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经 > 正文

与时俱进 提升组织力——青岛莱西市南龙湾庄腾飞记

来源: 文化视界 2020-10-11 17:47:18
  1990年8月,莱西会议召开,10月,位于莱西市南大门的南龙湾庄诞生了新一届村“两委”,自此掀开了由乱到治、由穷到富、由乡到城的新篇章。

与时俱进 提升组织力——青岛莱西市南龙湾庄腾飞记

  龙海广场与时俱进 提升组织力——青岛莱西市南龙湾庄腾飞记

  南龙湾庄办公楼与时俱进 提升组织力——青岛莱西市南龙湾庄腾飞记

  莱西第一个技防示范村与时俱进 提升组织力——青岛莱西市南龙湾庄腾飞记

  村民领取福利与时俱进 提升组织力——青岛莱西市南龙湾庄腾飞记

  党员开出参观学习与时俱进 提升组织力——青岛莱西市南龙湾庄腾飞记

  龙海公园

  1990年8月,莱西会议召开,10月,位于莱西市南大门的南龙湾庄诞生了新一届村“两委”,自此掀开了由乱到治、由穷到富、由乡到城的新篇章。30年来,他们深化拓展“莱西会议”经验,以党建统领服务治理、发展惠民,解决了在村级细胞中由谁来组织、组织谁的问题,取得了“旧村改造第一村”等多个莱西市“第一”,2019年集体收入达600多万元,集体资产2亿多元,先后获评“全国敬老模范村”“山东省文明村庄”等荣誉称号,实现了从“卧龙抬头”到“蛟龙得水”再到“巨龙腾飞”的华丽转身,书写了与时俱进提升组织力的南龙湾庄实践。

  卧龙抬头——由乱到治

  南龙湾庄人多地多,依靠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大集体时期一直是莱西先进典型,农业、工副业比较发达。然而,在某一段时期,却打架斗殴、好吃懒做、欺行霸市、乱搭乱建等成风,村干部说话也不灵了。

  外村人对南龙湾庄避而远之,“惹不起,躲得起”。当时有位村民到水集农贸市场买一车白菜,人家一听是南龙湾庄的都不敢来送货。人们戏谑地把南龙湾庄称作“难弄湾庄”,大家都说这是个“乱村”“烂村”。

  乱则思治。1990年10月,新一届党支部班子成立,首先理顺了村“两委”的工作运行架构。书记负责全面工作、主抓经济;村委会主任主抓村务和农业生产,其他两委成员分别抓群团、治安、民政、文教等工作。通过召开班子会议凝聚共识,班子成员一起研究制定了党支部职责和村委会职责,凝聚起以党支部为龙头、村委会和各类组织同步推进、共同发展的共识。党支部书记要求村干部从自我反思开始,检查工作方式方法的不足,反省思想认识,带头振奋精神。通过走访村民,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得到了村民拥护。老李头是一名视力残疾的单身汉,他不种地、不打工,靠吃“五保”混日子,平日在村里口无遮拦,造谣生事,唯恐村庄不乱。党支部发动党员帮他清理了家庭卫生,又给他安排了看守纪念堂的工作。老李头解决了温饱,燃起了生活的热情,对党支部赞不绝口。

  无规矩不成方圆。他们制定了《村规民约》,包括30多项规章制度,大到村务公开,小到垃圾管理,涵盖了村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同村民福利待遇、评先选优挂钩,奖优罚劣,村民逐渐树立起“村兴我荣、村衰我耻”的集体观。有一年,村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干部的儿子偷用自来水,村民以为干部会网开一面,不了了之,党支部书记却说:“村民都看着我们呢,制度制定出来,谁也不能例外。”最后不但罚款1000元,还取消其一年的村民福利。

  接下来,村“两委”逐家逐户走访,对有劣迹和前科的人员进行重点教育管理;党支部成员实行帮教责任制,确定帮教对象;成立治安联防队,全体队员24小时倒班巡逻,敢抓敢管;对村民进行经常性的法律、法规教育;成立民事调解委员会,由3名老同志组成,把各种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先后获得青岛市防民间纠纷矛盾激化工作一等奖、莱西市安全村庄、莱西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荣誉。

  党支部发动党员带头植树,进行村庄绿化,清理房前屋后卫生,定期举行环境卫生评比,整治村容村貌,谁家做得好,锣鼓队就到谁家敲响锣鼓,挂上文明牌。1992年,南龙湾庄率先在全市做到了村庄区域内无“三大堆”。此外,村里还设置了垃圾箱,由环卫队专门负责全村的卫生清理、花草树木修剪等,昔日“脏乱差”的南龙湾庄一改旧貌,呈现出“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乡村美景。

  公生明,廉生威。村“两委”带头清欠,党员、干部包户做工作,仅用10天时间就完成全村陈欠清理,成为当时莱西第一个彻底完成三资清理的村庄。接着,村集体建起一本新账本。为了保证这本“集体账”的清亮,他们提出了“七不”原则:不设“小金库”、不以白条入账、不公款私宴、不公报私销、不公款私存、不入“权力股”、不接受村民礼品及宴请。每逢“民主日”,都把村集体收入和支出的每一分钱向村民公示,接受质询、监督,真正给村民一本“明白账”。

  党支部规定,村干部建房、买房、婚丧嫁娶、参加养老保险等重大事项,必须向支部申报;电工、保洁、幼教等一律实行民主推荐,公开招考,村干部的直系亲属不得参与。1997年,年近60岁的老会计即将退休,支部书记的一个亲属看好这个空缺,几经说情,到底没有“捞着”,最后是学过财会的中专生李会计通过推荐和考试,走上会计岗位。

  蛟龙得水——由穷到富

  1992年6月,莱西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征用了南龙湾庄600多亩土地,补偿款发到村里,80%的人想把钱分到户,但是经过党支部、党员和户代表的反复研究,定下了“一个原则三条措施”的发展思路,决定将补偿款作为第一桶金,用来发展集体经济。

  村干部带头把工资用来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并多方筹集资金发展村办企业。村里先后建起南龙水泥制品厂、龙海抗静电地板厂、锻造厂等集体企业10家,建起胶东建筑装饰材料批发市场等市场3个,擎起了发展三产的龙头。各类企业和市场共安排本村及外地工人、业户1100多名,带动600多名村民搞运输、饮食服务等与之配套的第三产业,到1997年,村集体收入在200万元以上,村民年收入突破10000元,村庄从事二、三产业的人员达到73%,大多数中青年都在村集体企业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工作岗位。

  1998年2月,村里成立第一个股份制企业龙海花卉苗木公司,总投资160万元,股金48万元。公司建有花卉研究所、苗木基地、营养钵厂,安排本村村民就业70余名。此后,又发展了龙海加油站、华龙达房地产开发公司、南龙建筑公司等股份制企业10余家。自此,南龙湾庄的集体经济发展进入加速期。

  1992年7月,南龙湾庄第一家韩国企业奥尔森纤维有限公司建成,开启了引进外资的发展之路。为了帮助企业迅速落地,他们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根据企业需求建设标准化厂房,出租给韩国客商,既保证了村集体的长期稳定收入,又为企业提供了便利的入驻条件。随后,又引进了信光游艇、迪尔皮革等5家外资企业,利用外资400多万美元。

  为了激发村民们招商引资的热情和参与感,党支部制定招商引资奖励政策,对本村引进技术、资金、企业的村民,按投资额和纳税额给予重奖。村民积极参与村庄招商引资,先后引进龙源服装厂、龙海瓶盖厂、木发家具厂、泡沫砖厂等一批私营企业。村民李先生的女儿在城阳开办皮具厂,村干部数次登门拜访,帮助他们在南龙湾庄装饰材料批发市场租赁厂房,解决工人食宿难题,终于感动了他们一家,同意将厂子迁回南龙湾庄,安排本村及周边村庄50多名家庭妇女就业。

  村民富了,如何防止“腰包鼓了、脑袋空了”的现象,又摆在村两委面前。1997年,村里投资80万元建成占地5亩的文化大院,是莱西市第一个村级文化大院,被评为“青岛市文化示范大院”,建设了党群活动中心,成为党员群众学习、交流的场所。2000年8月,村集体在文化大院的基础上,投资395万元建成占地24亩的龙海广场,成为莱西市第一个村级建设的高标准广场。2001年7月,投资300万元建成莱西市第一个村级公园——占地100亩的龙海公园。2002年在公园内修建了占地3亩的第一座村级民俗馆——龙海民俗馆,馆内收藏民间作坊作品、手工艺品、传统习俗等物品1200件。他们还建起藏书4000多册的农村图书阅览室、党员活动室、娱乐室、体育场等活动场所。其中,体育场配备了20余种健身器材以及乒乓球、篮球、门球、棋类等活动器材,娱乐室配备了卡拉OK、舞厅等设施。1998年,村里出资15万元成立了“龙海锣鼓队”,聘请专业老师进行培训,1999年春节,76名主力队员组成的“龙海鼓乐团”赴京参加文化部主办的第十三届中华优秀民间花会大赛,演出节目《龙海闹春》一举夺得金奖。

  为形成良好家风,他们组织全体村民参与评选好媳妇、好婆婆等“十好个人”,确定了7名威望较高的人担任道德评议会成员,开展了“美在家庭”“推广家政知识、布置美好居室”“家庭读书”等系列活动,培育好家风。同时,村集体还出钱为每家每户订阅报纸刊物,让村民能及时了解国家大事和社会时事,不断提高村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及科学文化修养。对考取大中专院校的学生予以奖励,近30年来,全村共有92名学生受到奖励。外村一位红娘感叹道:“姑娘小伙找对象,首选目标南龙湾庄。”

  从1992年开始,村“两委”开始为村民代缴三提五统、教育集资、义务工等负担。村集体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免费为村民接通有线电视、自来水,投资10多万元建起劳动人民纪念堂,节省了土地,实现了文明殡葬。50岁以下村民统一办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60岁以上老党员每人每年补助400元、全体村民每人每年发放液化气、面粉、花生油,中秋节、春节供应月饼、鱼、肉、大米、啤酒、白酒等。村庄获得了“全国敬老模范村”“山东省文明村庄”“青岛市十佳文明村”“青岛市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青岛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巨龙腾飞——由乡到城

  随着社会形势的新变化,南龙湾庄做实区域化党建,整合村、社区、企业等不同领域的党组织、团组织和妇女群体资源,与辖区内的企业、社会组织等建立共建关系,实现区域内党建工作的全面有效融合,统筹设置党组织,统一管理党员队伍,通盘使用党建阵地。

  区域党建带来新能量。构建了“一核三轴六线”的组织架构。以村党委为领导核心,三个党支部为轴带辐射,六个党小组为工作分线,形成分级管理、逐级报告、全面覆盖的区域化党建管理体系。通过党员中心户就近包联3-4名党员和60多户群众,构建起“党委+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党员+群众”六级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网络,将党员先锋指数考评的指数细化为6小项,并根据党员在特殊活动(如疫情防控)中的表现,给予额外的X项加分。

  2018年,爱心港公益服务中心成立,想找一个办公场所,党委共建议事会了解以后,马上帮他们协调到一个100多平方米的活动场所。2019年3月,在党委的帮助下,爱心港又建立了党支部和团支部,依靠党建带团建,党员带团员青年的形式,将南龙湾庄及周边企业、村庄的党员、团员和员工凝聚起来,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实现了一个组织带动一群人的“1+X”服务模式。截至目前,爱心港已累计组织志愿者1100余人次,帮扶各类弱势群体2000余人次,接济善款约30多万元。

  融合发展带来新突破。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各种新经济业态层出不穷,新经济走进了南龙湾庄。村两委也认识到只有接受新思想、发展新经济、利用互联网与市场对接,才能不断抓住新经济发展机遇,引领村集体经济转型升级,引导和鼓励村民创新创业,走出一条以集体带个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2014年,在市场经济发展潮流的新机遇中,企业孵化器建立了,帮助小微企业发展壮大。2015年,莱西市第一个电商产业园在南龙湾庄落地,引进阿里巴巴农村淘宝。村“两委”带领村民搞起电商,有的卖自己加工的食品,有的卖本地特产,还有的卖服装、电子产品,到目前全村有100多人从事电商工作,金月等人做的规模较大,年收入达100多万元,规模最小的,年收入也有10几万元。

  村集体创业模式的创新拓宽了村民发家致富的门路,也为个体工商户打通了销售网络。村民李先生,家有祖传的烧肉技艺,其“连宝烧肉铺”起初仅限于本村销售,在村“两委”的帮助下,利用网络平台售卖各种猪肉、猪下货熟制品,卖出的烧肉产品从最初每天10几斤到现在每天300斤,日营业额超5000元,产品远销广州、北京等地。同时,在电商的刺激下,物流配送行业也迅速发展起来,村民李先生建起了莱西百世汇通快递公司,带动了30多名村民就业,日发件量可达到上万件。

  2016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洪流中,众创空间落地,村民都可以零负担入驻,签订两到三年的孵化协议。目前众创空间里有40多个创业主体入驻,已经孵化出的企业主体有60多个。2019年,引进了赛伯乐青岛(莱西)共创中心平台项目。通过共创中心,引进了服务销售平台独角兽企业猪八戒网,实现了平台招商的乘法效应。

  村集体账本有了新模式,越来越厚实。到2019年,村集体收入达600多万元,是1990年的10倍;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万多元,是1990年的25倍;以前住的是脏乱差的平房,现在每家至少有2套房;村里的个体工商户有400多户,1990年的时候,只有30多户。南龙湾庄真正昂起了经济发展的“龙头”。

  网格治理带来好效果。全村分12个网格,每个网格都有网格员和信息员,网格员全部实行竞聘制,经统一培训、考试合格后上岗,管着环保、计生、调解等14个大类的事,网格内的所有事情,全部通过“钉钉”办公系统实现上传下达,既提高了效率,又节约了成本,做到了多网合一,融合发展。2018年,村里完善了监控系统,通过与公安系统联网,打造了莱西市第一个技防示范村。同时,还运用“约谈谈话、重点管控、行政处罚、刑事追究”四种形式,加强对重点人员、行业的监管,减少了违法违规行为,净化了社会治安环境,维护了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大大提高了村民的安全感。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南龙湾庄人正在瞄准先进地区,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改革,融合发展、治理、服务功能,建设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幸福的文明南龙!

与时俱进 提升组织力——青岛莱西市南龙湾庄腾飞记

[ 责任编辑:林立刚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