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田黎明:纪连彬的造境空间,为笔墨提供了新的审美契机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03-22 09:37:20
听新闻

编者按:“大道不孤——中国国家画院中青年艺术家邀请展:凝云造梦•纪连彬水墨艺术展”曾在中国国家画院明德楼颂厅盛大开展。展览现场,大咖云集,对纪连彬此次展览的作品给予高度评价。我们将通过艺术理论家、艺术实践者的视角,继续为大家深度解读纪连彬艺术思想与学术贡献。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画学会会长田黎明,为我们分享他对纪连彬艺术的感受。


纪连彬仍然进一步在完善他的画风,完善一种人与自然的思维的创作方法和理念。这次展览的新作,可以说是以2015年在中国美术馆的那次展览为基础,又往前发展和推进了。这种发展推进首先体现的是一种和谐的理念,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一种理念。在他的画面当中,不管是人物、山水还是动物,都有一种平面的观照方式。这种平面的观照方式实际上从画画的角度看,其实他是找到了一种协调的方式,找到了一种“和”的方式,那么正是在和而不同的方式当中,使他的这种画面的空间、境界和语言更加开阔、自由。

田黎明:纪连彬的造境空间,为笔墨提供了新的审美契机逆光 2021 纸本水墨 68cm×68cm

中国画强调的是“意”,强调的是“写”,纪连彬正是把握了这两个特点,把他天地人和的理念融入到了他的“写和意”这样一种造境追梦的情境之中,所以他的每一幅画面都呈现了一种境象、一种梦幻。这对于一个画家来讲,其实是很不容易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一个画家在自己的语境里不断往前推进的同时,还要去深挖、去体验,去感悟时代的真、善、大美,去感悟文化的真、善、大美。纪连彬正是在这个层面上下了很大功力,这与一个画家的人文积淀是紧紧贴在一起的。

田黎明:纪连彬的造境空间,为笔墨提供了新的审美契机荷 2021 纸本水墨 68cm×55cm

第二,纪连彬的这些作品以墨为主,他在画面的语境上,有很大的开拓,更加地自由。一个艺术家让自己的想象完全放飞于自己的理想,向着自己追求的理想,让笔墨更加的开阔,让笔墨更加的写时代,写精神,写人文。正是在这个层面上,纪连彬下了很大的功夫。他的画面在笔墨上吸收了很多山水的方法,但是笔法是他自己的;他的画面有很多梦幻的元素,但是他的结构是自己摸索的,画面当中的人物穿插在他的梦幻的笔墨结构当中,人物的造型和结构是他自己摸索的。所以我觉得一个画家在人物的造型、笔墨和语境、笔法还有墨法以及图式等方面,向着自己的理想去完善自我的风格和语境的时候,这个过程,对于每一个画家来讲,都是向往。纪连彬正是在这个层面上不断去探索、追寻、挖掘,逐渐地完善并开拓了自己的笔墨语境和视野,开拓了自己的笔墨人文的一种境界,同时也是对自己人文境界的提升。

作为一个中国画家,要始终把时代的人文进取,境界和精神放到自己的理想中来,纪连彬正是在这样的理想情境中不断地思考自己的笔墨审美,思考自己的笔墨方法。一个画家要做的功课,正是在这个层面上要下很大的苦功,要花很多的力气。纪连彬是一个苦学派,不论是在画面上,还是在画的背后,他都是下了很大的功夫。

田黎明:纪连彬的造境空间,为笔墨提供了新的审美契机画室——造梦空间 2021 纸本水墨 282cm×200cm

第三,纪连彬在造境的空间上,让笔墨更加具有当代的表现力。这种造境的空间可以说也为笔墨提供了新的审美契机。他的每一幅画面都构成了他的造梦空间,每一个人物造型和他所选择的题材,无论山水还是动物,还是树木山石等等,都转化在他的追梦情境当中。所以我们看到他在黑白这样的一个墨分五色的方式下,能够做的这么丰富,让画面显得浑厚有力度,每一幅画面都具有一种雕塑感,有一种力量的凝聚在其中,还会让人得到有一种豁然开朗的境界。纪连彬在造境和笔墨语言方式上,下了很大功夫。一个画家能够让笔墨语言随着自己的向往和理想,去追寻时代的人文精神和境界的时候,这个笔墨一定是当代的。他传承,在当代就要有初心、有新的开拓,纪连彬正是在这样一个层面上,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地传承开拓。尤其是他在人文境界和人文向往方面的奋进努力,他所开拓的水墨语境,正是当代中国画家非常可贵的品质和品格。纪连彬这次展览是他这几年探索的作品,呈现了他的努力,呈现了他的理想,也呈现了一个当代中国画学人,为时代的劳动者,为时代奋进的真、善、大美去做出的一种真切的、真诚的体验,而这些作品就是他这种体验的成果。(文/田黎明;丹青海藏网

画家简介

田黎明:纪连彬的造境空间,为笔墨提供了新的审美契机

纪连彬,1960年11月生于哈尔滨。1978年考入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82年毕业。曾任黑龙江省画院副院长、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黑龙江省人大常委、全国青联委员。2005年调入中国国家画院。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院委、院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画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致公画院院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 责任编辑:周龙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