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黄戈评孙博文:不仅属于中国,更属于这个世界、这个时代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05-29 10:23:34
听新闻

孙博文的艺术探索给今天中国画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可能和路径,为传统国画的时代演进提出一个鲜明的命题:中国画前途与命运究竟在何方?

色彩对于绘画天经地义,本不是问题;对于中国画,却成了发展的大问题。

因而许多画家都把“水墨的前途”寄寓在“彩墨的境界”。但我坚信一点:用色多寡只是绘画风尚、个性选择、形式特征,而中国画的气象、格调、品位决定艺术价值和精神内涵的高低。

黄戈评孙博文:不仅属于中国,更属于这个世界、这个时代

▲《春和景明》

361cmX144cm

2001年作

释文: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当我们赞叹孙博文泼墨泼色雄奇瑰丽、绚烂夺目的时候,我们还应该看到在他的画中蕴藏着古厚、质朴、天真的文人意趣,那是依托传统评判标准下涤除了浮艳、混浊、火气、俗气、死气等“画病”后最纯正的文化气息、最净化的精神境界。

可以说,孙博文先生作山水画在思想层面上是“真、善、美”的人文理想;在实践层面上是去俗近雅的审美需求,所以在孙博文以浓丽朴艳的色彩引人瞩目之时,我们切不可忽视他以墨济色、色墨相合的潜在的文人画意识。

在传统中国画家中,孙博文的作品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中西合璧,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岁数的人都能从他的画中有所感,有所悟,因此我认为孙博文作为画家不仅属于中国,更属于这个世界、这个时代。

孙博文画面中的对照式的构图,启承转合的形式,也许正暗示着传统文化中阴阳、太极的东方宇宙观,这是笔墨背后的东西。另外,阴阳、太极思想中的辨证思维和神秘主义倾向,也为抽象的笔墨表现形式提供了可能。(黄戈,本文作者系江苏省国画院傅抱石纪念馆馆长、研究馆员、艺术学博士后)

黄戈评孙博文:不仅属于中国,更属于这个世界、这个时代

▲《海内存知己》

 360cmX144cm

2001年作

释文: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黄戈评孙博文:不仅属于中国,更属于这个世界、这个时代

▲《万象生辉》

145cmX716cm

2001年

释文:

平生野然无拘束,万里长空自在天。

彩墨倒于宣纸上,任其纵横任其染。

艺术家简介

黄戈评孙博文:不仅属于中国,更属于这个世界、这个时代

孙博文(1938——2003),名九学,字博文,号汝阳山人,1938年出生于山东莱阳穴坊镇西富山村,辛亥革命老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孙墨佛(曾任大元帅府参军)玄孙,北派山水画大师孙天牧曾孙,师从关友声、黑伯龙、王企华、陈凤玉诸先生。1958年考入山东艺术学院,1963年毕业,毕业后主动奔赴莒南县文化馆从事基层艺术文化的组织和教育工作。1978年,孙博文离开莒南回到故里莱阳,最终定居青岛。1979年,孙博文拜莱阳籍著名画家崔子范为师,将崔子范简笔大写意花鸟画技法移用到山水画上,从而开始自创山水新貌。后又研习张大千先生泼彩泼墨画法,融合创新,独成一家。

孙博文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画的探索和创新,集诗书画印于一身。作品无论是巨幅大构,还是斗方小品,均笔墨雄健,气势磅礴;画面率真自由,流光溢彩;特别是晚年创作了大量宏篇巨制,尺幅之大,数量之多,完全突破了正常的观看路径和思维模式;题材之丰富,用色之绚烂,又完全颠覆了中国山水画的历史积淀和传统概念。孙博文先生的艺术成果是很特殊的,他对中国画大写意传统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2年5月,孙博文先生在北京军事博物馆举办个人书画展,受到了新闻界、美术界的关注。

2020年11月12日,“淋漓华章孙博文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一批孙博文大尺幅的作品展现。让观众进一步认识这位生前不求闻达,画坛了解不多的画家。

2021年6月6日——17日,“淋漓华章孙博文艺术展”在山东美术馆再次呈现,集中展出孙博文生命晚期的中国画作近60幅,并围绕此次展览连续召开三次学术研讨会,先后有近百位专家学者,从全国各地赶赴山东美术馆参加此次研讨,这在山东美术馆乃至全国都是史无前例的。

[ 责任编辑:周龙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