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 > 正文

移动支付安全报告解读:你是高风险吗?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02-19 14:29:02
听新闻

伴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智能手机的高度普及,我们形成了以移动支付为主的消费习惯,随之而来的支付陷阱屡见不鲜,在日常消费中,你是否存在着高风险行为?你又是否属于高风险人群中的一员?一起来看看吧。

  移动支付也有坑,防备!

  2月17日发布的《2022年移动支付安全大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9.04亿,移动支付整体市场覆盖率排名全球第一,与此同时,针对移动支付的诈骗手法不断翻新,那么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呢?报告归纳出移动支付中高风险行为,排名前五的发生率更是达到15%以上,来看看你中招了吗?

移动支付安全报告解读:你是高风险吗?

  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助理 文竹:一是支付功能的App不要启用“自动登录,记住密码”,建议启用“指纹”等生物识别登录方式;二是登陆密码设置可采用“三要素组合”方式,即“字母+数字+标点符号”。

  公共WIFI安全性低,不法分子可以采用一些技术手段盗取通过公共WIFI网络传输的账号、密码、短信验证码等敏感信息,建议使用自己的移动数据网络进行支付。

  对于含有支付功能的App设置不同密码,同时告别简单密码,如果担心密码过多,可以为自己制定密码设置规则,比如数字和App名称的拼音组合等。

  提高个人防护意识,不扫可疑的二维码,不贪图小便宜去扫描陌生人提供的二维码。

移动支付安全报告解读:你是高风险吗?

  如果更换手机号,与原手机号绑定的所有银行卡都需要解绑。如果只是更换了手机,尽量不要卖旧手机或给其他人,即便恢复手机出厂设置,也能通过软件还原数据,最好写入新数据进行覆盖。

  面对层出不穷的“隐形小偷”, 养成良好的支付习惯,才能守护好我们的“移动钱包”。

  出乎意料!

  学生群体竟成高风险人群

  从城市到乡村,移动支付已成为我们的生活“标配”,而围绕移动端的诈骗手段也层出不穷。《2022年移动支付安全大调查报告》显示,67.1%的被访者表示曾遇到过电信诈骗,22.6%的被访者表示财产受到了损失,受损者的占比更是比2021年增长了8.6%,以下4个群体的移动支付风险更高,更易成为网络诈骗受害者。

  第一是涉世未深的学生群体,他们在“玩过网络博彩”“出借自己的收款码从而赚取佣金”“有优惠促销的二维码都会尝试扫”“网站/App内登录习惯设置”等问题上发生率高。34.7%的被访者曾为获取免费服务与优惠提供了个人敏感信息并遭遇欺诈。

移动支付安全报告解读:你是高风险吗?

  第二是80、90后群体,个人保护意识较低,面对“兑换积分诈骗”“金融交易诈骗”“兼职刷单诈骗”“高薪招聘诈骗”“购物平台退款诈骗”等逐利类的诈骗手段时更容易上当。

  第三是55岁以上的大龄群体,他们在遭遇个人信息安全危机时,26.1%的人没采取任何措施。手机“未安装安全防卫类App”以及“未开启移动支付保护功能”的比例远高于其他群体。

  第四是家庭主妇/夫群体与自由职业者群体。

移动支付安全报告解读:你是高风险吗?

  中国银联风险控制部总经理 单长胜:应立即拨打110报警,报告自己被骗全过程以及资金去向。要通知涉案账户开立银行或有关第三方机构。(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 责任编辑:马蓉蓉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