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经 > 正文

“果汁大王”汇源被强制执行超28亿元,一代巨头缘何走向没落?

来源: 文化视界 2021-09-08 09:36:56
  尽管从2008年以后开始走下坡路,并且百亿债务缠身,但在浓缩果汁市场,汇源果汁仍旧有着较为稳固的地位,在市场占有率上,汇源已连续10余年市场份额稳居国内第一。。

汇源再次被强制执行

据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消息,9月6日,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新增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4222760元。天眼查显示,汇源此次被强制执行,所关联案件为相关票据追索权纠纷。

“果汁大王”汇源被强制执行超28亿元,一代巨头缘何走向没落?

(来源: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

“果汁大王”汇源被强制执行超28亿元,一代巨头缘何走向没落?

(来源:天眼查)

这并不是汇源第一次因被强制执行受到外界关注。

7月2日,北京汇源食品饮料公司刚被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强制执行15.9亿元。

据媒体统计,年内,汇源已被强制执行11次,执行总标的超28亿元。

“果汁大王”汇源被强制执行超28亿元,一代巨头缘何走向没落?

值得关注的是,7月19日,汇源还新增“破产重整”信息。从昔日的果汁巨头,到从港交所退市、创始人离开、破产重整,汇源到底经历了什么?大消费赛道如火如荼,汇源为何一路走向没落?国民饮料老品牌,是否终将没落?

汇源也曾风光无限

提到汇源,就不得不说创始人朱新礼。

朱新礼1952年出生于山东省沂源县东里东村,自称“土生土长的农村人”。

1980年,朱新礼在沂源县承包了第一辆“解放”车,当年就赚了5万多元,第二年赚了20多万元。

1983年,朱新礼成了东里东村的村委会主任,并担任村属企业——山东沂源东里集团总经理。当时朱新礼的主要工作就是帮村民把水果卖到城里。

1992年,40岁的朱新礼成立了山东淄博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用以帮助果农们消化卖不掉的水果。

1994年,朱新礼斥资7000万元中标新闻联播5秒的广告,凭借着这个广告,汇源果汁那句“有汇源才叫过年呐”的广告词洗礼了一代中国人,汇源果汁成为当时中国最畅销的果汁品牌。

“果汁大王”汇源被强制执行超28亿元,一代巨头缘何走向没落?

(来源:汇源官网)

2000年,汇源便以23%的市场份额高居国内果汁产业榜首。此后连续十余年,一直稳居国内市场份额第一的席位。

2001年,汇源开始走上资本化道路,当时通过统一集团、德隆系、达能集团的资本化运作,开始密集提高估值。

2007年,朱新礼在港交所敲钟。彼时,汇源意气风发,筹集资金24亿港元,创下了当时港交所最大规模的IPO纪录,开盘首日市值达313亿港元。汇源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朱新礼也建立了“果汁王国”。

“果汁大王”汇源被强制执行超28亿元,一代巨头缘何走向没落?

(来源:汇源官网)

不过,成也萧何败萧何,正是资本运作,让汇源逐渐陷入困境。

一代巨头走向衰落

汇源果汁的衰落,始于2008年。

当年,朱新礼在奥运开幕式上和可口可乐董事长相遇,同年9月,可口可乐全资子公司大西洋工业公司,提出以12.2港元/股,即总额179.2亿港元收购汇源果汁,超过当时股价4.14港元的2倍。

在朱新礼看来,这是一个帮助汇源走向全球的好时机,如果汇源能够进入可口可乐的销售渠道,销量将大幅提升。

朱新礼当时甚至已经做好了田园梦,准备回归田野,主要关注产业链上游的水果种植。

梦想是美好的,但由于种种因素,此次收购未能成行。

此后汇源果汁元气大伤,股价遭遇腰斩,营收一路下滑。2011年,汇源宣布停止分红,市值最低跌到50亿港元。2011年至2016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为-2.3亿元、-3.18亿元、-4.79亿元、-5.75亿元、-5.53亿元、-2.08亿元。

截至2017年底,公司负债高达114.02亿元,至此,汇源再未能翻身。

不过,即便如此,朱新礼在后来的采访中仍表示,“如果2008年交易成功,我们已是千亿级公司了,当然这些事就叫命中注定,我一点都不埋怨。”

2020年2月12日,朱新礼辞去了汇源果汁董事会主席等职务,女儿朱圣琴辞去了汇源果汁执行董事的职务。

没有接盘侠

即使元气大伤,汇源在国内仍然占有大量的市场份额。而在汇源传出破产重整信息后,对于接盘汇源,资本市场却表现出保守的观望态度。有业内人士分析,资本望而却步主要是有两方面的顾虑。

一方面是债务问题。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看来,汇源错综复杂的债务问题是买家不得不担心的因素。

另一方面是管理问题。据中国经营报报道,虽然汇源果汁早已经是上市公司,但是其家族企业的问题一直被业界所诟病,职业经理人接二连三地辞职,外来者难以撼动和改变汇源果汁。李锦记酱料集团前CEO苏盈福、百事大中华区饮料运营前副总裁梁家祥等5人,先后均担任过汇源果汁CEO,但几乎没有一位任职时间超过两年。

另据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透露,一些资本有意在朱新礼退出汇源后才肯接手。“虽然创始人朱新礼已退出董事会,但是他仍旧是汇源果汁的大股东,碍于其家族管理问题,没有资本敢于冒险。”

“如果朱新礼家族不彻底退出汇源果汁,没有资本敢于冒险。”朱丹蓬曾表示。

汇源果汁还有机会吗?

据艾媒咨询数据,2019年中国饮料市场规模为9914亿元,预计2024年将达到13230亿元。

“果汁大王”汇源被强制执行超28亿元,一代巨头缘何走向没落?

(来源:艾媒咨询)

立鼎产业研究院的数据也显示,预计到2023年,中国果汁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汇源是否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呢?

尽管从2008年以后开始走下坡路,并且百亿债务缠身,但在浓缩果汁市场,汇源果汁仍旧有着较为稳固的地位。

尼尔森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汇源100%果汁及中浓度果汁的市场销售量份额占比分别为43.7%、31.5%,较之2017年的增幅分别达到0.9%、6.9%,继续蝉联中高果市场销量第一。在市场占有率上,汇源已连续10余年市场份额稳居国内第一。

“汇源在消费者中的知名度还是存在的,未来是否能够东山再起还是看汇源的发展情况了。基于对汇源大品牌的认可,近两年很多投资机构都很关注汇源,整体来说汇源是不缺‘金主’的。”朱丹蓬说。

朱丹蓬还指出,汇源目前的资金比较紧张,但其还具备隐性价值,包括品牌、规模价值等。未来依托在终端市场的优势,汇源或许还有东山再起的可能。

2021年6月,北京破产法庭发布汇源重整的公告后,汇源食品临时管理人北京市浩天信和律师事务所曾向媒体透露,现在已有两三家意向方咨询,确定投资人需要经过尽职调查、方案遴选,整个过程大概要两个月时间。

国民饮料老品牌难逃没落?

实际上,在上个世纪80、90年代,中国曾出现了一批红极一时的国民饮料品牌,比如娃哈哈、健力宝、伊利、蒙牛等。

时至今日,包括汇源、健力宝等一些老品牌却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国民饮料老品牌,是否都难逃没落?

梳理发现,这些式微的老品牌,几乎都难逃研发滞后、缺乏创新、管理僵化等问题影响。

以健力宝为例,1984年,广东三水县三水酒厂厂长李经纬获得一种新型运动型饮料配方,推出“健力宝”饮料品牌。当年,健力宝成为中国奥运代表团的首选饮料,被日本媒体誉为“中国魔水”。

1987年,广东健力宝有限公司成立。1997年,年销售额突破55亿元,健力宝达到辉煌的顶峰。

此后,健力宝开始走向没落。究其原因,除了90年代末的改制困局外,与创始人李经纬也有莫大关系。

健力宝由李经纬一手创立,长期以来李经纬集董事长与总经理于一身。初期这种管理模式是有利于公司发展的,但后来公司一直没有完成现代化的组织机构建设,主要高管是跟随李经纬创业的元老,后续团队培养缺失。

2011年广东省佛山法院判定李经纬贪污,有期徒刑15年、并没收个人财产15万元。

2016年11月,中信集团旗下的北京淳信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出资9.5亿元从统一集团手中买下了健力宝品牌。但这个曾经的国民品牌却难以再现往日辉煌。

一方面,国民老品牌没落的背后,是外企大肆占领市场的冲击;另一方面,还有类似农夫山泉等国产品牌在产品创新和营销方面的突出重围。无一例外,这两类企业都有成熟的研发、销售和管理体系。

在业内看来,国产饮料品牌并非难逃没落的厄运,而是在环境变化时,需要大刀阔斧的改革,适应时代的发展。(来源:中国财富网综合中国经营报、凤凰网财经、知乎)

[ 责任编辑:王若羲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