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孙博文 | 一个“梵·高”式的画家,一颗炙热爆发的“小宇宙”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07-30 13:41:08
听新闻

孙博文绘画的气吞山河之势,其中蕴含的那份强烈而炙热的感情,无不显示着他的胸襟开阔,涵养宇宙的修为。

乡野出来了一个孙博文,他的作品既给当代中国画坛一个震惊,也为大家带来一系列反思:当代中国画坛为何“死气沉沉”?为何中国水墨进入“穷途末路”?为何中国绘画越来越精致细腻,呈现萎靡之风?

当这些问题围绕着我们之时,让我们思考中国画未来将走向何方的时候,不得不说,孙博文的绘画让我们眼睛一亮,并为之振奋!

孙博文 | 一个“梵·高”式的画家,一颗炙热爆发的“小宇宙”

孙博文《秋色胜春》设色纸本

138cmX70cm

2001年作

我们虽然在孙博文的作品面前看到了他强烈的现代画面构成,以及明确的探索创作意识,但是,并不代表孙博文的绘画与传统无关,否则他的绘画从早期到后期的发展过程,岂不是无本之木!

我们从他众多的作品中,尤其是他早期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其中蕴涵着丰富的传统绘画元素,比如题材:山川、河流、村居,乃至于那些家禽、炊烟、放牧小景等等,在他的画面上都得以充分表现。

孙博文早期的这种作品,对传统绘画元素的表现都非常充分,包括一些具体景物的描绘,一些自然小景的作品。

比如他的《秋色胜春》,画面里边的中心位置有两只黑色的鸭子,画家用比较飘逸的线条,画出芦苇荡休憩的画面,如此的安静,犹如画家平静的心境,让我们看到之后,感觉特别亲切,特别温暖,特别和谐。

他的笔墨造型又是如此的熟练,我们可以看到他熟练地描绘了树木丛林河道小船这些山村小景,这些画家熟悉的题材,在他的画笔下非常有情趣,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遐想。

这是中国画家们经常关注的景物,是一种有意味的文化元素,这种文化元素,在孙博文早期作品中较为常见。

孙博文的这一类作品,让人从画面中感受到宁静与安详,这当然也是他心境的外化呈现。

当我们看到他后期的作品时,很难想象,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态“复归平静”之后,为何反而更为热烈、内心更加充满纠结与冲突呢!

我们今天虽然已经不能靠近画家去了解他的心境,但是“画如其人”,我们依然能从画面上判断出来,孙博文后期的心境一定有如梵高的生命后期一样,在爆发他胸中的“小宇宙”。

(文/苏金成,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导《一个“梵·高”式的画家——孙博文绘画作品赏析》;来源:卢乡书院)

孙博文 | 一个“梵·高”式的画家,一颗炙热爆发的“小宇宙”


孙博文 | 一个“梵·高”式的画家,一颗炙热爆发的“小宇宙”


孙博文 | 一个“梵·高”式的画家,一颗炙热爆发的“小宇宙”

 

孙博文 | 一个“梵·高”式的画家,一颗炙热爆发的“小宇宙”

▲孙博文《山水四屏》设色纸本

500cmX144cm

2000年作

艺术家简介

孙博文 | 一个“梵·高”式的画家,一颗炙热爆发的“小宇宙”

孙博文(1938——2003),名九学,字博文,号汝阳山人,1938年出生于山东莱阳穴坊镇西富山村,辛亥革命老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孙墨佛(曾任大元帅府参军)玄孙,北派山水画大师孙天牧曾孙,师从关友声、黑伯龙、王企华、陈凤玉诸先生。1958年考入山东艺术学院,1963年毕业,毕业后主动奔赴莒南县文化馆从事基层艺术文化的组织和教育工作。1978年,孙博文离开莒南回到故里莱阳,最终定居青岛。1979年,孙博文拜莱阳籍著名画家崔子范为师,将崔子范简笔大写意花鸟画技法移用到山水画上,从而开始自创山水新貌。后又研习张大千先生泼彩泼墨画法,融合创新,独成一家。

孙博文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画的探索和创新,集诗书画印于一身。作品无论是巨幅大构,还是斗方小品,均笔墨雄健,气势磅礴;画面率真自由,流光溢彩;特别是晚年创作了大量宏篇巨制,尺幅之大,数量之多,完全突破了正常的观看路径和思维模式;题材之丰富,用色之绚烂,又完全颠覆了中国山水画的历史积淀和传统概念。孙博文先生的艺术成果是很特殊的,他对中国画大写意传统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2年5月,孙博文先生在北京军事博物馆举办个人书画展,受到了新闻界、美术界的关注。

2020年11月12日,“淋漓华章孙博文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一批孙博文大尺幅的作品展现。让观众进一步认识这位生前不求闻达,画坛了解不多的画家。

2021年6月6日——17日,“淋漓华章孙博文艺术展”在山东美术馆再次呈现,集中展出孙博文生命晚期的中国画作近60幅,并围绕此次展览连续召开三次学术研讨会,先后有近百位专家学者,从全国各地赶赴山东美术馆参加此次研讨,这在山东美术馆乃至全




[ 责任编辑:陈雅雯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