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照亮尘世万象——参悟著名画家南海岩的“自然叙事”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04-03 10:26:26
听新闻

南海岩的工作室掩藏在北京朝阳公园西侧,玄关处安放雕塑座像、唐三彩挂件和唐卡。画室挂着吴昌硕、李苦禅、程十发、关良的作品,画墙上是创作中的立轴人物画。南海岩静坐于条案后,脸庞清瘦,露出伏尔泰式智者的微笑。卷毛小狗抬望主人,室内案明几净,窗外树影婆娑,谐和自然。对南海岩发乎自然的处世方式、艺术观念、创作方法和语法体系,我称其为“自然叙事”。

照亮尘世万象——参悟著名画家南海岩的“自然叙事”

金谷 2003年 145cm×200cm

一、隐秘的自然

“自然”是一种隐秘的精神力量,南海岩从中领悟“道之不存,观念焉附”的基本法则,在其精神世界里,“道”有三层释义。

其一是本源之道,关乎价值取向和文化立场。从1962年出生至1994年赴京,南海岩在山东省平原县生活工作32年,他临曾任平原太守颜真卿的《东方画赞碑》,研《石门颂》《石门铭》《爨宝子碑》《爨龙颜碑》等汉隶魏碑,融中西各家所长。长辈亲情、淳朴民风、成长背景和文化语境,滋养了南海岩质朴雄浑的美学取向和胸怀家国天下的价值观,他意识到:“人明白了皇天后土的善良,也就明白了绘画创作的意义了。”

其二是观念之道,涉及艺术活动的根本目标。1996年入藏区考察,南海岩与当地的人文氛围高度共鸣,更坚定了自己的艺术目标:“我始终在以一种平易的方式生活、画画,自然地与观众交流,不附加自然以外任何的内容,也不去猎奇域外的风情,只是钟情于藏民的生活百态,也是为了保持我内心深处的天然性。”无疑,“自然”与“天然性”,是他探寻观念之道的关键词。

照亮尘世万象——参悟著名画家南海岩的“自然叙事”

诚 1995年 138cm×69cm

其三是语言之道,是指艺术本体和艺术家意志的外化形式。南海岩辩证理解“反者道之动”,由技入道,进而领悟出:“搞艺术一定要懂得变通,这是一种生命哲学,这个道理懂了,就会一通百通。”由此,他从八大山人的“大简”中领悟“大繁”,从文人画的淡泊中领悟重彩,从写意笔墨中领悟具象和精微,从书写性中领悟装饰的美学意味。南海岩的艺术语言也因此脱离“技”的羁绊,在“道”的隐秘之境中展开自然叙事。

二、沉默的叙事

绝大多数时候,南海岩是沉默的,但他又特会讲故事,且异常专注。倘与人对坐,边聊边煮水沏茶,水沸半晌,却全然忘了沏茶;待客人帮忙泡茗分盏,全程又不见其端杯。小狗在膝下转圈撒娇低吠挠地,至精疲力竭才被发觉;将小狗捞上明式圈椅同坐,但在起身离开后又忘了将其抱回地面,任小狗呆若木鸡,独自凌乱。南海岩用视觉语言、文字语言、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讲故事,通过语言,表达绘画观念以及对“道”的渐悟,形成沉默的叙事。

沉默意味着内心不变的坚定。南海岩坚守具象绘画风格,远观其貌,人们会误认为那是油画作品,以致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时,主办方将其陈列于油画展区;近观其质,方见笔墨重彩纵横,各种媒材交织。但越热闹的表达,越显出艺术家内心坚定的沉默。具象的秩序与材料的重组,构成冲突性审美张力。30余年来,南海岩专注于这方悖论空间耕作,饱含农夫对大地的敬畏。

照亮尘世万象——参悟著名画家南海岩的“自然叙事”

阳光璀璨 1998年 184cm×145cm

(一)风格初具:朦胧诗意

南海岩成名很早。从1989年获得《美术》杂志组织评选的“当代中国水墨新人奖”,至1994年赴京深造的前几年,他都沉浸于用笔墨营造诗意梦境。

诗意和梦境虚无朦胧,需要画家有敏锐诗心和扎实笔墨。1964年,四川美院、浙江美院毕业生刘以慰、王永康、杨能君等分配到德州,让后来的南海岩得遇良师,接受学院体系的绘画训练。80年代以后,中西艺术思潮激荡,使南海岩打开文化视野,自觉探索诗意表达,形成早期绘画样式。1994年的《高原牧歌》,为竖幅立轴格式,重彩敷色,三位藏族女性人物从前往后错落布置,呈蜿蜒之态;人物造型单纯,略有变形,细线勾勒,面部平涂;背景兼用泼墨泼彩手法,自由皴擦点染;画底吸纳洞窟壁画的斑驳肌理,施以青绿底色烘托气氛;远处有洁白羊群呼应,画面整体而灵动。可见,变形、平涂、勾皴、做底、泼染、重彩等是他在此时期的主要叙事语言。

1995年,南海岩创作出《诚》《菩萨》《迎春》等,在钻研写意性笔墨的同时,还尝试引入平面装饰语言及综合材料,这与描述朦胧诗意的目标完全匹配。南海岩的尝试有两方面价值:一是充满辩证精神,在创作中整体统筹线与面、形与神、墨与色、工与写、具象与装饰、写实与变形的关系,使作品经久耐读;二是强化主观表达,在处理图像资源上,包括写生、摄影以及画报、杂志上的图像,他都按照朴素的美学立场取舍重组,赋予对象以意趣和灵魂。

图像的来源包括现实景象、写生素材、绘画原作、摄影照片、印刷图像等。八九十年代中国美术界,信息传播主要有赖于印刷技术。除现场写生,南海岩还遍寻旧书摊、报刊亭甚至废品收购站里各类出版物上的藏族题材摄影图像,当作创作素材。直到1996年,南海岩第一次踏入甘南藏区采风,切身体验藏族人民淳朴天然的品质,顿感目之所及正是他久寻不遇的灵魂栖地,欣喜地认定“这才是我想画的东西”。淳朴与天然,在遥远的甘南藏区复活了南海岩的文化图腾,他的艺术目标和审美意象自此变得清晰明了。

照亮尘世万象——参悟著名画家南海岩的“自然叙事”

高原牧歌 1994年 138cm×69cm

(二)首次转向:精准表现

1996年初涉藏区,触发了南海岩的第一次艺术转向,即由朦胧诗意转向精准表现。南海岩接受过系统的学院绘画训练,早期广涉中国画、油画、连环画等领域,也受石鲁、赵望云、王子武、黄胄等大家的影响;入京后拜入王明明门下,并受周思聪、卢沉、姚有多等名师耳提面命。周思聪鼓励他多元尝试,丰富体验;卢沉建议他认准方向,矢志深挖;王明明则要求他融入生活,表现时代。前辈的关爱和指导,引领着南海岩的心灵,探索融汇中西古今的绘画之路。

如前所述,南海岩是在“道”的层面展开自然叙事,进而打通中西美术界限。傅雷也说:“学西洋画的人第一步要训练技巧,要多看外国作品,其次要把外国作品忘得干干净净——这是一件艰苦的工作——同时再追求自己的民族精神与自己的个性。”这要求画家最终到达“得鱼忘筌”的境界,南海岩以超常的悟性和惊人的毅力迅速完成这一过程。显然,1996年是南海岩确立艺术目标的关键时间点,也是其绘画风格转向的探索期。当年创作的《慈晖》,以朱墙为背景,貌似平涂却隐现墙体沧桑质感;怀抱幼儿的年轻藏族母亲,构成金字塔式形象,占据画面的绝对主体位置;逆光中的人物神情表达准确,暗部刻画通透而丰富,皮肤、服饰被细致逼真地塑造,画面透出几分陈丹青油画《西藏组画》的气息。在《牧民之颂》《期待》等作品中,具象语言被进一步明确,除了着意表现人物及器具的解剖、透视、造型、色彩、空间、质感之外,还对远山、云天、羊群等进行具象写真。笔下风物悠长,象外之意明朗。

照亮尘世万象——参悟著名画家南海岩的“自然叙事”

牧民之颂 1996年 97cm×60cm

确切地说,南海岩是用具象语言表达“象外之意”,寻得堂奥,形成风貌。1997年创作的《热望》具有标志性意义。画面主体为藏族一家三口,年轻的父亲身形挺拔,扭头望向右后方;母亲慈爱地看着左下方,呵护怀中正在吃手的婴儿;暗红背景,衬托出灼热阳光下人物的坚毅与祥和的氛围。我们可从三方面分析:(1)精准的主观表现。人物的位置经营和色彩造型,线面结合的技法语言,都遵循画家的主观意愿,每一处笔痕,既贴合对象的物理结构,又有着耐人品味的绘画性。(2)交融的语言意味。人物造型严格依照具象的艺术规范,对羊毛袄、佛珠、银饰、腕表等深入塑造,逼真地表现出阳光下的厚实凝重和晶莹剔透,但细观叙事语言,却突破了中西画种界限,勾勒皴擦点染,笔笔到位,皆有出处,蕴含人类绘画的粗犷生命。(3)凝视的目光营造。画面三位人物,目光朝向各不相同,眼神的强度、温度和宽度均有经营,引导观者随人物的视线去关注画外,潜入画家隐秘的内心,生出象外之意的审美空间。

照亮尘世万象——参悟著名画家南海岩的“自然叙事”

热望 1997年 180cm×97cm

用古典形式来表现主观情思,南海岩的这类探索在2000年到达巅峰。期间创作的《阳光璀璨》(1998)、《往事如烟》(1998)、《晨韵》(1999)、《春的期盼》(2000)、《祈祷》(2000)、《远思》(2000)、《虔诚》(2000)等,展现出画家的内心追求。随着作品入选全国美展并获奖,引起美术界的关注。透过自然叙事,抠鼻孔的小孩、侧卧的老人、喝水的孙子、低头吃面的爷爷、虔诚朝拜的奶奶,一幅幅经典视觉艺术形象,凝成洗涤人性的圣洁甘霖。

照亮尘世万象——参悟著名画家南海岩的“自然叙事”

祈祷 2000年 200cm×115cm

(三)再度转向:松动语法

从2001年开始,南海岩的艺术出现了第二次转向,即从精准表现转向松动语法。是年岁末创作的《净土》,便是此次转向的开端。

事实上,《净土》具有过渡性,兼备朦胧诗意、精准表现和松动语法的特征。其构图采取类似1994年《高原牧歌》错落蜿蜒的画面布局,浑朴大气;同时,四位具象人物构成纪念碑式的整体造型;但在笔墨和用色上,出现松动的迹象:人物的目光和神情更随意,强化了用笔痕迹,与前一阶段古典式不着痕迹的渲染拉开了距离。松动语法让笔与笔的缝隙显露出来,引导观者进入画家内心的隐秘自然。该作延续南海岩此前艺术风格的同时开启了新的探索,并于2003年入选第二届中国画大展获得铜奖。此后,南海岩毅然放弃标志性的精准表现风格,转向松动语法,一骑绝尘,不再回头。

照亮尘世万象——参悟著名画家南海岩的“自然叙事”

净土 2001年 240×112cm

照亮尘世万象——参悟著名画家南海岩的“自然叙事”

信徒 2002年 138cm×68cm

南海岩的松动语法转向与英国油画家弗洛伊德后期探索“松动画法”比较相似。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弗洛伊德花了30余年完成松动画法转向,后期代表作《自画像》(1985)中肯定的笔触,与早期《抱着猫的女孩》(1947)那种虚接罩染的古典画法截然不同。但南海岩的转向不止于笔法,而是重构了整套语法体系,他大胆突破严丝合缝的古典用笔,转而在笔墨与对象结构的贴合缝隙之间创造松动空间。象外之意,被极度压缩进精微的笔意痕迹里,画家的情绪甚至呼吸节奏,借由刻意留出的笔痕传递。松动语法的明确笔痕,铸成闪电般的利刃,划破古典修辞的肌肤,让艺术家的心灵袒露在空气之中。

由于南海岩坚守具象语言风格,其松动语法便在笔与笔、笔与形之间极小的缝隙中展开,力求“致广大,尽精微”的自然气象。在形式上,融会传统中国画笔墨,以及西方印象主义、表现主义甚至抽象表现主义的语汇,而具象法则变成意义产生的语境,映衬出画家的审美意志。2002年的《信徒》、2003年的《唤起记忆的歌》《金谷》等,明确推进语法的松动性探索;2004年创作的《凝》,画家用虚实相生的跳跃笔触,生动表现出颤动的阳光和藏族姑娘明媚的内心,标志着松动语法的初步成型。

照亮尘世万象——参悟著名画家南海岩的“自然叙事”

凝 2004年 83cm×56cm

前后20余年,南海岩专心在松动语法的道路上叙事,苦行僧般与画对悟。他日复一日刻画藏族同胞的坚毅刚强、淳朴善良,像与亲人对话闲谈;他的真挚情感在松动的空间中得意忘形,驾驭笔墨与材料随心流淌,日臻化境。从《香愿》(2006)、《惠风》(2007)、《慈祥的光芒》(2011)、《高原漫彩虹》(2012)、《祥光》(2014),到《欢乐家园》(2019)、《醉归踏月山歌清》(2020)、《无声的歌谣》(2021)等,南海岩的目光也投向远方,逐渐关注印度、尼泊尔,在异域风月中感悟人性之美,以求琴瑟和鸣,逐步丰富松动语法的叙事维度。

照亮尘世万象——参悟著名画家南海岩的“自然叙事”

高原漫彩虹 2012年 145cm×160cm

照亮尘世万象——参悟著名画家南海岩的“自然叙事”

无声的歌谣 2021年 210cm×145cm

三、观念的构造

在画室对坐须臾,便想看看客厅陈列有哪些藏品,却寻不着灯的开关。南海岩歉意解释,客厅灯早已坏,由于很少会客,经久失修。他随手打开强光手电筒,照亮墙上及散落地面的作品,逐幅品评,讲述珍藏倪元璐、周思聪、卢沉、黄胄等人作品的经过。灯光穿透幽暗,绵延出隐秘的故事,让人感觉被照亮的仿佛是千万年前洞窟艺术的珍品,展现令人着迷的观念世界。南海岩的艺术创作在中国美术界已成为现象级案例,分析其自然叙事的发生发展及沿革演变,意在廓清其艺术观念的构造,及其对美术史的贡献。

照亮尘世万象——参悟著名画家南海岩的“自然叙事”

慈晖 1996年 100cm×69cm

首先,南海岩领悟到自然之道,自然而然地坚守“天然性”的美学立场。正如《牟子理惑论》中说:“夫吉凶之与善恶,犹善恶之乘形声,自然而然,不得相免也。”南海岩既深入传统,又重视现代艺术理论和当代文化,时刻提醒自己不可“陷于二元对立的尴尬”,让传统和现代自然转换。他辩证地处理各类矛盾,顺势而为,如水无形,流向心灵深处的目标。在南海岩的日常行为和艺术作品中,萦绕着发自肺腑的自然气韵。

其次,原点思维让南海岩的艺术观念具备了超越性。前文提及,人类最初以绘画语言来叙事,支配其行为的精神性观念与“道”相当接近,几乎同步发生,且未独立分野。近代以来,制约中国美术发展的因素之一便是因学科分类而导致艺术家失去思维的整体性。唯有回到原点,才有望跳脱支离破碎的藩篱,体悟艺术初愿。对此,南海岩提出:“要发展中国绘画中的人物形象,必须具有现代人物绘画的写实能力,不能只停留在古老造型和技法上,我们只有掌握和利用丰富多彩的绘画语言,兼发挥与吸收西画中的有益因素,把它融会且贯通到我们自己的民族艺术中去,有步骤有计划地创新新技巧,总结科学的造型观念,在绘画整体把握上多下功夫,在实践中多磨练,才能创造出优秀的艺术作品。”在南海岩看来,人类绘画同出本心,语言、材料和风格都可相互借鉴,不必局囿于人设的概念,更需要超越自苏轼以来的“形-神”之争,去感悟浩瀚的内观世界。

照亮尘世万象——参悟著名画家南海岩的“自然叙事”

虔诚 2000年 200cm×122cm

再次,立意高远是南海岩保持文化能见度的基石。艺术的“象外之意”至为重要,高远的立意让叙事从心而发,澄味天地运行之道,接近天人合一之境。凡·高曾说:“艺术,是人加入自然,并解放自然。”歌德也认为:“艺术家要通过一种完整体向世界说话。但是这种完整体不是他在自然中所能找到的,而是他自己的心智的果实。”换言之,立意来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经过长期创作实践和深入思考,南海岩总结道:“艺术是一种思想,一种有着鲜活生命的艺术个体,它超越肉体,超越灵魂,是形体之外的精神生命,有着它的个性,也有着它的个体符号,它是一个纯粹艺术家的人格外化,是生命本体的理想解释,是能言能语能散发热血的生命分子,它能育人、育世、育物。这是艺术的力量,同时也是它的能力。”南海岩的叙述,阐释了艺术作为“精神生命”包孕天地万物和自然规律的实质性含义。就是说,如果人们静下心来,去凝视身边任何一处平凡的景象,也能瞬间激活极度深邃的审美意境。自然叙事的精神穿透力,就会如强光手电筒般,照亮尘世万象,镜像出亘古通今的人类信念。

人类的历史是由各种叙事建构而成,南海岩的自然叙事无疑具有典型价值。他坚信艺术是一种思想;自然而然,是他坚守的叙事品质。由此生发,南海岩的激情、才华和智慧爆发出惊人的能量。那是精神生命的能量,漂浮于历史长河,质朴自在,随心流转,在静穆的凝盼中参天而起。文/蒋文博

照亮尘世万象——参悟著名画家南海岩的“自然叙事”

祥光 2014年 200cm×160cm

照亮尘世万象——参悟著名画家南海岩的“自然叙事”

醉归踏月山歌清 2020年 244cm×122cm

(来源: 视觉文化理论研究)

家简介

照亮尘世万象——参悟著名画家南海岩的“自然叙事”

南海岩,1962年生,山东省平原县人。1982年毕业于德州师专艺术系(现为:德州学院美术学院)。北京画院专业画家,北京市文艺人才百人工程成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其传略及作品入编《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国当代美术全集》《二十一世纪中国绘画精华录》等大型画集。作品《阳光璀璨》1999年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铜奖,《净土》2003年获第二届中压画大展铜奖,《金谷》2004年获文化部全国画院双年展优秀作品最住作品奖。《虔诚》入选百年中国画大展,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出版有《南海岩画集》《当代美术家精品集·南海岩》《南海岩重彩人物画集》《名家名画·南海岩彩墨人物》《百年中国画展名家精品·南海岩专辑》《青山一隅--南海岩书法墨迹选》等十余部作品专集。

[ 责任编辑:马蓉蓉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