家的入手和门径,是必修课,更是基本功。我们初学中国画,无论是画人物、山水、花鸟的,老师都会说:先写写字儿,再撇撇竹子。让先写字儿,是让你对笔性有所认识;先撇撇竹子,是让你先有手感,是让你对线条、基本构图、基本组合以及笔墨有个初步的认识。看,画竹子的门槛很低,谁都可以操笔一试,谁都可以从这里开始做画家之梦。可是这里又有些悖论和诡异——看着容易,门户开着,可是一旦进去就满不是那回子事儿了。你会发现,这枝枝叶叶不那么听使唤,先不说得气儿的事情,就是能把这枝枝叶叶摆弄得舒服,像那么回事儿都难乎其难。不上手会以为“一世兰半世竹”是妄语,一上手才知此话是至理、是名言、是的语。想想我自己,历练这根竹子也二、三十年了吧,到现在根本不敢说已经登堂入室了,每次画竹子都象是用手抓螃蟹,不好摁啊,一不小心就蹦了,或者被夹了手。李可染先生“废画三千”的说法不为过,其中甘苦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在我看来,画竹子是在练心性,练胆量——静不下来,没法画;胆怯了,没法画。

竹报平安,红竹迎春——著名画家韦辛夷与媒体人纵论“一枝一叶总关情”【下】

我忆东曹粉署郎,琅玕写就拂云长。

祇疑散步云林曲,独听秋声待晚凉。

韦辛夷|51x24cm

竹报平安,红竹迎春——著名画家韦辛夷与媒体人纵论“一枝一叶总关情”【下】

山风一夜吹疏雨 共爱西窗五月凉

韦辛夷|34x34cm

竹报平安,红竹迎春——著名画家韦辛夷与媒体人纵论“一枝一叶总关情”【下】

凌寒

韦辛夷|51x24cm

竹报平安,红竹迎春——著名画家韦辛夷与媒体人纵论“一枝一叶总关情”【下】

百尺气未驯,多竿红彤彤。

青天飞霹雳,何时化蛟龙。

韦辛夷|51x24cm

竹报平安,红竹迎春——著名画家韦辛夷与媒体人纵论“一枝一叶总关情”【下】

又见新篁

韦辛夷|51x24cm

竹报平安,红竹迎春——著名画家韦辛夷与媒体人纵论“一枝一叶总关情”【下】

小窗留得一枝看

韦辛夷|34x34cm

  这个东西就是让你困顿并快乐着。

  当年画竹子都是从《芥子园画谱》开始画的,怎么发杆,怎么添叶,什么“人”字法,什么“个”字法,“介”字法,“分”字法,“女”字法等等,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程式的东西,这就是基本规律,是画竹子的门径。可是一旦走进门来,发现芥子园上的东西不够练了。自然生活中竹子的形状千姿百态,这不是那几种画法所概括的了的,经过观察,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真竹子它不是按芥子园竹谱生长的,要观察,要观察真正的竹子,才能丰富你竹子的画法。竹谱是大而化之程式化的东西,是告诉你最基本的规律,你有了“法”,还得“破法”才行,就像石涛说的那样“无法之法,乃为至法”。从收集资料角度去看,我们比古人幸运,幸运得太多了!掏出手机一比划就记录下来了,郑板桥成吗?据他自己说,是在满月的夜晚,让竹影打在白墙上,看结构,看构图,再回到屋里点上蜡烛,赶紧画下来。我想,要是郑板桥当年有一部手机,他画的竹子绝对不是现在这个样子,肯定比我们看到的这些竹子要丰富得多,是吧?

竹报平安,红竹迎春——著名画家韦辛夷与媒体人纵论“一枝一叶总关情”【下】

渭川千亩凤来仪

韦辛夷|34x34cm

  这批东西,在画面处理上,有意避开了郑板桥的某些定式的画法,比如说不画或少画从下通上的大竹杆,而多画折枝竹子和丛竹、嫩竹,还有不少是下垂的竹子和横向的竹子,这些都不是乱编着画的,都是从生活中观察来的。有的朋友已经发现,在这批竹子中,在竹节处发枝是一丛一丛的,不象是画谱所展示的那样只有一两根竹枝。啊,这也是从生活中观察来的。北方因为寒冷,雨水少,竹节处发出一根梢是普遍现象,但是到了南方,云、贵、川、广东、广西你去看,那里气温高,湿度大,雨水足,也就把竹节的发枝给一丛丛地拱出来了。这样,在竹节处多画上几梢就有了凭据,同时呢,也丰富了画面,这就是我们须臾不能离开生活的最好例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生活是创作源泉的最好例证。

竹报平安,红竹迎春——著名画家韦辛夷与媒体人纵论“一枝一叶总关情”【下】

坐中佳士左右修竹

韦辛夷|51x24cm

  这个小展览,如果说有点特色的话,就是全部用朱砂画了红竹子,同时呢,做得纯粹了一些,连个石头都没有画,单纯了,纯粹了就能给人以视觉强化的感觉,再加上徐尘他们很用心,也是不计成本地往精到上去做,不但是收到了预期的效果,而且是超出了预期的效果。

竹报平安,红竹迎春——著名画家韦辛夷与媒体人纵论“一枝一叶总关情”【下】

渭川晚照

韦辛夷|34x34cm

  我想再跟大家补充一点,这个展览之所以达到并超出了预期效果,还应该感谢裱画师马伟炳先生,没有他的“精裱”,也不会出这样完美的效果。什么叫“精裱”?精裱就是在裱画的时候,每幅作品画芯与绫子之间都留有一个小缝隙,它不是把绫子与画芯两两相接就完了,它是有小缝隙的,也就1毫米的缝隙,再用复背的手法把画芯与绫子连成一片,这个是苏州裱工里的经典裱法,就这一毫米最能检验裱画师的功力。这批作品在这里已经悬挂七八天了,大家看,至今没有“抄手”,也没有“鼓肚”,要是劣手装裱的话,早就不堪入目了。在用裱画材料的时候,根据徐尘的要求也是不计成本,往最好里做,画的轴头是用红木的,画盒是香樟木的,盒上还刻了字,盒子外面还加了细帆布布套,这些讲究大家有目共睹了,所以说,一个展览的成功,离不开各个细节的精心和到位。

竹报平安,红竹迎春——著名画家韦辛夷与媒体人纵论“一枝一叶总关情”【下】

竹报平安,红竹迎春——著名画家韦辛夷与媒体人纵论“一枝一叶总关情”【下】

清风

韦辛夷|71x36cm

  哦,有朋友问我,你怎么还写了那么多自创的题画诗啊?哎,这主要是,历朝历代的有关画竹子的题画诗不少,但画红竹子的题画诗在我还没有见到过,既然画都画了,赶着鸭子上架也要诌几首啊。写诗不好写,看,这又是个难事儿,怎么办?如果完全按平仄啊,粘对啊去写就把手脚全捆住了,索性放得宽一些,由着性子来,不完全合律,不完全平仄相谐,也不管是平水韵还是新韵,只要能上口,表达出意思就行。我翻看过不少诗集,历朝历代的都翻过,知道这是个汪洋大海,根本不敢造次。既然不得不写,冠上个“打油”的名号也是给自己讨个说法,下个台阶,同时呐,也是君子自道,这样就能遮遮脸儿,免受不敬之诘。

竹报平安,红竹迎春——著名画家韦辛夷与媒体人纵论“一枝一叶总关情”【下】

晓曙及时白,幽篁渐映红。

施朱写秋意,不与古人同。

韦辛夷|51x24cm

  我还要说明的是,甭谈古人,就谈当下,画竹子的高手大有人在,哪个画家不是把画竹子兰花当成童子功、看家手艺的?更遑论竹子还是“还魂草”、“芝麻盐”,凡是画中国画的,无论是人物、是山水、是花鸟,每每在画中都会有竹子的身影,都会画的,只不过没有把焦点集中在这一点上,去做了其他的认为更该做的事情去了。这次要感谢策展人徐尘和他的团队的构想,我无非是“听话”了,上心了,干活了,不自量力了——最终是给“吐噜”出来了。我深知就画竹子这档子事儿,需要解决的课题还有很多很多,那句“艺无止境”即是安慰剂,又是兴奋剂,就像是拉磨的驴子眼前挑的胡萝卜儿,总归是要诱着人往前走的。

竹报平安,红竹迎春——著名画家韦辛夷与媒体人纵论“一枝一叶总关情”【下】

一枝一叶总关情

韦辛夷|51x24cm

  说一千,道一万,还有要有敬畏之心,要敬天爱人,绕不开的。我记得2019年底高超给做节目,我也是谈到了要有敬畏之心,要感恩生活,对吧?记得当时高超很有感慨,结果不到两个月,“新冠”就来了,你不敬畏都不行。这场肆虐全球的瘟疫,70亿人,人人有份,谁也跑不掉。疫情使我们人人成了哲学家,你不去思考都不行,因为你追问了,你开始从人的最基本的需求去思考了,那些平日里你不认为是问题的事情都成了问题,那些平日里你纠结的问题反而不是最重要的了。是的,要回到内心,千言万语汇成刚才说的这句话——要有敬畏之心!还要多反思自己,要谨慎,还要感恩,这是永恒的主题。最后,容我再说一遍,我十分感谢大家,我会记住今天的!谢谢大家!

竹报平安,红竹迎春——著名画家韦辛夷与媒体人纵论“一枝一叶总关情”【下】

坚贞君子节,正直古人风

韦辛夷|71x36cm

竹报平安,红竹迎春——著名画家韦辛夷与媒体人纵论“一枝一叶总关情”【下】

韦辛夷|红竹迎春一枝一叶总关情座谈会合影

左起:鹿毅、徐尘、赵晓林、贾佳、由卫娟、韦辛夷、霍晓蕙、臧文涛、傅晓燕、郑铁军、高超

  画家简介

竹报平安,红竹迎春——著名画家韦辛夷与媒体人纵论“一枝一叶总关情”【下】

  韦辛夷,1956年生于山东济南。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擅长中国人物画,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1992年深造于中国美术学院刘国辉教授工作室,为首届中国人物画高级研修班成员。曾任第四届、第五届济南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第五届、第六届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现为山东省美术家协会艺术顾问,济南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山东书画学会副会长,济南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其创作风格凝重奇谲,具感染力和人文内涵。被誉为“融古今中外于一体,得诗文史舆之四味”的实力派画家。其水墨小品恬淡隽秀、意韵悠长。曾多次出访德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韩国、埃及、越南等国家进行艺术考察交流活动。

  代表作__《鸿蒙初辟》《蓄须明志》《马陵道》《灵山法会图》《在那个夏天》《小岗村之夜》《广陵散》《怀沙》《好日子》《拯救希望》《大地之子》《闯关东》《拾荒者》《苟坝的马灯》《稷下学宫》《鞌之战》《腊月二十三》《吾问西东》等。

  出版美术专著__《占有空间·韦辛夷水墨人物画创作心迹》《当代中国画精品集·韦辛夷》《金手指美术自学丛书·写意人物》《写意古装人物·仕女篇》《写意古装人物·钟馗篇》《中国画名家丛书人物名家·韦辛夷》《名家·韦辛夷画高士》。

  出版文集__《提篮小卖集》《担水劈柴集》《我看可以》

[ 责任编辑:林岳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