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经 > 正文

乐在“葱”中:潍坊安丘将舶来品养育成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来源: 文化视界 2020-12-05 11:28:44
  山东大葱名闻天下,皆因有“二丘”:章丘大葱和安丘大葱。前者历史悠久,后者则是把舶来的品种发扬光大。

  山东大葱名闻天下,皆因有“二丘”:章丘大葱和安丘大葱。前者历史悠久,后者则是把舶来的品种发扬光大。章丘大葱味甘个高,安丘大葱味辣个粗,一合生吃,一合烹饪,各尽其美,但很多人只知章丘大葱,却对安丘大葱所闻不多。

  近日,笔者回家乡安丘市凌河街道(2020年6月由凌河镇设立为凌河街道)大路村小住,“就着”在这里的所见所闻,来说说安丘大葱的种植、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乐在“葱”中:潍坊安丘将舶来品养育成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郁郁葱葱的葱田。

  人人离不开,户户围葱转

  安丘已成国内最大大葱集散地

  作为国内最主要的大葱集散地之一,安丘处处都能看到大葱。

  在凌河街道大路村,笔者熟悉的亲朋好友东邻西舍,不是种大葱就是剥大葱,不是卖大葱就是运大葱,家乡的空气中处处飘荡着大葱浓郁的辛辣味,乡亲们一年四季忙忙碌碌,自然也收入颇丰。

  近些日子,常年做大葱加工和交易生意的张奉磊忙得不可开交,一边是大葱一天一个价,一边是四处寻找葱源而难得。之前葱价还算平稳,每斤5到6角钱,进入11月后,葱价突然蹭蹭涨了起来,11月底已涨到近两元。

  这位名叫张奉磊的小伙子,是老公的本家侄子,典型的80后,今年30岁出头,长得身高体壮五官端正,因为在军营历练两年,更是满身勇武之气。想当初,父母想让他留在部队转士官,但他念家心切,信心满满地要回家自主创业。

  他的父亲张国明曾做过多年大姜加工出口生意,前些年因为市场竞争激烈,渐渐退隐江湖偃旗息鼓。张奉磊认为,既然大姜不好做,可以转行做大葱,安丘已经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大葱集散地,自家有现成的冷库,应该大有作为。于是,他和姑家表哥一起,从2014年开始,寻葱源,摸行情,找市场,抓规律,在生机勃勃的葱地里爬摸滚打,一车挣一车赔,在起起伏伏的市场中焦头烂额,时不时感叹,“勤劳不一定致富”。

  好在,功夫终不负有心人,近两年渐渐在大葱生意场上做得风生水起,有房有车还有了一双可爱的儿女。不料,2020年本来看好的市场,却突遇疫情沉重一击,正月初三发车的32吨大葱,按约定拉到兰州,不想进入兰州市区的高速路口突然封闭,只好拉往乌鲁木齐,结果到乌市时菜市场又全部停摆,十多万元的货全部打了水漂,欲哭无泪。下半年市场终于慢慢恢复了过来,渐渐有了盈利,不想葱源又成了问题,急得他整天抓耳挠腮。但葱价既然已高,市场热火朝天,一年算下来应该稳有盈利了。

乐在“葱”中:潍坊安丘将舶来品养育成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刚从地里收来的毛葱。

  现在仅安丘市的凌河街道,就有数十家大葱加工企业,联系货源,组织加工,调度物流,对接市场,负责运输,形成了连接全国的大葱销售网。较大规模的企业,一年能加工销售一两万吨,张奉磊的业务量属于中等规模,前几年每年6000吨左右,今年能达到八九千吨,他销往的市场主要在西部各大城市的蔬菜批发地,近期又扩大到东北三省。

  青出于蓝,后来居上

  舶来品被种成国家地理性标志产品

  在安丘市凌河街道政府所在地的221省道边,竖着一块巨大的广告牌,上面写着这样一句“豪气冲天”的宣传语:“凌河——世界的菜篮子。”口气有点大,但确实有底气:硕大的菜篮子里一头盛着大姜一头盛着大葱。

  葱,家乡早就有,一种叫“鸡腿葱”的品种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种植了很多年,这种葱虽然味道浓烈,但产量偏低,主要是当地自给自足。

  大葱作为一种经济作物在安丘大面积种植,时间并不长。

  上世纪90年代初,安丘市凌河街道有一家著名的东方红食品加工公司,较早在国内做大姜和牛蒡等蔬菜出口业务,主要业务在日本。1996年春,东方红食品公司总经理吴卫东到日本与客户洽谈业务时,发现大葱在当地市场有巨大的潜在商机,于是与客户达成合作意向:把日本大葱引进中国试种,并销往日本市场。

  当年4月,该公司在凌河街道大路村承包了50亩土地,同年10月一举试种成功,并依约把收获的大葱发往日本市场。从此该品种大葱就开启了在中国种植、再返销日本的历程。

  日本大葱优点明显:一是产量高,平均亩产1.5万斤,最高能达2万斤,一棵葱长到2斤都当不上“葱王”;二是生产周期短,一年可以种两季;三是葱味浓郁,甘辣适中,既可以生吃,又特别适合用作烹饪作料。

  市场是最有力的指挥棒,在巨大的经济效益引导下,当地大葱种植规模不断扩大,随着种植技术的改进和品种的改良,亩产量也逐渐提高。不到几年时间,在安丘市,除凌河街道大面积种植外,所属的辉渠、夏坡、担山等乡镇都发展成为大葱主产区,种植面积达到几百万亩。现在大葱已成为安丘大多数乡镇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安丘大葱之后也成为国家地理性标志农产品。

  2000年后,日本品种安丘大葱开始进入国内市场,同样大受欢迎,市场需求量猛增,大葱主产区也从安丘扩展到青州和平度两地。

  一棵棵葱苗栽下,一片片大棚“走起”

  仍难免“看天吃饭”

  当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棵葱看似普通,但从一粒小小的种子生长为一棵卓然而立的大葱,不仅需要大自然的阳光雨露,更需要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勤劳作。

  购买种子后,先要育葱苗,再要整地打葱沟,还要把小小的葱苗一棵棵栽下去。栽葱不仅需要耐心仔细,还要弯腰躬背,非常辛苦。

  家乡的乡亲们有的是几家互助,你家栽完我家栽,有的雇人来栽,但成本不菲:以前栽种一米长需要两三毛,现在涨到了七八毛。推广塑料大棚和小拱棚后,因为怕日晒之下,棚内温度过高伤害娇嫩的葱苗,每天一早一晚还要去地里敞棚和盖棚。另外,葱生长过程中需要施肥和浇水,氮磷钾化肥施足才能苗壮叶旺,若不下雨,七天就需要浇一遍地。大葱容易生蓟马虫、斑潜蛹以及菜青虫,农药也是离不了的。葱长到一定高时,需要培土,以前必须一撅头一铁锨地培。好在,如今有了专用机械,可以省去不少体力活。

  说到农药,大家不用担心,据笔者调查,现在用的基本都是生物菌药,低毒,易降解,无药残,大葱可以放心食用。但购买农药也是一笔不少的支出费用。

  大葱不像大姜,可以长时间储存,长到成葱后必须短时间内卖掉,不然一旦开花,鳞茎里的养分会消耗殆尽,可食用的葱部位很快干瘪,留在地里分文不值。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大葱严重滞销,很多烂在了地里,葱农们“心都凉透了”,很多人半年投入血本无归。后来到了七八月份,特别是台风“巴威”造成大片农田被淹,正在生长的葱苗先是被水泡,天晴后又遭暴晒,无异于“上蒸下煮”,不少葱地减产严重。但这也造成今年下半年葱价呼呼往上窜,真是几家欢喜几家忧。

乐在“葱”中:潍坊安丘将舶来品养育成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受灾减产的葱田。

  从种到销,形成完整产业链

  乡亲们“忧也大葱,乐也大葱”

  如果说,种植是一条产业链的起点,销售是这条产业链的终端,那么安丘大葱已经实现了从种植到加工最终流通到市场的完整产业链。

  种植环节的葱农无疑付出最多,承担的风险也最大。种植过程中,除自己全身心投入之外,很多需要雇佣劳务做打沟、栽苗、培土、施肥、打药、出葱等一系列“细碎活”。女劳力一天能挣二三百元,男劳力能挣三四百元甚至更多,但这属于汗珠子摔八瓣的重体力活。

乐在“葱”中:潍坊安丘将舶来品养育成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加工大葱。

  买卖有经纪人,负责联系葱源和组织装运。大葱从地里拉出后,不能直接到市场上去,先要送到加工点去皮打包。剥葱工序以前皆为手工操作,算轻体力活,打工者多为村内五六十岁甚至七八十岁的妇女,大家一边拉着家常一边可快可慢地剥皮打捆,一天挣五六十至多七八十元。近两年开始半机械化操作,用气打掉葱皮,一手拿打气枪,一手拿葱,“嚓嚓”葱皮瞬间剥落,然后再快速剥掉留在葱根的葱皮,一棵葱就变得白白净净的。快手做起来,环环相扣,干脆利索,看起来有一种行云流水般的美感。

  随后进入打包环节,打包有简易打包机,比以前的手工操作效率大大提高。把一棵棵大葱整齐码放在一起,去掉多余葱叶,包上一层保鲜袋,两层包装袋,“咔咔”几下,一包重二十四五斤的葱捆大功告成。

  一般一个人8个小时扒4000斤左右,劳动强度并不低,必须站立在工作台前操作,且需要眼疾手快,年老体弱者难以胜任,因此当地劳动力明显不足。

  在张奉磊新建的剥葱大棚中,每天有近20个人忙碌,其中多是四五十岁的妇女,她们全都来自吉林长春市的市郊,租住村中民房或简易宾馆,吃公司提供的一日三餐。

  剥葱需要搭建棚子,需要联络剥葱人员,还要监督质量。

  经营葱棚也是一种职业,在凌河街道就有上百个大葱加工棚,每个村有一两个。去掉的葱皮和葱叶需要每天清运干净,有的当垃圾处理,有的当喂羊的饲料,负责外运的人拉一车在当下能挣100元。

乐在“葱”中:潍坊安丘将舶来品养育成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打成捆的大葱。

  东邻的一位孙姓大哥就给他妹妹的葱棚拉尾料,原来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如今衣食无忧,还常常喝上二两小酒,把一张刻满皱纹的脸庞喝得红润润滋悠悠的。用笔者大哥李兴的话说:“在咱这里,年老人种大葱,年轻人卖大葱,不老不少者也是整天围着那两棵葱转悠。”

  去皮打包后的大葱,必须立即进冷库打冷,然后才能装车长途运输。冷库是大葱产业链上必不可少的配备设施。打冷和存放按小时收租赁费和电费,还必须有专人操作和负责装卸。

  打冷之后便装车外运,省外市场都需要长途运输,因此,在凌河当地,大货车司机炙手可热,跑一趟兰州,两个司机轮流开,两天两夜一个来回,跑乌鲁木齐一个来回则需要三天三夜。开大车辛苦,收入也高得很诱人。

  眼下北方栽上的葱苗,明年六七月份才能长成原料葱,冬季和春天的货源转向南方产区,浙江的温州,福建的厦门等地都形成了不小的种植规模。然而,南方有葱源地,但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只提供原料,不能加工和流通,大都还是拉到安丘加工,然后从这里源源不断“走向”全国市场。

  放眼瞭望,这是一片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土地,也是凝聚着乡亲们血汗和智慧的土地。乡亲们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辛勤劳作,使得一家人幼有所育老有所养,过上衣食无忧的小康生活,也让“后浪们”接茬走向远方,去寻找诗和心中的梦想。

  希望明年春天,郁郁葱葱的大葱长满家乡的田野,并卖出一个乡亲们“梦里都能笑醒”的好价钱,才不枉一年四季的辛劳和期待。(李秀珍,齐鲁晚报资深编辑)

[ 责任编辑:林岳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