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融 > 正文

渤海银行、浦发银行先后被曝将企业存款莫名质押,应置于商业银行生死存亡的高度来处理

来源: 文化视界 2021-11-20 14:18:52
  近日,南京科远智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其分司在浦发银行南通分行购买的总额达3.45亿元的定期存款到期未能赎回金额达4000万元,未到期显示被质押状态的金额达2.55亿元,但该公司对上述所有质押行为毫不知情。

近日,南京科远智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02380.SZ)发布公告,称其分司在浦发银行南通分行购买的总额达3.45亿元的定期存款到期未能赎回金额达4000万元,未到期显示被质押状态的金额达2.55亿元,但该公司对上述所有质押行为毫不知情。该公司已于11月15日向警方及银保监会江苏监管局报案。

据透露的初步原因是,该公司已到期未能赎回、未到期显示被质押状态的金额共计29500万元存款,在公司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用于第三方公司南通瑞豪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开具银行承兑汇票的质押担保。只因南通瑞豪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未能按时偿还4000万元到期质押债务,才使得问题曝光。

看到这一消息,民众无不为之感到惊讶,企业存款在其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用于第三方贷款或开具银行承兑汇票的质押担保的发案率,高得令人有点头晕目眩。因为渤海银行南京分行刚刚曝光企业的28亿元存款被用于第三方开具银行承兑汇票质押的案件还没有最后结果,浦发银行南通分行又上演了企业存款被“玩空手道”的鬼把戏,实在令人不敢相信。

而且渤海银行与浦发银行两者暴露的问题,有如此多的“特色”或“亮点”:

一是案发地都在南京当地的商业银行,且都是跨区域全国性的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二是“作案”的手段如出一辙,都是将企业存款用于第三方企业开具银行承兑汇票的质押;三是存款企业对于自己的存款被用于第三方企业质押都不知情;四是企业存款被用于质押需要通过很多关口(很多部门或审批人),竟然畅通无阻;五是渤海银行存款企业的存款被质押涉嫌大量造假公章,浦发银行这起案件目前尚未有此方面的信息披露,但按照银行质押规定要求,或也离不开公章造假;六是都发生在制度严密的商业银行,这样的案件发生说明制度漏洞百出,对银行内鬼简直就是防不胜防;七是在会计事务所向银行函证企业存款时,渤海银行南京分行说了假话出具了虚假证明,浦发银行也是说了假话出具了虚假证明。所有这一切都是何等惊人的相似。

仅有一点不同的地方就是,渤海银行南京分行用于存款质押的第三方企业干脆玩人间蒸发,不对事件作任何置评;而浦发银行南京分行用存款质押的第三方公司最大股东声称自己对融资一无所知,对浦发银行与存款企业一个人都不认识,这就更加令人感到奇怪和蹊跷了。

这不难让人猜测,像浦发银行与渤海银行这种将企业存款玩“失踪”游戏的银行还有吗?回答是肯定的,只是目前没有曝光而已。这就给了很多存款人,尤其是一些存款金额巨大的企业一种“不安全感”,他们会从心底发问,钱存在银行还放心吗?

目前虽然只有两家银行暴露类似问题,希望银行监管机构以及银行管理高层一定要对这个问题引起足够重视,认真汲取教训,应把这个问题置于商业银行生死存亡的高度,不断加大检查监督和内控机制落实力度,不断完善责任追究制,不断加强员工队伍建设和提高员工职业操守,堵塞有可能发生的一切漏洞,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让所有企业放心、让全国公众放心。

否则,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将来很难再吸收到大量存款,银行经营的路也只会越走越窄。目前中小商业银行存款下滑,不能不说公众对中小商业银行的信誉、确保存款安全以及防风险能力已产生相当的“不信任感”。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亟需银行监管机构以及商业银行花费巨大精力扭转这一不利现状。

当然,或许有朋友们会问,为何银行存款被质押、被失踪等案件屡禁不绝?这一顽疾难道就真的没有“救”了吗?非也。

存款人存款被“蒸发”的案件,其实是银行重业绩管理发展模式酝酿的恶果:一方面,上级行的考核方式重业绩轻管理,助长了各类案件的发生。目前,所有银行总行对下级行的考核都是围着存款与贷款增长量、经营利润、不良贷款压降、中间业务规模等进行,而对于下级行员工的思想素质、执行制度的能力、落实内控机制的状况等大都是浮光掠影,或者蜻蜓点水流于形式,不敢碰硬,也不敢红脸,使很多员工管理上的问题不能真正暴露。

另一方面,下级行对员工的考核更是以业绩论英雄,为案件发生提供了土壤。主要是管理层经营目光短浅,总觉得对员工职业操守与品行的考核都是些虚的东西,认为抓员工思想教育工作不能直接完成经营指标,更不能带来经营效益。因而对上级行的要求也总是打马虎眼,或者阳奉阴违,使很多员工思想教育工作被搁置,对员工平时教育引导乏力,尤其对员工八小时工作之外的监督更是一片空白,相互之间一团和气。不出问题就你好大家好皆大欢喜,出了问题则都束手无策,或者对发生的案件根本就是麻木不仁。

再一方面,由于注重经营业绩忽视员工思想教育管理工作,使制度形同虚设,只能是各项内控制度要求写在文件里,挂在墙壁上,讲在嘴上,无法真正落实到实际行动之中。由此,再严密、再完善的内控机制,在利益驱动面前以及内外勾结的作案中显得根本不堪一击,也使银行各种内控制度成了不长牙齿的“老虎”或只吓唬人的“稻草人”。久而久之,银行内控便成了一座无人设防的“空城”,让各种银行内鬼大行其道,猖獗不已,最后让商业银行的经营“一地鸡毛”,更让民众大失所望。

很明显,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的经营头脑到了该清醒清醒的时候了,进行触及灵魂的深刻反思,应把业务发展与员工思想教育管理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要平均用力,一定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思路,否则一个案件发生便可能将所有的经营业绩化为乌有,更对整个银行业经营带来严重的负面舆情!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莫开伟,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渤海银行、浦发银行先后被曝将企业存款莫名质押,应置于商业银行生死存亡的高度来处理

(来源:红星新闻)

[ 责任编辑:林岳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