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经 > 正文

首部生态保护红线蓝皮书发布,我国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约319万平方公里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08-16 14:28:37
听新闻

  

  8月15日,记者从自然资源部获悉,在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现场,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组织编撰的《中国生态保护红线蓝皮书(2023年)》(以下简称《蓝皮书》)首次与社会公众见面。

  据介绍,这是我国首部生态保护红线蓝皮书,系统总结了全面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历程、方法、成果和实践案例,提出了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完善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的思路和建议。

  自然资源部表示,生态保护红线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代表性成果和重大制度创新。自然资源部结合《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编制,会同生态环境部、国家林草局等部门,首次全面完成了全国陆海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为全球生态保护与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资源、生态财富,也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文化财富,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使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本次规划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合计约319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约304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域国土面积比例超过30%),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通过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把我国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完整保护起来,实现了对重要自然资源、生态空间、珍稀濒危物种和栖息地的大规模、整体性保护,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自然资产和山清水秀的美丽家园。

  据悉,我国将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将生态保护红线作为美丽中国建设的绿色底色,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等为抓手,优化农业、生态、城镇等功能空间结构,以高品质国土空间支撑高质量发展,为城乡高质量发展塑造新动能新优势;进一步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深化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和“两山”转化路径,以多样化的生态产品和地域特色创造和提升空间价值,推动自然资源向资产、资本、资金转变,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进一步推动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按照统一底图、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的要求,加快推进数字国土、智慧国土建设,将生态保护红线监管纳入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努力做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的贡献者和引领者。

  此外,《蓝皮书》还对地方典型案例进行了梳理,以便于让公众更好地了解各地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管理的实践经验,进一步增强全体国民对美丽国土、美好家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起全社会共同保护生态、促进绿色发展的自觉意识和内生动力,形成全体人民共建共治共享生态文明的良好局面,走出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来源:海报新闻 姜雪颖


[ 责任编辑:窦静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