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画家刘山花:​对“重彩”的探讨与实践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03-24 11:14:35
听新闻

在我国古代,绘画被称作“丹青”,工笔重彩的使用不仅十分广泛,而且形式多样。从战国时期的帛画《人物夔凤》、《人物御龙》中,我们不难看出它们已经具备了工笔重彩画的雏形。如果从中国绘画使用的原料看,工笔重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远古的原始岩画。据考古发现,原始岩画的红色涂绘颜料含有较多铁质,由此,可以推断它是一种矿物质颜料。在制作岩画的过程中,“画家们”将赤铁矿磨制成粉,调和牛血等制成调和料,并用手指或羽毛等工具蘸着颜料绘制于岩壁之上。这些原始绘画尽管经历了数千年的岁月,却仍保持如初,这充分证明了矿物质颜色所具有稳定而不易变色的特性。这也是矿物质颜料在中国画的创作中发挥出其特性并一直沿用至今的缘故。无论是敦煌的壁画,还是唐宋时期的卷轴画,抑或是元代的永乐宫壁画,明代的法海寺壁画等作品,都大量使用天然矿物质石青、石绿、朱砂、朱膘、金、银、云母等颜色,这些充分证明了矿物质颜料在中国画运用的原始性及重要性,及其与重彩画发展历史的内在联系。

画家刘山花:​对“重彩”的探讨与实践

《留学中国——绿茶》

纸本重彩

143×68cm

2020年

画家刘山花:​对“重彩”的探讨与实践

画家刘山花:​对“重彩”的探讨与实践

画家刘山花:​对“重彩”的探讨与实践

画家刘山花:​对“重彩”的探讨与实践

画家刘山花:​对“重彩”的探讨与实践

画家刘山花:​对“重彩”的探讨与实践

画家刘山花:​对“重彩”的探讨与实践

画家刘山花:​对“重彩”的探讨与实践

画家刘山花:​对“重彩”的探讨与实践

《留学中国——绿茶》色彩稿

无论作为一种技法,还是作为一种功能,工笔重彩与重彩都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和深刻的文化价值。它是在中国画历史发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的传统艺术,也是当代中国绘画发展和创新理应继承和转化的重要艺术资源。本文结合艺术实践的成果和当代中国艺术现状,对“重彩”这一中国绘画概念的内涵和价值作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

从词源上看,“重彩”一词来自诗经,原指多种颜色的华美衣服,这与我们理解的“重彩”的内涵相去甚远。所以,这里着重从“重”和“彩”两个字的本义上来探讨和理解重彩画的内涵。

画家刘山花:​对“重彩”的探讨与实践

《声音》

纸本重彩

200×180cm

2014年

首先,“重”字在辞海中有几十种论述,就字面意思看,它与“轻”相对应,又指色味浓。“重”字在绘画上指材料,是指矿物质颜料(石色),从颜色的质感上讲,它是以矿石为原料,经研磨成粉或小颗粒状调胶成为绘画颜料,其特点是有覆盖性,而植物色是以植物的叶、茎、根等为原料,其特点是透明、轻快。因石色具有一种材质即闪烁又稳重的美感,所以给人以厚重、凝重、浓重的印象。“重”还能给人以颜色饱和的感觉。更有意思的是,“重”,还可以读作为“重”(chóng),理解为“多重”的意思。结合中国重彩画来理解,绘画作品的多次积色或罩色,能够产生套叠、透叠的色彩和丰富的层次感。在作画过程中,可随意布色不受线的约束,这种层次感和自由度可以让绘画语言呈现出重、厚、浓、繁的特质。因此,在传统工笔重彩的审美中注入新的造型语言,新的形式语言,新的制作技法以及新时代的新气象,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工笔重彩的表现空间扩展了。

画家刘山花:​对“重彩”的探讨与实践

《清橙》

纸本重彩

143×73cm

2001年

其次,重彩之“彩”,首先涉及的就是色彩。中国画的发展以色彩表现为起源,它历经了唐宋时期绘画中色彩表现的成熟与辉煌,虽然在元明清的中国画发展中,文人画曾取代其主流地位,然而,工笔重彩在重墨轻色的社会背景中依然没有停止它前进的步伐,在蹒跚中期待着再一次的辉煌。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虽然中国画以色彩的表达在元明清之后有所沉寂,但并未断流,甚至在某些方面有所继承和发展。就此而言,我们不能把中国画等同水墨画,水墨画只是中国画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以上分析表明,重彩画有其水墨画不可替代的技术、审美和文化内涵。因此,在当代中国画的发展中,这是我们应该加以继承的重要方面,而且应该在继承传统色彩表达力的基础上,不断注入新的因素,让中国绘画的精神和面貌发扬光大。

画家刘山花:​对“重彩”的探讨与实践

《留学中国——梅香》

纸本重彩

70×70cm

2022年

中国画对形体、色彩的表达不同于西方。西方人关注光在物体上所产生出的作用,中国画强调“随类赋彩”,西方人用科学的手段理解形体结构的规律,中国画主张“应物象形”的法则。传统理念和技法的传承无疑是重要的,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的发展,观念的更新,中国画的发展也需要“与时俱进”。

画家刘山花:​对“重彩”的探讨与实践

《瓶荷》

绢本重彩

50×50cm

2008年

就中国画的色彩而言,我们应该在新的文化和艺术语境中予以新的思考和认识。例如,在中国画论中,谢赫对绘画的品评用“六法”做了高度的概括和总结,“六法”之一的“随类赋彩”,其中“类”就是作“品类”(即物)讲,应该说,这只停留在对物体固有色的认识上,而我们今天就应该在已有的认识上增加新的感知和体会。我们可以把“类”理解为同类的布色,体现的是色彩之间的冷暖关系、明度关系、协调关系、结构关系、补色关系,也可理解为异类,即不同质感的物体在感观上所产生的刺激所具有的差异。同样是白,白布的白与白沙的白所传达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这样来理解,我们不仅继承了传统画论所理解的色彩,而且,赋予了更丰富、多维的技术、文化和美学的内涵,既是一种继承,也是一种丰富和发展。

在当代文化和艺术语境中,中国画经历了重大的嬗变,尤其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我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在外来文化和思潮的冲击下,我们的绘画艺术也经历了一次次的反思与洗礼。中国工笔重彩从西画、水彩画、日本画等其他画种之中汲取营养,极大地丰富了其表现手法,使工笔重彩强化了色彩意识,更加关注色彩美的潜质。

画家刘山花:​对“重彩”的探讨与实践

《电脑与莲蓬》

绢本重彩

45.5×53cm

2008年

中国画的历史表明,色彩不仅仅是西方绘画的语言,同样也是东方绘画的语言,而且是一种有着久远历史的绘画语言。在中国文化传统中,颜色有着丰富而深厚的心理内涵、文化含义和象征意义,一些颜色甚至被视为一个阶层、一种身份的象征,如故宫,红墙、绿瓦是皇权的象征,是至高无上、不可藐视的。色彩在心理上还有一定的暗示作用,蓝色示意纯洁、红色示意热情……因此,画面中形与色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各自都具有相对独立的艺术审美功能,同样,它们也具有艺术的高度、技术的难度和理论的深度。中国画呈现给我们的是一种色彩关系相对比较单纯的感觉,它不追求客观“光色”的观念,而是表达主观“固有色”的组合关系。如今,我们对色彩的有关知识大都源于西方写生的色彩观念,追求写实、逼真,将绘画观念引向“科学性”、“写实性”、“准确性”的发展轨道。印象派的诞生,上演了一场“色彩革命”,它反映了绘画色彩从对自然的模仿到对自然的感悟,西方绘画也经历了一个从客观到主观的发展过程。相对来说,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中的色彩运用和色彩构成所具有的文化美学内涵却理解得还不够,转化得也不够。因此,我们应该在新的绘画实践中进一步把握和理解中国画的色彩观念。

画家刘山花:​对“重彩”的探讨与实践

《茶》

纸本重彩

44×46cm

2008年

当然,传统工笔重彩画的表现手法,从勾线、分染、罩染、添色,一步步制作,最后流入某种程式化的创作模式,这无疑是传统工笔重彩画所具有的局限性。当代中国重彩画,在制作程序上不像工笔重彩那样三矾九染,制作的过程更加丰富多样,对于线与色的表达也比传统工笔重彩画宽泛了许多,甚至能够完全突破线条的束缚。这种发展不仅体现了重彩画技法顺应时代的特色,而且为传统的绘画技法注入了新的活力。

画家刘山花:​对“重彩”的探讨与实践

《茶客》

纸本重彩

44×46cm

2008年

近几年来,中国画在画材上已有了许多突破性进展,极大地丰富了矿物质颜料(石色)的种类,并且利用釉料烧制出高温结晶颜料,还利用蛤粉(一种天然贝壳)制作成白色颜料,再加入染料和植物色素制成水干色。材料的不断丰富以及各种艺术实践经验的积累,进一步拓展了重彩在中国画中的运用,也加深了我们对重彩画的理解与认识。

随着绘画工具材料的发展和创新,为中国工笔重彩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看到,与色彩相关的画材的创新,使我们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屈指可数的几种石青、石绿、朱砂等石色与植物色。这些颜色的材质本身就具备的美感,给我们在中国画色彩领域的探索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中国画也将随着新的工具材料的不断发展呈现出更加广阔灿烂的前景。

画家刘山花:​对“重彩”的探讨与实践

《玉簪》

纸本重彩

50×50cm

2008年

多年从事重彩绘画渐渐形成的点滴浅薄之见,支撑着我在绘画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地实践和探索,特别是从艺术理念、绘画技巧、颜色、画材和纸张等方面对重彩绘画进行了全方位的创新和尝试。当前,古老的中国重彩画确实面临着不少新的问题、新的困惑和新的挑战;同时,我们还看到,新的画材、新的技术和理念,也为古老的重彩画得以重现辉煌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只要我们潜心于艺术的思考,执着于创作实践,勇敢于积极探索,代表着时代并不愧于时代的重彩一定能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浴火重生。(文/刘山花, 中国工笔画学会青年艺委会

画家简介

画家刘山花:​对“重彩”的探讨与实践

刘山花

女,1970年生于西安

1989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附中

1993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现为:

北京语言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副院长、硕士生导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重彩画研究会理事

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青年艺委会副主任

中国女画家协会理事

中国女子书画会研究委员会理事

(全国)教育书画协会,高等美术教育学会理事

北京工笔重彩画会理事

文化部青联美术工作委员会委员

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CCTSS艺术文博专家委员会委员

[ 责任编辑:马蓉蓉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