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画家张弓:将文思涵化于没骨花卉之中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04-11 10:00:32
听新闻

提起研究没骨画源于读研时的一个春天,我到西双版纳写生。我被南国季候的花木震慑住了:那瓷玫瑰、叶子梅、海竽等数不清的热带植物硕大的叶芹、劲挺的枝条,说不清道不明的花朵和果实,色彩绚烂、灿若朝霞。这对我完全是一个陌生而又新鲜的世界。特别是那日光影下的丰富色彩令人陶醉痴迷。我感到原先所认知的写意和掌握的技法都难能表现其色彩的特点。突然间,本科时临摹过的恽南田那带有花光韵态的没骨花卉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他那色彩的雅逸、丰富、造型极似却又包含意趣的逸格追求,强调诗情画意和书法用笔的文人品性都使我怦然心动。在云南期间,我除了画一些写生以外,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观察感受上,并暗暗地回忆思考着有关没骨画的问题。

画家张弓:将文思涵化于没骨花卉之中

《春华》,240cmX200cm,2021年作,宣纸,彩墨

回到家以后,我立即查阅恽南田大量作品结合着写生体会去精读临摹,并不由自主地进入了没骨花鸟画的世界。之后的时间里,我又几下版纳,带着对没骨画的认识再去写生,并在观察体会中积聚感受,从而为创作做好准备。

数年来,在学习传统的过程中,对没骨花鸟画进行了一定的研习,通过临摹并结合写生创作,我对这种艺术形式的认识又有了一定的提高。没骨花鸟画为什么会在五代和北宋时期出现?它胎息于工笔又有别于工笔,它不是写意却又和写意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带着一种好奇,我把研究方向对准了没骨花鸟画。沧海桑田,世事变迁,“野逸”的风格似乎有意安排了它们野逸的命运。史料能提贡的资料甚微,固然近年来对没骨花鸟画的研究日趋为学术界所重视,但把其全面系统的放在中国绘画史中进行探讨,似乎刚刚开始。因而这可以说是一个庞大而又博杂的课题。显然这也是一般的专业创作难以容纳的,没骨花鸟画自身的审美本质、艺术形式、语言特点等和文人画及明清盛行的写意画方面的几个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和理解。

画家张弓:将文思涵化于没骨花卉之中

《松》,240cmX170cm

一、没骨画中的“没”与“骨”。

没骨画形成于五代至北宋初期。其中提到了徐、黄二体的不同风格,画史对“没骨”画成熟标志都认为徐崇嗣为代表人物。经过各家论述,可给“没骨”花鸟画的特点概括为三点:(1)不用墨笔;(2)先用淡笔描绘,再用色彩染成,使笔迹全无;(3)没骨并非不讲线骨,而是要“隐”去线和骨。即以色为骨,以色的轻重浓淡为骨。这无疑给没骨画出了一道难题,在“不是笔迹,不是气骨”的条件下仅以丹粉色彩点染,表现出“气骨笔迹”这是难度更是高度,也是没骨花鸟画能够影响千年画坛的关键。

二、没骨画之前的“没骨”元素。

前面谈了“没骨”画在唐末五代出现,北宋初徐崇嗣对此发挥到了极致。但源远流长的中国艺术发展是早就存在着“没骨画”的重要元素。我翻阅了大量的史料,进而发现从史前,新石器时期石刻岩画和陶器绘画再到汉代的汉画像石进而发展到旧战国至两汉的彩绘帛画、壁画一条由“凹凸法”发展为“没骨画”雏形线索清晰可见。

画家张弓:将文思涵化于没骨花卉之中

《庭院深深》, 138cmX69cm,2010年作,宣纸,彩墨

三、没骨画中的写意指归。

徐崇嗣虽以“不见笔迹”的没骨法得名于宋初,而后的赵昌、易元吉、崔白的画作中偶然可见没骨的作品,但仍属工笔的阶段,其描写状物的手法同黄荃不相上下,这应属于没骨画的第一阶段。但从唐代开始对水墨的破解、北宋苏东坡、米芾对文人画的倡导,都给没骨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从唐代时中国画写意的审美本质已经向写意的审美手法方面转变。

“徐熙野逸、黄荃富贵”、“意到笔随”让我们感觉了“没骨画”的大步跨跃。刘常的“调匀深浅,一染而就”。徐崇嗣、赵昌在没骨草虫中“笔力劲峻,不专于形似”。这“一染而就”和“不专于形似”更强调用笔的书写性和造型的写意性。逐渐丰富的笔墨表现生于元代前期的钱选以赵昌、徐崇嗣为师所作没骨花鸟精工典丽其作草虫下笔灵活、精微。“没骨”中色彩富丽却又淡雅的文人格调都直接影响了明清没骨画家孙隆和恽南田。(文/张弓)

画家张弓:将文思涵化于没骨花卉之中

《凌霄》,257cmX66cm,2014年作,宣纸,彩墨

画家张弓:将文思涵化于没骨花卉之中

《秋实》,45cmX69cm,2018年作,宣纸,彩墨

画家张弓:将文思涵化于没骨花卉之中

《天赐》,45cmX69cm,2018年作,宣纸,彩墨

央美为老师出版画集,我有缘看到了张弓的部分资料,仿佛在紫苑的茂林嘉卉之中有一棵新树拔地而出。虽然部分作品不可避免地带有父辈风神与节奏,但在大写意的笔墨结构氛围里,却能以小写意的没骨花卉卓然独立而令人惊喜。恰如潘天寿先生所言,不同才是艺术,徒不必同于师,子不必同于父,乃艺术生态规律。张弓不仅以没骨为主打风格,他从恽南田、孙隆、华嵒、任伯年的没骨流脉悟没骨规律,更在写生观察中创造自家笔墨色彩技法,更从理论上总结格物致知到齐物见心的升华,从“没骨有骨”(张弓言:没骨并非等于“不是笔迹”“不是骨气”)的书写性到写意精神的飞跃。我更欣赏他的沉稳心态,他作为紫苑之子,自然为写意精神传承而生,他在领悟其父大写笔墨的同时,更沉浸于没骨形式的钻研,以笔法立骨力结构,以色彩焕发气韵格调写意精神,将文思涵化于没骨花卉之中,形成了自己清新且雅逸丰润亦通透的抒情风格,这在他的《凌霄》《红了樱桃》《岷江美色》中得到集中体现。而且这种较长时期的小写意状态,这种对“没骨”的执着“不惑”会为其日后朝大写意转化准备了雄厚的基础,或许其“天命”即在此。(文/刘曦林)

画家张弓:将文思涵化于没骨花卉之中

《南国夏意》,120cmX240cm,2018年作,宣纸,彩墨

画家张弓:将文思涵化于没骨花卉之中

《秋蟹肥时》,35cmX46cm,2005年作,宣纸,彩墨

画家张弓:将文思涵化于没骨花卉之中

《悠悠暗香》,35cmX46cm,2009年作,宣纸,彩墨

画家张弓:将文思涵化于没骨花卉之中

《石榴》,136cmX69cm,2016年作,宣纸,彩墨

画家张弓:将文思涵化于没骨花卉之中

《秋硕》,278cmX96cm,2014年作,宣纸,彩墨

画家张弓:将文思涵化于没骨花卉之中

《蓼石图》, 240cmX65cm,2014年作,宣纸,彩墨

画家张弓:将文思涵化于没骨花卉之中

《南国夏意》,120cmX240cm,2016年作,宣纸,彩墨

(来源: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

画家简介

画家张弓:将文思涵化于没骨花卉之中

张弓

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本科毕业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

中国美术学院获得博士学位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学院副教授,基础部主任

作品多次参加大陆提名展及香港、台湾、韩国交流展

受邀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教授高研班并录制电视讲座

作品参加文化部与外交部主办的“澳大利亚中国文化节交流展”(墨尔本美术馆)

《凌霄》参加北京团委主办的“北京青年美术双年展”并获二等奖

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主办的全国青年教师展《春华》参加“百年风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邀请展”

编写《中国历代名画技法精讲系列-猿猴教材》故宫出版社《故宫画谱》

《关于没骨画写生创作的几点问题》刊登于《美术观察》2017年6月

《雨醒诗梦来蕉叶》刊登于《中国文艺评论》2019年9月48期

编写并录制《中国花鸟画-梅·兰·竹·菊》四个专辑教材及视频课程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