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经 > 正文

威海市政府出台《关于统筹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实施意见》,构建“9+N+1”救助格局

来源: 文化视界 2020-10-11 11:12:34
  威海建立“六社联动·威救你”救助工作品牌,促进政府、社会力量与救助对象无缝对接,推动“物质+服务”主动救助模式,实现物质保障、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心理疏导、能力提升和社会融入等多样化救助。

  10月10日上午10:00,威海市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市委“两新”工委副书记苗家,市民政局社会救助科负责人毕巍介绍了《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统筹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实施意见》有关情况。威海市政府出台《关于统筹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实施意见》,构建“9+N+1”救助格局

  9月22日,威海市政府出台《关于统筹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实施意见》,加快构建政府领导、部门共建、社会参与、制度健全、政策衔接、兜底有力、城乡统筹的综合社会救助机制,打造“六社联动·威救你”救助工作品牌,构建“9+N+1”多层次梯度式救助格局,全面增强困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四项工作目标

  救助政策融合化,确保兜牢底

  建立以基本生活救助为基础、专项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全方位融合式社会救助体系,依托全市统一研发的“威救你”社会救助综合信息平台,打造“一站式”便捷服务模式,实现一个平台、一库取单,一门受理、一网通办、一键核对、一卡发放,分口施救、各负其责。

  救助对象精准化,确保兜准底

  整合全市各部门救助资源以及社会力量参与的各类信息,优化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实现救助信息精准核实,救助对象精准认定。

  救助手段多元化,确保兜好底

  建立“六社联动·威救你”救助工作品牌,促进政府、社会力量与救助对象无缝对接,推动“物质+服务”主动救助模式,实现物质保障、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心理疏导、能力提升和社会融入等多样化救助。

  救助领域拓展化,确保兜实底

  打破急难型临时救助户籍限制,探索持有居住证人员在居住地申办低保等社会救助制度。

  六项重点统筹任务

  统筹社会救助制度建设

  梳理现有9类救助对象、各部门N项救助政策和社会力量救助事项,构建“9+N+1”多层次梯度式救助格局,全面强化各类社会救助制度的衔接与整合。

  统筹社会救助能力建设

  强化“3+4”社会救助工作网络,即健全市、县、镇三级领导小组网络,强化市、县、镇、村四级社会救助工作服务网络。将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等审批权下放至镇街,逐步实现社会救助领域“放管服”改革全覆盖。同时,优化配置救助管理机构编制资源,配齐配强基层工作力量,做到人岗相符。

  统筹社会救助信息平台建设

  全面推广使用全市综合信息平台,整合目前各部门66项救助资源以及社会力量参与的各类信息,健全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深入推进家庭财产信息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实时比对,精准核对救助信息。

  统筹社会救助资金使用

  建立统筹各部门救助项目资金规程,各项救助资金的管理由相关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未经各级领导小组研究通过的救助项目,原则上不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统筹扶贫开发政策

  做好相对贫困对象身份认定,有效推进基本生活救助与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农村危房改造等政策的衔接。加强兜底保障政策与扶贫资产收益等政策的联动配合,以政府公益服务引领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综合解决贫困人口的“两不愁、三保障”问题。

  统筹社会救助监督管理

  建立社会救助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加强社会监督,对贪污、挪用、虚报、冒领社会救助资金等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依法依规予以惩处。推进社会救助诚信机制建设,建立社会救助家庭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格局。

  “六社联动·威救你”救助工作品牌

  “威救你”,采用的是“为救你”的谐音,主要表达“为了救助困难群众”的含义,也作为我市统一研发的“威救你”社会救助综合信息平台简称。“六社联动”是以社区为服务平台,以社区组织、社区企业、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为补充,以社会救助资源为依托,形成政社联动、政社合力,推进社会救助制度、能力建设、信息平台、资金使用、扶贫开发衔接和监督管理等六项重点统筹任务,实现精准合力救助。

  “威救你”社会救助综合信息平台是我市统筹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手段,主要有救助资源整合、决策分析、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监督举报、综合业务办理和数据报告六大项功能,其中实现精准救助的主要功能有:整合全市救助资源。它将整合目前扶贫、教育、民政、医保、残联等17个部门66项救助资源及社会力量参与的各类信息,通过信息共享、数据研判、政策评估等方式,建立动态化管理的社会救助“大数据库”,实现救助数据在线查询、救助业务在线审批、救助资金在线管理、社会力量参与救助项目在线对接。开展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目前已经实现核对信息跨部门、跨层级实时比对,全省率先实现市域内30家银行、54家保险机构金融资产核对全覆盖,核对部门增至14个部门98个单位,核对数据扩至41类96项,最终实现精准核对救助信息,精准认定救助对象,精准实施社会救助的目标。

  “9+N+1”多层次梯度式救助格局

  “9”指的是全市统一确定的9类救助对象名称,即低保对象、特困供养对象、临时救助对象、残疾人、困境儿童(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三留守”人员(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建档立卡贫困对象、低收入家庭、流浪乞讨人员。

  “N”指的是全面梳理现有医疗、教育、住房、就业、司法、慈善、受灾、保险、临时救助等N项救助事项,当前是66项。

  “1”指的是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工作。

  依托“威救你”社会救助综合信息平台,将整合全市各部门救助信息和社会力量参与事项,由此形成针对不同对象类别,相应提供不同的救助政策事项,形成分类别、分层次、阶梯性的社会救助格局。

  部门救助项目资金规程和避免重复救助机制

  建立救助项目资金统筹规程,目的是统筹全市救助项目和救助资金使用。强化各级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职能,压实各部门职责,今后,各部门开展的救助事项都将依托“威救你”社会救助综合信息平台,报送至各级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研究项目设立和分配使用,未经各级领导小组研究通过的救助项目,原则上不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各部门在开展救助时,将逐一筛选比对年度内拟救助人员,并提交同级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估,凡年内已享受同类救助项目的人员,原则上不再予以救助,拟救助的,相关部门应将救助项目、标准、资金及人员情况提交同级领导小组研究通过后,财政部门方可拨付资金予以实施,拟救助对象未经领导小组研究通过或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估的,财政不予拨付资金。

[ 责任编辑:林立刚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