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经 > 正文

人社部发布三季度招聘求职数据显示:制造业复苏快,不缺订单缺工人

来源: 文化视界 2020-11-30 15:31:11
  人社部日前发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显示,与二季度相比,制造业复苏明显,人才需求旺盛。新进排行的28个职业中,有19个与制造业直接相关,占比67.9%;短缺程度加大的15个职业中,有5个职业与制造业直接相关,占比30%。

  随着消费和制造业的复苏回暖,我国劳动力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目前制造业企业招工难问题已经显现,缺工现象不仅出现在珠三角、长三角等东部沿海地区,在中西部地区也会出现。一方面,制造业的产能尚处于扩张状态,需要大量一线工人,而智能制造升级的渐进性,为用工转型提供充分空间;另一方面,劳动力供给减少,也加剧了市场的缺工状态。

  最近一段时间,随着消费和制造业的复苏回暖,各行各业用工需求持续上升。

  人社部日前发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显示,与二季度相比,制造业复苏明显,人才需求旺盛。新进排行的28个职业中,有19个与制造业直接相关,占比67.9%;短缺程度加大的15个职业中,有5个职业与制造业直接相关,占比30%。

人社部发布三季度招聘求职数据显示:制造业复苏快,不缺订单缺工人

  不缺订单缺工人

  根据人社部发布的相关数据,100个职业的招聘需求人数,从二季度的148.9万人下降到131.6万人,下降11.6%;求职人数从二季度的74.3万人下降到49.2万人,下降33.8%;缺口数从二季度的74.6万人上升到82.4万人,上升10.5%。总体求人倍率(招聘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的比值)从二季度的2.01上升到2.67,上升32.8%。“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二季度复工复产带来的反弹需求出现回落,市场整体供求恢复常态,但‘最缺工’的100个职业供求关系仍然比较紧张。”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卢爱红表示。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发布的2020年三季度《中国蓝领就业市场景气指数报告》也指出,从2020年5月开始到2020年9月,蓝领指数呈现显著上升趋势。随着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和复工复产的推进,我国劳动力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三季度蓝领就业市场企业招聘需求同比大幅上升。其中,2020年前三季度需求量排名前10的职业蓝领指数显示,普工、操作工、包装工和组装工需求量较大。

  “不缺订单,缺的是人。”这是记者近期在山西大同、江西景德镇等地调研时,不少县域企业和小微企业发出的呼声。眼下,缺乏熟练工人,尤其是缺乏综合素质较强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已成为企业发展“拦路虎”。

  “有些订单找上门,我们却不敢接,主要是怕产量跟不上。”山西省天镇县腾飞服饰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王佳田说。

  不仅是制造业缺工,服务业也缺工。从养老护理到家政服务、从婴幼儿照护到健康照护,近年来生活性服务业需求激增、人员缺口巨大。

  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从业态发展现状来看,全国养老护理员缺口很大;家政服务员尤其是中高端服务供给不足。“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来,每年至少需要职业育婴员、保育员近1000万人次。与此同时,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已达4000多万人,对养老照护、康复护理的需求也很大。

  就业还有新空间

  业内专家表示,“用工荒”本身并非新话题,目前制造业企业招工难问题已经显现,缺工现象不仅出现在珠三角、长三角等东部沿海地区,在中西部地区也会出现。究其原因,一方面,制造业的产能尚处于扩张状态,需要大量一线工人,而智能制造升级的渐进性,为用工转型提供充分空间;另一方面,劳动力供给减少,也加剧了劳动力市场的缺工状态。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发布的一项调研指出,人工智能内生出来的智能制造产业链,就业效应广泛。比如,机器人产业上下游产业链在研发和维护等领域已创造出不少新的就业机会。

  “据估算,2018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保有量约为65万台。根据我们经验,以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商为例,一个工业机器人设备平均需要两个人进行操作和运维。如果按照65万台的保有量来计算,这一行业需求的人才数量将达到百万级别。”北京华晟智造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南江说,无论是营销类、技术应用类、工艺生产类的岗位,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和运维员都是基础。不过,随着工业机器人在各个行业的应用不断增多,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那就是技能人才稀缺。

  不仅如此,随着我国人口红利逐渐减少,长期的新生劳动力供给呈现减少趋势。从短期看,智能装备行业和机器人技术等发展,增加了应用人才的需求量。企业对机器人研发、组装调试和销售、售后维修维护技术人员以及技术顾问等人才需求缺口较大。从长期看,智能制造带动生产性服务业等新产业发展,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将呈增长趋势。

  “很多高校都是在近几年才开设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和机器人工程专业,最早一届学生毕业也不超过两年,目前这类人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机械、电气和机电等与工业机器人相近专业的毕业生只要愿意从事这项工作,公司都全部招收。”北京华晟智造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彭赛金说。

  技能培训不可少

  面对突出的就业结构性矛盾,职业技能培训仍是破解矛盾的关键举措。

  “今年以来,我们快速跟进出台线上培训政策措施,推出‘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实施百日免费线上技能培训行动,让劳动者可以便捷参与线上职业技能培训。”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张立新说。

  记者注意到,近一个时期,各项针对重点群体的专项培训计划纷纷出台。5月份推出农民工稳就业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年底前将培训农民工超700万人次,促进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改善农民工就业结构;7月份启动长江流域禁捕退捕渔民职业技能培训,帮助禁捕退捕渔民提升其就业创业能力,实现上岸转移就业;10月份启动实施康养职业技能培训计划,计划在2020年至2022年,培养培训各类康养服务人员500万人次以上,其中养老护理员200万人次以上;11月份启动的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创业培训“马兰花计划”,提出力争使全国创业培训机构突破5000家,培育一支覆盖各类培训课程的创业培训师资队伍。

  一些地方也在创新培训形式和内容,以期丰富创业带动就业模式。浙江省人社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浙江借助直播带货等“风口”,推动“网红”等各类新业态培训,丰富创业带动就业模式。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浙江省组织培训500多期,培训2.65万余人。同时,通过将“网红”直播职业培训列入计划,引导各地整合市场资源、提高培训效率和质量。如浙江省金华市率先制定全国首个网络直播营销专项职业考核规范,重点围绕外贸企业,通过企业(园区)自主培训、政府免费培训、培训机构培训等形式,为企业开展专业培训;浙江省衢州市举办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首次将“村播”项目列入技能比赛,评选出“村播”技术能手,进一步提高“村播”影响力。

  “接下来,人社部将加大对重点群体的培训,为企业在岗职工、困难企业转岗职工、失业人员、农民工、未就业大学生和贫困劳动力等提供技能培训服务。同时,通过加强培训结业考核,严格证书管理,严把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等考评环节,以确保培训效果扎实有效。”张立新说。(韩秉志)

[ 责任编辑:窦静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