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经 > 正文

“五抓五创”党建引领,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来源: 文化视界 2021-11-15 10:32:39
  今年以来,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坚持以一流党建引领模范机关创建、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探索形成“五抓五创”党建引领模式,有力提升了党的建设水平。

新起点开启新征程,新目标呼唤新作为新担当。

2021年以来,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强化土地要素支撑,突出规划服务引领,倾力扛起使命担当,以更高质量的自然资源管护保障能力和规划服务水平,助力济南打造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示范标杆和高质量发展核心增长极,为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贡献力量。

“五抓五创”党建引领,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扛起国家使命,奏响黄河时代乐章。

探索“五抓五创”党建模式,积极创建模范机关

今年以来,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坚持以一流党建引领模范机关创建、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探索形成“五抓五创”党建引领模式,有力提升了党的建设水平。

“局党组突出把方向、定大局、抓落实的作用,把抓好党建作为第一要务,紧盯党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田。”据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直属机关党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五抓五创”党建模式突出抓好五点,创新五种模式:

抓实着力点,创新“链条式党建责任”模式,通过聚焦中心工作,将党建工作渗透到业务工作全链条、全环节。如采取“观摩+点评+评议”方式,对基层党组织书记进行现场评议,“达标式”打分严格考核,促进党建业务双提升。

抓准切入点,创新“1+3+N”学习模式。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然资源和规划领域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等,及时跟进学习,就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土空间规划、耕地保护等业务深入学习研究。以“集体学+个人学”“线上学+线下学”“理论学+实践学”等党史学习教育模式,提高干部职工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抓细责任点,创新“党内监督+”模式,形成“发现、督办、通报、约谈、联动”五项机制,专人跟进、督导盯办。

抓牢落脚点,创新“先锋队”模式,成立17个市管干部带队的党员服务队,携问题清单深入项目企业、强化要素支撑。

抓亮突破点,创新“三级共创共建”模式,坚持省市区三级自然资源部门共建互动谋融合,加强党建和业务上下联动,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党建格局。

“五抓五创”党建引领,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不动产登记中心优化登记流程、积极推行“一网通办”。

通过“五抓五创”党建引领模式和行之有效的举措,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亮点频出,实现党建为业务赋能增效。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不动产登记中心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不断优化登记流程、积极推行“一网通办”,开展“异地代收服务”工作,推进不动产登记业务“跨省通办”“全省通办;启动“交房即办证”服务模式,今年9月、10月新增35家“交房即办证”楼盘;打破部门壁垒,实现新建商品房转移登记、二手房买卖登记、抵押登记等业务“全链条”通办。雪野风景名胜区专项整治经验、土地储备资产负债表编制济南经验、以服务标准化推动优化营商环境等做法在全国推广。

严守耕地红线,保障高质量发展

立冬首场降雪后,桑梓店街道冯家堂村1700亩田地里小麦长势良好。在地头,冯家堂村永久基本农田“田长”公示牌格外引人注目。村支部书记滕长征说:“牌子竖起来,责任担起来,村民对农田保护意识、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

“五抓五创”党建引领,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田长”公示牌

像冯家堂村这样的“田长”公示牌在天桥、槐荫、济阳区已实现行政村覆盖,公示牌上公开耕地保护面积、范围、示意图、举报电话、责任“田长”等信息。目前,济南市通过四级田长制度,设立四级“田长”5575人,到今年11月底全市行政村“田长”公示牌全覆盖,实现“每块农田都有人管”,牢牢端稳饭碗,保障粮食安全。

保护耕地,关键是遏制“非农化”“非粮化”。为此,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创新建立自然资源执法监察“网格化监管+112”工作机制,对发现的违法占地、破坏耕地等苗头性问题,1小时内到达现场、1天内督促整改到位、2天内上报落实情况。自今年8月建立“112工作机制”以来,全市共组织巡查960次,发现制止违法违规用地苗头性问题56起,及时督促整改到位。

做好土地资源“保护”文章的同时,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进一步做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文章,强力推进批而未供、闲置低效用地处置专项整治行动,先后出台《关于全市重点项目精准用地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精准用地保障服务政策,分级、分类、分期保障重点项目,让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精准征地、精准供地。创新性地将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审查由完成征地后提前至启动征地前,精准确定用地范围,各区县(功能区)同步开展土地征收和供地方案编制实施,实现征地、供地无缝衔接。

截至10月底,全市共落实新增建设用地指标2.7万亩,进行“两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一致性处理3.3万亩,保障了吉利汽车、山东重工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用地需求。前10个月全市供应土地10万亩,其中出让3.4万亩,划拨6.6万亩;认真落实工业强市战略,出让工业用地1.88万亩,同比增加70%。其中,出让标准地162宗、1.36万亩,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打造黄河生态风貌带,助力黄河生态保护

黄河塑造了济南独特的自然地理风貌。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山东重要指示要求,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打造济南黄河生态风貌带作为推进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实施生态保护优先、统筹区域生态资源、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实现区域示范引领的重要抓手和实施载体,对全线183公里、面积约645平方公里的济南黄河生态风貌带进行统筹规划。

“五抓五创”党建引领,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济南黄河生态风貌带规划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山水泉城’黄河生态风貌带,建设世界级湿地群、黄河下游最大温带森林公园。”据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人介绍,在保障黄河长久安澜和节水优先前提下,通过链接沿黄湿地系统,重点打造东平湖、玫瑰湖、北大沙河、济齐湿地、鹊华、济章等六大生态节点,以及13处湿地公园、7处郊野公园和12处生态湿地农业园,逐步恢复林地、湿地等生态系统,形成重要的动物栖息地和生态核心区。

为体现济南黄河特色,黄河生态风貌带将重点建设“岳渎公园”和“天下黄河公园”两大国家黄河文化公园重要节点,7处文化公园,3条连接泰山黄河的文化线路,构建“一馆、一镇、一厅”文化场馆体系,彰显济南在全国黄河文化的重要地位,提升黄河沿线空间品质,为全市人民打造一条城市中的幸福河。

规划引领名城保护,精心塑造城市风貌

济南是1986年国务院批复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泉湖河城”交融辉映的城市风貌独一无二。

“五抓五创”党建引领,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五抓五创”党建引领,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济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推向新高度

近年来,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突出规划引领,落实“中优”战略部署,统筹保护发展与改善民生,完善保护规划编制体系,先后编制完成《芙蓉街—百花洲、将军庙两个历史文化街区及周边城市设计》《一园十二坊传统风貌区保护规划及周边地块详细规划》,鼓励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可持续的合理利用,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推向新高度。指导实施主体推进双忠祠街、芙蓉街、芙蓉巷、起凤桥街、涌泉胡同、东花墙子街等十余条老街巷历史风貌整治,并成功入选全国历史文化街区整体提升类优秀案例。为让名城保护“活”起来,该局借助科技手段,在名城保护信息化建设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设计开发跨平台移动端“名城济南”APP,通过VR和全景浏览等展现方式,助力古城开启“掌上游”。目前,面向公众的“名城济南”APP已投入使用,苹果版APP可通过iOS应用商店搜索下载,安卓版APP可通过扫描二维码下载安装。

“五抓五创”党建引领,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突出城市特色,就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精心塑造城市风貌,加强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开展泉道规划、千佛山北入口广场景观设计;加强规划管控,发布《济南市建筑设计导则(试行)》《济南城市色彩通用导则》,提高建筑方案设计水平;编制长清区南黄崖村、北黄崖村、岚峪村省级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济南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是济南市深入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路线图”。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人表示,全局将以工作争先进、全面创一流为出发点,贯彻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和强省会战略,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展现新作为、新担当,奋力推动目标全面完成、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发挥济南作为省会城市的使命担当和示范引领作用,为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来源:新黄河 罗晓飞  

[ 责任编辑:徐鹏程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