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经 > 正文

透过政府工作报告看“山东作为”,经济大省用创新力提升带动力

来源: 文化视界 2022-03-07 10:36:40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振奋人心,立刻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振奋人心,立刻成为社会关注焦点。稳市场主体保就业、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等一系列举措,擘画出了中国催人奋进的2022年发展路线图。

  作为去年GDP突破8万亿元大关的经济大省,山东今年提出,要一张蓝图绘到底,事争一流、唯旗是夺,让山东发展动力更加澎湃,让山东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经济大省要充分发挥优势,增强对全国发展的带动作用。”这无疑赋予了山东更强的使命与责任。近年来,山东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新旧动能转换提速增效,众多实践和规划与政府工作报告同频共振。在今年全国奋进发展的舞台上,更多“山东作为”令人期待。

  关键词:加强科技研发创新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支持各地加大科技投入,开展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

  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提出实施“十大创新”行动计划,“加强科技研发创新”位列首位。加强科技创新,是山东产业变革的重要抓手,各地纷纷抢滩布局空天信息、集成电路、量子信息、区块链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从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看,科技支撑能力在不断增强。2021年,山东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217家,新增5500多家,是历史上最多的一年;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入库企业达2.89万家,同比增长超过50%。去年,山东有31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持续位居全国前列。从获奖项目含金量看,不少项目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按照《山东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十四五”期间,将深入实施山东实验室体系重塑攻坚行动,全力构建1家国家实验室、30家左右国家重点实验室、10家左右山东省实验室、300家左右省重点实验室,提升对接国家战略的能力。

  同时,山东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已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今年,省科技创新发展资金再增长10%,将达145.2亿元。

  关键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增强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

  山东半岛城市群是黄河流域发展动力格局“五极”之一,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进出口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居沿黄省区首位,龙头作用凸显。不久前,《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正式印发,这是山东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山东将优化沿黄达海综合运输通道,打造黄河流域大宗商品出海骨干通道。共建黄河流域合作发展平台,研究推进济南—郑州—西安数字同城化,建设黄河流域区域合作互联网共享服务平台。搭建与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对接平台,推动与兰州—西宁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优势互补、高效协同发展。携手打造黄河流域科创大走廊,加强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郑洛新、西安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合作,打造黄河中下游协同创新共同体。支持联合开展黄河流域重大科技攻关,建设黄河流域科技成果交易转化平台。

  关键词:海洋强省建设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通过发展海洋经济等多种方式增强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

  不久前,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海洋强省建设行动计划》。山东将加快建设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中心、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等高能级平台。每年在省重大科研项目中布局15-20项左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设山东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山东海洋信息技术研究院、山东现代海洋产业联合孵化中心等成果转化机构。到2025年,打造1-2家省级、4-6家市级海洋科技专业孵化器;培养集聚100名以上国际一流海洋科技人才、3000名以上海洋优秀青年人才。

  在政策保障方面,山东将对省重大项目、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和非经营性交通基础设施,教学、科研、渔港、人工鱼礁等公益事业用海项目,依规减免海域使用金。支持一批对标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的海洋战略性产业重大技术改造项目,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审核通过后,省级财政按银行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35%给予最高2000万元支持。

  关键词:加强人才引育创新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加大对青年科研人员支持力度。

  近年来,山东统筹推进就业、人才政策集成创新,畅通青年优秀人才引进渠道,深入实施“万名博士、十万硕士、百万大学生创业齐鲁计划”,推进博士后“两站一基地”扩量提质,提升“海洽会”“山东—名校人才直通车”品牌影响力,让更多青年人才汇聚齐鲁;发挥人才工程牵引作用,建立梯次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从青年人才到领军人才再到顶尖人才的完整培养链条。建立青年人才评价绿色通道,完善青年人才激励机制,让更多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

  2017年以来,山东集聚高校毕业生227.48万人,其中省外来鲁高校毕业生人数年均增幅23.5%;截至2021年10月,外省高校毕业生留鲁就业率为83.05%,高于前四年水平。重点城市吸引集聚效应明显,济南、青岛、潍坊、烟台4市吸纳省内非师范类毕业生19.48万人,占留鲁就业非师范类毕业生总数的一半以上。

  关键词:稳市场主体保就业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000万人,要加强就业创业政策支持和不断线服务。

  2021年,山东城镇新增就业124.2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回落至疫情前水平。发放稳岗返还资金8.2亿元,惠及企业16.2万家,稳定就业岗位544万个。山东2021届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保持在90%以上,位居全国前列。今年,山东应届高校毕业生达79.5万人,比2021届增加13.5万人,增幅超20%。

  山东将贯穿全年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专项活动,继续办好“就选山东”高校毕业生校园招聘系列活动、高校毕业生“留鲁就业体验日”等传统品牌活动,做到月月有活动、时时有服务。同时,首次举办山东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邀请赛、山东省高校毕业生职业技能大赛,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

  关键词:优化营商环境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围绕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政务数据共享,进一步压减各类证明,扩大“跨省通办”范围。

  2021年,山东省营商环境建设整体水平位列全国第一方阵,连续两年入选营商环境最好十大省份(含直辖市),位列全国第5名,比上年度前进1个位次。近年来,山东省大力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全省企业开办普遍实现1个工作日办结。

  同时,在山东“一网通办”总门户上线了“跨省通办”专区,开设省会经济圈、胶东五市、鲁冀津等多个区域特色通办专区,在全省195个政务大厅开设通办专窗。积极推进“沪鲁通办”试点,推动电子身份证、电子营业执照等7类电子证照在线互相调用、线下亮证。同时,围绕社保、医疗、教育、养老等重点领域,今年还新推出了107项“全省通办”事项。

  山东还大力推进“无证通办”,开展“无证明之省”建设专项行动,推出全省统一的“居民码”“企业码”,加快推行“免证办事”“一码通行”。 (来源:新黄河)

[ 责任编辑:刘雨弦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