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经 > 正文

​蝶变泉城颜值升级,济南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成果显著

来源: 文化视界 2022-01-10 13:51:28
  济南市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重大机遇,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1月9日出版的《光明日报》头版头条以《羡煞泉城山水好——济南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成果显著》为题,点赞济南市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重大机遇,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全文如下:

蓝天白云成为常态,绿水青山随处可见。蝶变泉城颜值升级,市民游客纷纷点赞。

“这是我在雪野湖边上拍的照片,已经发到微信群里了。你看,一位外地朋友看到后留言,‘蓝天白云,碧水青山,湖山一色,交相辉映,有机会一定去看看!’”家住济南市雪野风景名胜区的张先生告诉记者。

作为享有盛誉的“天下泉城”和黄河流域中心城市,近年来,济南市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重大机遇,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实现了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在省会、副省级城市中连续三年排名第一,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全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和“国际花园城市”。

从“流沙河”到“造福河”

落实国家战略“勇立潮头御风行”

​蝶变泉城颜值升级,济南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成果显著

济南日报崔健摄

“黄河宁,天下平。”历史上,黄河曾频繁决口改道,桀骜难驯,一度被称为“害河”。新中国成立后,黄河虽经反复治理,但大量泥沙俱下、水资源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仍然久攻难克。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环境建设和黄河大保护,使这条“流沙河”变成“造福河”。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每每谈起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孙立成都很振奋。他说,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扛起保护黄河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奋力书写“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时代答卷。

黄河自平阴县东阿镇入济,由济阳区仁风镇出,流经济南9个区县,全长183.35公里,一段时间以来存在沿线绿地面积小、湿地生态功能退化、滩区保护质量不高等问题。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后,济南市第一时间制定了《济南黄河生态保护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加快修复自然生态系统,消除淤背区空白段22.33公里、面积2723亩,建设桑梓店—大桥—崔寨—回河生态森林带、邢家渡干渠生态森林带,打造“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建成全国首个获得“鲁班奖”的标准化堤防188公里,建设582栋楼、外迁102个村,曾经的黄河滩变成了群众口中的“幸福滩”。

2021年3月13日,由济南市倡议,山东省举行沿黄九市一体打造黄河下游绿色生态走廊暨生态保护重点项目开工活动,集中开工93个项目,总投资427亿元。这是山东省包括济南市在内的沿黄九市深入贯彻落实“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重大部署,打造实施黄河国家战略示范样板的重大举措。

如今,站在黄河泺口浮桥向西望去,原来大片的荒滩,变成了2万平方米的花草园。花海的旁边是即将落成的济南黄河文化传承基地主展馆,总建筑面积10630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济南黄河畔的制高点,从观景平台向北可以看到鹊山、华山共织的“鹊华秋色图”,向南可以看到山与城相依相映的多彩画卷,“泉水叮咚”在新时代“黄河大合唱”里更加悦耳动听。

从“一城雾霾”到“蓝天白云”

生态泉城“让人沉醉不知归路”

​蝶变泉城颜值升级,济南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成果显著

济南日报赵晓明摄

2013年至2016年期间,济南市空气质量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排名倒数第6—9位,多次单月排名倒数第一,特别是雾霾问题严重,一度被戏谑为“一城雾霾半城堵”。

近年来,济南市以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问题为重点,明确提出“退出全国空气质量重点监测城市后列”的目标,将“生态济南”纳入“五个济南”建设目标,突出大气、水、土壤三大领域,刀刃向内、自我革命,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与2016年比,2020年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PM10、PM2.5、SO2、NO2、CO分别改善26.4%、34.4%、32.9%、66.7%、16.7%、25%,“泉城蓝”重回市民视野,“看得见一城山色、听得到泉水叮咚”成为济南最亮丽的城市名片。

如今的济南,山更绿了——今年底500平方米以上公园将超过1000个,成为名副其实的“千园之城”,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画里休闲成为市民游客生活新常态。

天更蓝了——2020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27天,优良率首次超过60%,PM2.5达到有监测数据以来最好水平。

水更清了——建成区43条黑臭水体全部通过国家“长制久清”验收,小清河达到自有监测记录30年以来的历史最好水平,实现了“水清、岸绿、河畅、景美、宜游”的目标。

泉更旺了——1000多眼甘泉竞相喷涌,趵突泉地下水位突破30.10米,创有记录以来历史之最,水位最高的月牙泉再现“月牙飞瀑”景观,“趵突腾空”“黑虎啸月”“墨泉如沸”等诸多泉水胜景引得省内外游客前来观赏。

从“竭泽而渔”到“蓄水养鱼”

高质量发展“扬帆起势破浪行”

​蝶变泉城颜值升级,济南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成果显著

济南日报梁大磊摄

2018年6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济南高新区考察时指出,创新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是我们能否过坎的关键。这为济南市创新发展、绿色发展提出了思想方法、指明了工作路径。

济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谢堃说,作为传统重工业城市,如果不能彻底解决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结构性污染严重等突出问题,可持续发展就是一句空谈。只有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才能彻底摆脱“竭泽而渔”的困境。

2020年2月12日,济南市克服疫情影响,率先开工建设山东重工(济南莱芜)绿色智造产业城,打响了当年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建设第一枪;8月17日,德国凯傲高端叉车项目、中国重汽智能网联重卡二期项目同时开工;11月19日,中国重汽智能网联重卡项目投产,创造了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当年投产的“济南速度”。

高端装备制造项目的快速落地投产,是济南市加快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2020年,济南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140.91亿元,同比增长4.9%,分别较全国、全省高2.6、1.3个百分点,阔步迈进“万亿俱乐部”。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到55.3%,数字经济占比超过40%,“四新”经济占比达到36%,先进制造业占制造业比重达到57%,一个发展质量更高、发展速度更快、发展势头更强劲的省会济南呈现在世人面前。

新项目“无中生有”的同时,济南市着手推进“腾笼换鸟”,力促“老树发新枝”。2017年7月,“59岁”的济钢全线关停了钢铁产线,开启了“无钢济钢”的“二次创业”。仅用一年时间,即实现销售收入147亿元,接近钢铁主业关停前的50%,职工人均年收入同比提升13.7%。目前,新济钢以“产城融合”为主线,五大产业2020年营业收入295亿元,利润4.4亿元,实现了再造一个新济钢的目标。

“不仅济钢‘焕发了第二春’,好多曾经享誉全国的‘济南骄傲’也都实现了‘浴火重生’,小鸭又叫了,轻骑又跑了,康巴斯又转了。”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总经济师文海生如数家珍。

2021年4月25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作为引领转型发展的重大战略载体,济南市坚持最先进的理念、最高的标准、最好的质量,遵循未来城市发展理念,加快规划建设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全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示范、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的新引擎、高水平开放合作的新平台和绿色智慧宜居的新城区,让起步区成为“镶嵌在黄河流域的最具现代化特征的璀璨明珠”。目前,起步区已入驻世界500强企业16家,签约项目84个,总投资近3000亿元,正成为国内外客商投资兴业的热土。(来源:光明日报)

[ 责任编辑:于雅楠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