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5日,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李晓林教授,在湖北美术学院藏龙岛校区A12教学楼105报告厅,为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科学家精神”主题性插画创作人才培训》的全体学员进行讲座分享。
《关于主题性绘画》
主题讲座
授课教师:李晓林
2023年8月25日
李晓林,199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版画专业委员会外聘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客座教授,广州美术学院客座教授,鲁迅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广西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南京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原文化部国家重大现实题材美术创作评审专家,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中国艺术节评委、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美展评委、第五届、六届、七届全国青年美展评委。
李晓林作品欣赏
《开采光明的人》 色粉 110x130cm第十一届全国美展金奖
《幸存者》系列 版画 200x600cm 2008-2014年
01
讲座内容
李晓林教授以美术史发展为线索,深入探讨了主题性绘画的历史演变。他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以不同时代的艺术作品为例,讲述了主题性绘画在不同背景下的变化与发展。
自绘画诞生之初,主题即成为重要元素,尤其是在现代绘画兴起之前,主题性在绘画中占据主导地位。虽然抽象绘画逐渐兴起,但主题创作仍然在艺术中扮演重要角色。他认为,尽管绘画形式随着时代改变,但绘画的本质是无法被取代的。
李晓林教授以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等典型主题性美术创作为例,阐述了作品何以为经典的精妙之处。《创世纪》面积约五百平米,以《圣经》为题材,描绘了从神创世到诺亚方舟的故事,这幅恢弘巨作不仅仅是对《圣经》的再现,更融入了艺术家的想象力,将写实与理想完美结合。
随后,李晓林教授详细分析了十九世纪前后的主题性绘画代表作品。他以博斯、卡拉瓦乔等艺术家的作品为例,向学员们解读了他们的作品在造型方面的独特之处,以及叙事性绘画在不同艺术流派中的体现。例如“现实主义绘画的鼻祖”库尔贝,他以真实的表现方式呈现世界,展现的故事也具备真实感,他提倡将真实还原到画布上;苏里科夫的作品《彼得大帝与军队》通过人物表情的精准描绘,将各个角色内心的矛盾情感都充分展现出来,为作品赋予了更深的情感层次。
接着,李晓林教授以伦勃朗的《夜巡》为例,揭示主题性创作中存在“甲乙方”的关系。他通过个人亲身创作经验,说明主题性创作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要素,在主题性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应当保持自主性,清楚划定自由创作与主题性表达之间的边界,并且创作者对于艺术化处理应该有着精准的调控,需要判断何时以自由的手法进行创作,何时需要更加现实地叙述主题,这种判断需要综合考虑主题以及所要传达的情感与思想,创作者需要在其中找到平衡。
在十九世纪之前,主题性创作主要是以一个场景、凝固的画面和固定的时间为主。李晓林教授指出,在插画与连环画创作时,最重要是对动态和内心世界的把握。建议学员们在进行科学家精神创作时,应选择人物的最佳动态,既能点明主题,又能包含绘画本身的力量。
提到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在艺术中的影响,李晓林教授认为后现代主义强调多样性和包容性,与现代主义不同,倡导不同形式的融合。同时他举例说明了现代艺术家如基弗、巴塞利茨等艺术家的作品,以及他们的主题创作中的叙事性和象征性。
最后,李晓林教授以徐悲鸿、蒋兆和等艺术大家为例,回顾了中国近现代主题性创作的历程,介绍了他们作品中融合西方和中国传统元素的特点,真切反映了社会现实和时代风貌。
李晓林教授的讲座不仅展现了主题性绘画的历史演变,还强调了艺术家在创作中的自主性和创新精神,为学员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02
现场指导
8月25日下午,李晓林教授为参与科学家精神插图创作的学员们,进行了现场指导和交流。他针对每位学员的作品,提出了不同的建议,帮助他们解决在主题性创作中可能遇到的画面构图、插图连贯性和细节处理等问题。
李晓林教授点评杨秉国创作:
在绘制成稿的过程中,可以思考如何巧妙地运用写意的手法,以增强墨色的魅力。在勾勒线条时,要注意适度放松手法,保持线条紧凑度和宽松度的平衡。虽然我们还未能看到最终的成稿,但根据当前的画面构图和表现手法来看,已经能够感受到在创作中的巧思和创意。请继续坚持创作,不断努力进步。
李晓林教授点评雷梦婷创作:
在进行主题性创作时,仍然可以充分借鉴之前自由创作的经验。在绘制科学家精神内涵时,应当巧妙地将个人绘画语言与写实叙述相结合,保持个人风格的独特性。同时,在处理现实场景和物品时,融入更多主观性的表现,以丰富画面内容。整体上,确保整套作品在风格和情感上保持统一,将会使作品更加出彩。综合运用之前积累的经验和创新思维,持续思考主题内涵,运用灵活的绘画手法,相信能创造出深度和个性并存的作品。
李晓林教授点评于湜禹创作:
在现有作品的基础上,可以尝试让作品更加丰富多彩。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尤其要注重捕捉人物生动性的表现,要关注人物与背景的有机关系,特别是海水与人物之间的关联。确保海水的流动能够与人物相互融合,考虑调整水流的白点大小,以创造更好的动态感。背景中的建筑物也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部分,可以考虑将建筑物融入背景,或者通过丰富的细节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持续审视和调整作品的细节,以确保作品更加生动和丰富。不断地追求细节的完善,会让作品更具吸引力和深度。
李晓林教授点评汤宇丰创作:
在人物形象创作中,建议尝试将平面和立体感相结合,以增加人物形象的生动性,并为画面增添丰富感。可以通过学习和分析乌切罗、佛鲁拜尔等艺术家的作品,汲取他们在平面处理方面的技巧。同时,也可以从马蒂斯的作品中获得启发,他通过简洁的线条传达趣味和讲究,强调了繁复中的耐看性和丰富性。在创作过程中,将这些技巧融入进去,能让作品更具艺术张力和吸引力。
李晓林教授特别强调在绘制科学家故事时要考虑时代特征的呈现。并提醒那些使用相同材料进行创作的学员们,要避免作品过于同质化,而是要寻找独特的风格和处理方式。他在指导中鼓励学员们在作品中注重细节,将作品的做的更加精致和出彩。他建议学员们不断进行练习,以进一步提升画面效果的精细度。
03
合照留念
李晓林教授与全体学员合影
学员创作手稿展示
by.丁兴亮
by.高淼
by.李婷婷
by.李云鹏
(来源:HIFA插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