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人文情怀与自然的融合——廖正定笔下的南昌蒋巷镇风景风情

来源: 文化视界 2024-03-21 08:09:41
听新闻

沿途的风景,尘封的记忆;走过的城市,以画家之眼,诉说难以言喻的沉思。在一张张油画布上感受廖正定对那些看似平常的家乡风景的诗意诠释,以及对生命在时光漫旅中的心迹描摹,从而在内观自我中找回平静与安宁。

作品欣赏

人文情怀与自然的融合——廖正定笔下的南昌蒋巷镇风景风情

豫章桥下 50×60cm 布面油画 2023年 廖正定

人文情怀与自然的融合——廖正定笔下的南昌蒋巷镇风景风情

村路口 50×60cm 布面油画 2023年 廖正定

人文情怀与自然的融合——廖正定笔下的南昌蒋巷镇风景风情

乡村一隅 30×40cm 布面油画 2023年 廖正定

人文情怀与自然的融合——廖正定笔下的南昌蒋巷镇风景风情

村畴暮霭 30×40cm 布面油画 2023年 廖正定

人文情怀与自然的融合——廖正定笔下的南昌蒋巷镇风景风情

阳光普照 30×40cm 布面油画 2023年 廖正定

人文情怀与自然的融合——廖正定笔下的南昌蒋巷镇风景风情

村街巷道 20×30cm 布面油画 2023年 廖正定

人文情怀与自然的融合——廖正定笔下的南昌蒋巷镇风景风情

安静 30×40cm 布面油画 2023年 廖正定

人文情怀与自然的融合——廖正定笔下的南昌蒋巷镇风景风情

空白 60×50cm 布面油画 2023年 廖正定

人文情怀与自然的融合——廖正定笔下的南昌蒋巷镇风景风情

农户 30×30cm 布面油画 2023年 廖正定

人文情怀与自然的融合——廖正定笔下的南昌蒋巷镇风景风情

驶向致富 50×60cm 布面油画 2023年 廖正定

人文情怀与自然的融合——廖正定笔下的南昌蒋巷镇风景风情

乡村色调 50×60cm 布面油画 2023年 廖正定

人文情怀与自然的融合——廖正定笔下的南昌蒋巷镇风景风情

夏雨春色 50×60cm 布面油画 2023年 廖正定

人文情怀与自然的融合——廖正定笔下的南昌蒋巷镇风景风情

劈柴院 30×40cm 布面油画 2023年 廖正定

人文情怀与自然的融合——廖正定笔下的南昌蒋巷镇风景风情

蝉鸣悠悠 30×40cm 布面油画 2023年 廖正定

人文情怀与自然的融合——廖正定笔下的南昌蒋巷镇风景风情

郁郁葱葱 30×40cm 布面油画 2023年 廖正定

人文情怀与自然的融合——廖正定笔下的南昌蒋巷镇风景风情

惠风和畅 40×50cm 布面油画 2023年 廖正定

人文情怀与自然的融合——廖正定笔下的南昌蒋巷镇风景风情

老街坊 30×40cm 布面油画 2023年 廖正定

人文情怀与自然的融合——廖正定笔下的南昌蒋巷镇风景风情

晴空秋色 40×50cm 布面油画 2023年 廖正定

人文情怀与自然的融合——廖正定笔下的南昌蒋巷镇风景风情

惊鸿一瞥 24×26cm 布面油画 2023年 廖正定

人文情怀与自然的融合——廖正定笔下的南昌蒋巷镇风景风情

残荷 60cm×70cm 布面油画 2023年 廖正定

人文情怀与自然的融合——廖正定笔下的南昌蒋巷镇风景风情

打鱼人家 24×26cm 布面油画 2023年 廖正定

人文情怀与自然的融合——廖正定笔下的南昌蒋巷镇风景风情

致富之路 33.5×86.5cm 布面油画 2023年 廖正定

人文情怀与自然的融合——廖正定笔下的南昌蒋巷镇风景风情

夏日树荫 33.5×86.5cm 布面油画 2023年 廖正定

(来源:都昌融媒、vanke江西)

画家简介

人文情怀与自然的融合——廖正定笔下的南昌蒋巷镇风景风情

廖正定,男,汉族,1985年生于江西南昌。艺术学博士,旅俄油画家。欧美同学会会员、留俄(苏)美术院校校友会副秘书长,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会员,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会员,江西省工艺美术师,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圣彼得堡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任教于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一工作室,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油画实践及美术理论研究工作。

2008年,获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师范)专业文学学士学位;2010年,获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美术教育(绘画)专业硕士学位;2014年,获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造型与装饰应用艺术及建筑学专业艺术学博士学位;2015年,获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荣誉教授”称号;2023年,被江西万科聘为星光艺术馆馆长。

通过工作、学习和创作,发觉就写实性的写生而言,有关经验、阅读和专业性三者间的相互平衡方式还有进一步的讨论空间。在不同的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中,经验性、阅读性和专业性都可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特别是要注意表现性与阅读性的此消彼长的关系,毕竞如果表现过度了,就会损伤阅读性显得难以理解,也难以符合一般视觉经验。而过度注意优美的可阅读性,又会使得作品气质显得矫揉造作,损伤表现性,缺乏适合当代文化环境的专业力度。

[ 责任编辑:王南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