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学书不已,嗜书如命——著名书法家杨炳云的笔墨情缘

来源: 文化视界 2021-07-24 11:47:30
  他是杨炳云,七岁初识墨,不期然不了墨缘情。几十载嗜书如命,半辈子学书不已。攻篆书,学隶书,倾心于“二王”,痴迷于《书谱》。欧阳中石赠其四字——南方之德。

杨炳云,济南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书协会员。曾任济南市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济南市委传宣部副部长。自幼习书,功底扎实,坚持继承创新。笔法娴熟、风格多样;形式感强、气势贯通、极富张力;注重墨色变化、大气浑厚、气韵丰盈,有着雄浑苍莽、激情奔放独到的艺术特色。作为省会书协主席,杨炳云连续从事宣传工作近40年,在组织领导和加强队伍建设、开展书法艺术创作、对外文化交流、宣传济南、宣传山东、宣传中国文化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胸怀宽阔、性格谦和、尊贤爱能、广交朋友,注重培养和推崇新人,在书法界有良好的人缘和口碑。

学书不已,嗜书如命——著名书法家杨炳云的笔墨情缘

满目龙飞凤舞,满室墨香绕梁,初入其工作室,感官所及之处,尽是墨的世界。执笔的主人安静地看着桌案前的帖子,若有所思。眉宇间,几分儒雅淡然流露。

他是杨炳云,七岁初识墨,不期然不了墨缘情。几十载嗜书如命,半辈子学书不已。攻篆书,学隶书,倾心于“二王”,痴迷于《书谱》。欧阳中石赠其四字——南方之德。因宋人朱熹曾曰:“南方风气柔弱,故以含忍之力胜人为强,君子之道也。”看来,中石确知炳云尔,“忍”之德,君子以半生行之矣。

近些年,杨炳云又热起了章草,钻之研之,个中三昧,他自是心领神会。

学书不已,嗜书如命——著名书法家杨炳云的笔墨情缘

落笔独到秋毫颠

杨炳云的书法作品中,有八尺十条屏的泱泱巨作,也有斗方扇面这样的小品佳构,有中堂对联,有长卷手札,有壁窠大字,也有蝇头小书,楷行草篆般般齐备,干湿浓淡色色俱全。

欣赏其中的部分临帖作品,看得出是下了大功夫的。不求表面上的肖似,唯孜孜追索的是前人的笔法和笔势,更是着眼发掘古人的笔意精神。粗看上去形体并非惟妙惟肖,细细揣摩其笔下却是尽得前人风骨。正所谓求法求神不求形,脱毛去皮,敲骨吸髓之谓也。从石鼓到书谱,从“二王”到董其昌,再到吴昌硕、王蘧常,真草隶篆多有涉猎,碑帖书札如数家珍,凡有闲暇,临池不辍。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如此坚韧不拔地研习,深入广泛地吸收,遂使他的作品逐渐呈现出根基深厚,风格多样的面貌。行书作品以帖学为主,宗晋唐帖学和章草法度而又自出新意,讲究用笔,点划工丽,风神散逸,于不激不励中透出一股浓郁的书卷之气。篆隶直追汉魏碑版,深得摩崖石刻的用笔之妙,在以中锋行笔中出以生辣,辅以雄浑,体态质朴而出以稚拙。仔细推敲其每个字的一点一划,力透纸背,生涩辣拙,疾徐渴润,变化多端,意趣横生,笔笔到位,“觉来落笔不经意,神妙独到秋毫颠”。

学书不已,嗜书如命——著名书法家杨炳云的笔墨情缘

谈其创作作品,杨炳云解释:“其实这不仅是作品,还是借助于书法这一种形式对艺术、对生活以及对人生做出的感悟与表达。不仅仅只是把字写得好看,也不只是把点划处理得讲究到位,而是对所书写的文字,用书法的语言进行艺术的诠释”。细品发现书稼轩诗放达,写易安词婉约,题画契合画境,赠答必示伤别,凡笔势的转折,点划的顿挫,谋篇布局,行气节奏,形式经营以及风格气息,甚至调动自己长期积累的字外功夫,集合方方面面各种元素形成合奏,屏息静气,调整状态,一鼓作气完成创作。这也许就是一个书家应有的能力和修养。

“一扫书坛赢弱单薄怪诞之风,炳云先生的书法多以浓墨重笔取胜,以尺幅开张见长,极端发挥中国笔墨线条的无限表现力,张力弥满,气势贯通,大字跌宕奔放,凝重稳健又不失灵动,小字又字字珠玑,清丽隽永”。同为业内名家的李兆虬这样评价。翻检眼前这部《杨炳云书法艺术欣赏》,精品佳构,欲罢不能。

学书不已,嗜书如命——著名书法家杨炳云的笔墨情缘

质朴高古 包容乃大

杨炳云曾下过大气力的章草作品,尤为突出,夺人眼目。他长期研习临摹王羲之的《豹奴帖》、《十七日帖》、索靖的《月仪帖》、皇象的《急就章》,还有被誉为榜书之宗的《泰山经石峪金刚经》。特别是后者古拙朴茂、浑穆安详的正大气象,对他影响至深。在现代章草大家中,“我特别推重于右任先生和王蘧常先生”。所以,大气苍劲、稳健厚重、质朴高古,是他刻意追求的。正如鲁迅先生所倡导的“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贯穿于他作品中的是艺术本质上的经过提炼后的单纯,而那些优秀和美好的作品总往往有一种单纯朴实的气质在里面。当然,朴实又是一切艺术的根本。唯有朴实,可以使艺术获得长久的尊敬。而丧失了朴实的艺术品,必定很快淹没在漫漫时间河流中。

学书不已,嗜书如命——著名书法家杨炳云的笔墨情缘

作为济南市书协主席,杨炳云对现代书法艺术呈现的多元化,有很强的包容性。凡来与他请教、交流的书界朋友和书法爱好者,他都会谦逊耐心地与其交谈,讲解、研究切磋。杨炳云说,广大的书界朋友都有自己的建树,现在社会人们对书法艺术的欣赏也呈现了多元化,我们应给予尊重。同时,他也并不是一味的迎合,杨炳云经常说,一定要克服把低品位的东西当成高品位的东西,这样不仅降低了书法艺术的水准,而且也会误导观众和读者,尤其强调,一定要好好继承传统,真正扑下身子学习古人,多临读古帖,才会悟出中华书法艺术的真谛。

一位艺术界的老前辈说,真正的艺术大师要具备以下四点:一是灵感,这种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天赋;二是功夫,这是后天日积月累的艰苦训练;三是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良好的品质,是指要有文化底蕴和纯洁的道德品质;四是专家认可和群众拥护。——对照,勿容置疑,在杨炳云身上都能得到较好的诠释。

来源:《走向世界》 马盼盼

学书不已,嗜书如命——著名书法家杨炳云的笔墨情缘

学书不已,嗜书如命——著名书法家杨炳云的笔墨情缘

学书不已,嗜书如命——著名书法家杨炳云的笔墨情缘

书法家简介

学书不已,嗜书如命——著名书法家杨炳云的笔墨情缘

杨炳云(杨秉云),1952年生于山东无棣。幼蒙前贤指引,临帖摹字,嗜书成癖,少即负才名。军旅十数载,专职部队文化工作,摒俗弄墨,砺心涵艺。转业后继续从事宣传文化工作,仍醉情墨池,每忘休辍。艺坛耕耘几十春秋,不屑置意世俗荣辱,澄怀精研诸家书论。修德养艺,渐悟三昧。用宏取精,深得实益;承道弘道,善始慎终。为人胸襟豁达,温良恭让。其作俯仰点画,法度严谨;运墨铺毫,纵横捭阖;浓淡相生,个性鲜明;平正古拙,超然简约,恰如其人。70年代初书法作品即开始参加军、地各级展事赛事并屡有斩获。2010年在山东省美术馆举办个展。出版有《杨炳云书法集》、《当代书法名家杨炳云卷》、《杨炳云书法艺术鉴赏》等多部专著。新闻媒体屡辟专版、专题展播推介、鉴赏评艺。受政府委派,多次率书画和传媒文化代表团赴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访问交流。多幅作品被国内外美术馆、博物馆收藏。现为济南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山东省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其书法工作业绩多次受到中国书协表彰,华夏艺术网已经为其开设名家专栏。

[ 责任编辑:林岳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