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陈志才深情话恩师:感恩之情永存心间

来源: 文化视界 2024-03-19 08:46:18
听新闻

陈志才深情话恩师:感恩之情永存心间陈志才先生

在3月16日举办的《墨随心志——陈志才作品展》开幕仪式上,著名艺术家陈志才先生对培养他的两位恩师秦天林和郭汝愚,表达出深深的崇敬和感激之情。

陈志才先生说:“我十余岁就拜在秦天林先生门下,是秦老师的悉心点拨,才照亮了我那颗朦朦胧胧的艺术之心。

陈志才深情话恩师:感恩之情永存心间秦天林先生

秦天林是陈志才先生的第一位师父,1942年出生于成都。1963年毕业于成都美术学校。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四川省美协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画师。

陈志才深情话恩师:感恩之情永存心间陈志才与恩师秦天林先生

秦天林先生精花鸟,善山水,并长于书法。他的花鸟画作品色泽淡雅,构图清俊,妙趣横生,是一位高山流水少人知,纯粹而安静的艺术家。秦老的这些性格和书画特点,都在陈志才的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至今,尽管陈志才先生的画名早已远播业界,但他仍然保持着一颗像他师父一样的纯粹的艺术之心。

陈志才深情话恩师:感恩之情永存心间秦天林作品

陈志才深情话恩师:感恩之情永存心间秦天林作品

而陈志才先生的另一位恩师郭汝愚,则指导陈志才走出了一条自己独特的艺术道路。这次的《陈志才作品展》,我们就不难从陈志才的一系列作品中看出,郭老对陈志才先生的深刻影响。

陈志才深情话恩师:感恩之情永存心间郭汝愚先生

郭汝愚,字智光,号芝瑜、蜀山,1941年出生于成都郫县,1961年毕业于成都美术学校。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诗书画院艺委会委员,成都职业艺术学院副院长,成都二酉山房书画研究会会长,四川八益书画院顾问。在近60年的艺术生涯中,郭汝愚先生工写皆善,并融现代彩墨、壁画、民间美术和西方现代艺术于中国画一炉,其作品生活气息浓郁,个人风格突出,在中国花鸟画领域有着卓越的艺术成就,他对陈志才艺术风格的全面形成,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陈志才深情话恩师:感恩之情永存心间陈志才与恩师郭汝愚先生

陈志才年轻的时候,走的是写意一路,师从郭汝愚师父之后,画风慢慢地从纯粹的写意转变为工、写兼顾。在郭老的倾心指导之下,陈志才的工兼写画风,造型语言上既有工整、严谨的写实性,又有遗貌取神的写意性;技法上既有工笔细腻、严谨的表现手段,又有逸笔草草、抒情达意的写意风范;其色彩风格,或浅绛,或水墨,或浓墨重彩,因此,陈志才的工兼写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很高的审美价值。笔墨之外,郭老的人格魅力一直对陈志才产生着更加重要的影响。陈志才先生说,师从郭老这些年,印象最深的就是郭老经常教育他如何涵养心性、修身做人,希望他要像青竹一般:“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

陈志才深情话恩师:感恩之情永存心间郭汝愚作品

陈志才深情话恩师:感恩之情永存心间郭汝愚作品

如今,陈志才先生的作品清新烂漫、优雅隽永,充满着无尽的诗意与想象,既打破了传统笔墨的窠臼,又未过于追求当代水墨的幻化,并以深厚的学养、横溢的才华、娴熟的技法,在守正创新中为中国当代小写意花鸟画探索出一种新的表现形式,拓展出新的艺术境界。他通过融合泼墨泼彩、笔墨书写、勾勒点染等技法,在水墨与色彩、具象与抽象的交融互补中,构建出自身的艺术语言体系,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时代审美。

陈志才深情话恩师:感恩之情永存心间陈志才作品

陈志才深情话恩师:感恩之情永存心间陈志才作品

陈志才先生的这些成就,都与他两位恩师的教授和培养密不可分,是秦天林和郭汝愚这两位先生对他的无私付出,夯实了陈志才在艺术路上的光明前景。

(来源:石壶画会)

画家简介

陈志才深情话恩师:感恩之情永存心间

陈志才,1964年生于四川成都,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四川省诗书画院专职画家兼工笔画工作室主任,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委员会委员,四川省美协理事、中国画艺委会委员,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艺委会委员,成都市文联副主席,成都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成都大学研究生导师,四川省巴蜀画派促进会副会长、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四川八益书画院院长,四川当代书画院副院长,成都二酉山房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峨眉山书画研究院副院长。

作品多次入选国内、省内重大展览,荣获国家级金奖。第七届、第八届巴蜀文艺奖;“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2018年度百家“推优工程”原创优秀文艺作品;第七届“郭沫若文艺奖”;2019年被四川省政府授予“金熊猫”奖先进个人;《繁花似锦》荣获“四川省优秀美术作品展”优秀作品奖并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等。

[ 责任编辑:窦静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