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 > 正文

35岁是门槛?打破就业年龄限制被热议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03-03 10:41:35
听新闻

  2023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35岁就业门槛”的话题再次引发热议。近些年,许多职场人一旦迈入35岁,就不由得产生“年龄焦虑”,这一隐形的年龄歧视,在职场一直存在。

  放开公务员考试35岁限制

  岗位向35岁以上群体倾斜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总工会办公厅主任吕国泉建议,要强化法律制度保障,明确就业年龄歧视判定标准,增加监管处罚可操作性,对各年龄段劳动者给予平等就业保护,要求用人单位不得将年龄作为招聘、晋升或辞退的红线。对用人单位有形或无形的年龄限制的做法,加强劳动行政监察和群众监督,加大惩处力度。加强普法工作,引导劳动者运用法律保障平等就业权。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原副校长姜耀东也建议,企事业单位应结合实际,考虑不同种类工作的特性和年龄匹配度,对一些需要丰富经验和阅历的岗位,应当向35岁以上群体倾斜。

  近年来的全国和地方两会上,一直有代表、委员建议取消公务员招录设置的35岁年龄门槛。2021年起,时任全国人大代表、编剧蒋胜男连续两年在全国两会上提出建议,取消国家公务员报考35岁以下的年龄限制。

  对此,广大网友纷纷表示支持和点赞。

35岁是门槛?打破就业年龄限制被热议

  10省份取消公务员35岁限制

  目前,全国已有近30个省份启动了2023年度公务员省考招录,备受关注的“公务员35岁年龄限制”今年多地有了变化。

  据不完全统计,在20余个已公布公务员报考信息的省份中,河南、贵州、天津、湖北、江西、广西、四川、云南、重庆、内蒙古10个地区,近些年放宽了部分岗位的年龄限制。但这些放宽政策,多面向应届毕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河南今年省考公告写明,除对年龄有特殊要求的职位外,对2023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放宽到40周岁以下(1982年1月以后出生);天津、内蒙古、广西、重庆等地在公务员招考中指出,2023年应届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报考的,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1982年1月以后出生)。

  公务员省考具有风向标的作用,作为一项重要的招录考试,可以引领社会价值观的变化。打破“35岁门槛”是一个积极信号,有助于提高消除职场年龄歧视的速度和效率,为企业的招聘提供借鉴。

35岁是门槛?打破就业年龄限制被热议

  35岁的门槛从何而来?

  1994年6月,《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发布,报考国家公务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年龄为35岁以下”。2019年,中组部修订《公务员录用规定》,明确报考公务员的年龄要求为“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有分析认为,这样的规定是因为公务员被认为是相对稳定的职位,35岁以上的人成为公务员,会造成干部队伍老龄化。

  此后,这一标准被一些事业单位及企业在招聘时采用,很多普通单位也争相效仿设置这样的年龄门槛。不少公司考虑认为,35岁以后,人开始思想僵化,如果没有实现升职,那容易“躺平”、无所作为混日子——这种观念带动整个职场对35岁以上求职者的年龄歧视。搜索市场上的各种招聘广告,许多岗位都明文规定只要35岁以下的求职者。

  35岁代表着什么?

  马云35岁创办阿里巴巴;

  梅西35岁七度当选世界足球先生;

  任正非43岁创办华为;

  ……

  35岁从来就不是评价一个人能否胜任工作的标准,更不应该成为将他们拒之门外的“门槛”。在工作能力、态度等方面,35岁及以上的合格职场人并不会输给更年轻的任何一个群体。

35岁是门槛?打破就业年龄限制被热议

  从个人层面,姜耀东委员建议培养和建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人力资本的积累是一个全生命周期的过程,随着基础知识和科学技术的更新,全社会的人都在面临学习新知识,适应社会发展的新挑战,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有着不同的优势,培养终身学习习惯,持续提升个人价值。

  2011年,我国社会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5年。2019年,就已经提高到10.7年。在这个背景下,如果还守着“35岁的门槛”只会加剧就业形势的严峻,引发社会的普遍焦虑。

  我国正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这也意味着我们不能再简单地依靠人口红利来发展经济,必须构建更开放的就业观、年龄观,更好地满足全社会的人力资源需求。(来源:大众网·海报新闻 葛思琦综合自中国青年报、央视网、光明日报等)

[ 责任编辑:姚奕骁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