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经 > 正文

“国评”第一的背后,山东高速集团智慧管理助力养护高质量转型发展

来源: 文化视界 2022-05-13 09:15:52
  山东高速集团以精准养护为主线,夯基筑本、精准谋划,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建设,提高养护智慧化水平,加快推进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倾力打造“山高养护、精准长效”养护品牌,着力实现集团养护工作“行业地位领先、核心能力突出、品牌形象一流”。

2022年1月,交通运输部公布了2021年度国家公路网技术状况监测结果,山东高速集团荣获高速公路技术状况综合得分全国第一,滨州黄河大桥、淄博黄家峪隧道技术状况分获桥梁和隧道全国第二。

“国评”第一的背后,是山东高速集团在高速公路养护上综合施策、高质量发展的结果。集团以精准养护为主线,夯基筑本、精准谋划,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建设,提高养护智慧化水平,加快推进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倾力打造“山高养护、精准长效”养护品牌,着力实现集团养护工作“行业地位领先、核心能力突出、品牌形象一流”。

5月12日山东高速集团推出集团养护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聚焦集团如何擦亮“山高养护、精准长效”养护品牌,实现养护高质量转型发展。

在济南黄河三桥健康监测系统上,实时显示着环境温湿度、交通荷载、纵向位移、结构震动等多项重要参数。养护人员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实现对异常情况的实时监测和提前预警。

“国评”第一的背后,山东高速集团智慧管理助力养护高质量转型发展

桥梁健康监测系统是山东高速集团在智慧养护管理方面的生动实践。

长期以来,高速公路养护面临着技术要求高、安全风险大等难题。目前,山东高速集团运营高速公路里程7779公里,养护任务繁重,传统的公路养护如何转型升级,才能适应人们不断提高的高品质出行要求?顺应新形势发展需求,集团将智慧养护作为养护高质量转型的重要破题抓手。

“国评”第一的背后,山东高速集团智慧管理助力养护高质量转型发展

“智慧养护”是构建在公路全寿命周期理论基础上,充分借助信息化技术,立足精细管理、精准服务,集成技术、装备、数据、模型等,实现养护的科学化、智能化、主动式、预防性管理。

近年来,围绕智慧养护工作,山东高速集团进行过很多有益探索。建设了日常养护及专项工程管理系统,实现了小修养护及专项工程全流程线上运行;研发了桥隧智能养护科学决策系统,在满足桥隧管理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对桥梁进行构件级分解,初步实现了以结构化病害为基础的科学决策;建设了机电设备智慧运维系统,从设备状态监测、维护维修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多方面入手,不断提高机电设备的稳定性和运维工作的高效性……

这些系统在智慧养护上取得了一定突破,但都是局限于某个特定业务范围的智慧管理,打造更智慧、更完善的养护管理系统,成为摆在养护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国评”第一的背后,山东高速集团智慧管理助力养护高质量转型发展

为统筹推进集团智慧养护工作,2021年,集团坚持自主创新,强化顶层设计,着力从集团层面打造“一图、一库、一平台”智能养护管理系统,即高速公路一张图、养护大数据中心库和智能养护综合管理平台,系统整合现有养护应用系统,统一架构、统一数据资源、统一管控,通过多源数据的整合和分析,实现从简单指标评价到复杂智能决策转变,实现养护工作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建设智慧养护“数据池”。系统在汇总整合内部各应用系统数据资源的同时,进一步融合交通流、气象、路况、监控等相关外部数据,打通各应用系统间的数据通道,构建养护大数据中心库。通过大整合形成的养护大数据,实现养护数据资源跨地区、跨部门、跨系统共享,为数据应用提供坚实保障。

“国评”第一的背后,山东高速集团智慧管理助力养护高质量转型发展

安装智慧养护“千里眼”。开展对路面、桥梁、隧道、边坡、机电设备的在线实时监测,技术数据接入智能养护管理系统。在更高层面上,以可视化为显著特征的“养护业务公路一张图”,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养护大数据中心库相关数据,对各类养护信息进行动态更新、智能查询、综合展示,实现养护管理“一目了然”。

打造智慧养护“科学脑”。养护管理,重在决策。新搭建的智能养护管理系统,涵盖了路面养护科学决策系统、桥隧智能养护决策系统等8个子系统。各专业养护决策系统通过对多源数据的整合和分析,进一步提高养护决策能力,提高养护资金使用效率,降低全寿命周期的养护成本。针对路、桥、隧、交安等不同专业,集团正在研发和不断优化相应的分析决策模型,力争实现“一路一规划”,进一步提升养护决策的科学化、精准化水平。

智能养护管理系统将于今年年底建设完成,本着“边使用、边完善”的原则,科学决策子系统已在养护工作中初显成效。即将开工的日兰高速济宁段路面维修工程,依托科学决策子系统建立起长期性能预测、养护方案决策、资金优化配置等模型,将有效提升养护质效,降低养护成本。目前,集团在管养的7000多公里高速路面、2.6万座桥梁、99座隧道上,科学决策使用率达到85%以上,稳居全国第一梯队。

[ 责任编辑:于冬月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