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经 > 正文

5个村,45个项目,8000万资金……济南市济阳区乡村振兴服务队让沙土地里“长”出新农村

来源: 文化视界 2021-08-23 10:06:25
  “文化振兴,在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的同时潜移默化中改变旧的思想观念,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李勇说。

“大棚里的黄瓜、西红柿卖得怎么样?农机合作社进展顺利吧?”8月21日一大早,回到济南市天桥区检察院工作后的第一个周末,张宏图就张罗着到村里看看。过去的两年,他作为乡村振兴服务队济阳区二队的一名队员,一直在仁风镇驻村工作。

时间回到2019年7月,彼时,山东第一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扎实开展,在“千名干部下基层”和选派“第一书记”的基础上,“万名干部下基层”行动启动。随即,各地乡村振兴服务队纷纷成立。如今,首批队员两年“服役”期满。8月10日,乡村振兴服务队济阳区二队10名队员正式结束驻村工作。自2019年7月22日正式工作起,过去了750天。

帮扶5个村,落地项目45个,引进资金3000万,撬动资金5000万……750天里,他们见证着沙土地里“长”出了新农村。

大棚里的新生计

7月22日,大暑,无风,天气闷热。乡村振兴服务队的队员们拿出一整天时间再次集中到帮扶5个村走访。这一天,还是他们驻村工作两周年纪念日。

5个村,45个项目,8000万资金……济南市济阳区乡村振兴服务队让沙土地里“长”出新农村

桥南王村的黄瓜大棚产业园里,村主任王可立正紧张检查大棚外的积水情况。“如果大棚排水不畅,空气湿度升高,黄瓜很容易烂尖,发生病虫害”。

5个村,45个项目,8000万资金……济南市济阳区乡村振兴服务队让沙土地里“长”出新农村

这些大棚是桥南王村村民的新生计。

乡村振兴服务队济阳区二队队长李勇介绍,2019年乡村振兴服务队在多次考察调研后,决定帮助桥南王村发展富硒黄瓜种植产业。利用争取来的农业发展服务试点项目资金85万元,在桥南王村建起了富硒蔬菜标准种植园,共18个高温大棚。

5个村,45个项目,8000万资金……济南市济阳区乡村振兴服务队让沙土地里“长”出新农村

村民罗红霞有幸成为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俺家有两座大棚,一个大棚两三亩地,原来也就是种些玉米和麦子,一亩地一年才挣个千八块。现在一个大棚的黄瓜就能卖出5万块钱。”罗红霞打理着手中的活计,看着眼前的富硒黄瓜,脸上荡漾着掩不住的笑容。

“每个大棚的成本大概14万元左右,因为有了农业综合开发奖励资金和农单贴息贷款,村民自己只需要投入5万元,就可以建起来,一个大棚一年黄瓜的收入就接近五六万,差不多一年就能回本。”王可立算着经济账,顺手掰下一根黄瓜,一口咬下去。

同样,流河村村民的生计也因大棚而改变。

5个村,45个项目,8000万资金……济南市济阳区乡村振兴服务队让沙土地里“长”出新农村

8月19日,流河村村民位遵宅在朋友圈发布了四张照片,带刺的青绿黄瓜顶着艳丽的小黄花,整整齐齐摆放在筐子里。“这不富硒西瓜种完了,棚不能闲着,又种上了黄瓜和西红柿。”他说,今年一个大棚产西瓜一万斤,收入10万元左右,之后压茬种黄瓜或西红柿可收1.5万斤左右,收入4万元左右,一个大棚的总产值在14万元左右。除去各种费用纯收入四五万元,他种了6个大棚,一年纯收入约30万元。

5个村,45个项目,8000万资金……济南市济阳区乡村振兴服务队让沙土地里“长”出新农村

“在请农业专家深度调研后,我们决定帮助流河村发展富硒西瓜种植产业。”乡村振兴服务队队员闫笑笑介绍,2019年乡村振兴服务队申请资金350万元,帮助流河村建成富硒西瓜标准园区一处,首期建设高标准冬暖式高温大棚9个,2020年又新建5个。

“今年的市场行情不错,一期9个大棚的纯利润50余万元。预计整个产业园秋季蔬菜的销售额能突破30万元。”流河村党支部书记魏尊宝说。

5个村,45个项目,8000万资金……济南市济阳区乡村振兴服务队让沙土地里“长”出新农村

5个村,45个项目,8000万资金……济南市济阳区乡村振兴服务队让沙土地里“长”出新农村

沙土地里长出产业链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点,而且要让产业成链,同时配建一些基础设施保证产业链的运转。”李勇介绍,乡村振兴服务队先后邀请省农科院、市文旅局、山东女子学院、山东省大卫设计院、区旅游促进服务中心、区乡村振兴文旅发展顾问团等专家团把诊号脉。最终确定了围绕大棚发展产业链的路子。

大棚产业的发展并不容易,人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在桥南王村和附近几个村还真是个麻烦事。桥南王村虽然北靠徒骇河,但农田灌溉却一直是困扰村民农业生产的“瓶颈”。村北原有的唯一的扬水站,因为设备陈旧多年前就已经废弃。老百姓平时的浇地用水,只能从村子南边引来黄河水,甚至从距离更远的邻县引水灌溉。

要想发展大棚产业,首先要解决水利设施的配套问题。“解决不了灌溉的问题,什么项目都落不了地。我们经过反复考察论证,借助村北原有的扬水站,争取到专项资金进行重建。”乡村振兴服务队队员李彬介绍。扬水站重新建成后,不仅能满足桥南王村的用水需求,而且还能覆盖周边村庄的万余亩土地。村民们灌溉引水便利了,不再为“借水”浇地的日子而发愁。

两年来,乡村振兴服务队共争取资金400余万元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扬水站两座、机井3眼、排水沟13000米;新建生产桥两座、生产路500米;新上高压线路3900米,整理道路10000米……

5个村,45个项目,8000万资金……济南市济阳区乡村振兴服务队让沙土地里“长”出新农村

桥南王村与附近的北陈村等多个村庄是蔬菜种植的大村,多年来由于没有蔬菜保鲜储藏的地方,导致村民蔬菜可种品种少、可选性小,大多数人只能选择种植普通的蔬菜,卖不上价钱,直接影响到村民从事蔬菜种植的积极性。村里黄瓜大棚建起来了,水利配套设施也修建完成,能不能建一个恒温库,成为了几个村村民的愿望。

“从考察确定建设地址、筹措工程项目资金,到冷库设备选择,联系招投标,可以说跑断了腿、磨破了嘴,北陈村、桥南王的恒温库终于建成了,两个恒温库总投资295万元。”7月22日,在北陈村,乡村振兴服务队队员张立苹指着刚刚建好的恒温保鲜仓库介绍。恒温库内一排排交错的钢架排列整齐,已具备使用条件。

5个村,45个项目,8000万资金……济南市济阳区乡村振兴服务队让沙土地里“长”出新农村

除此之外,乡村振兴服务队还帮助马圈村引进18万头健康生猪产业园项目,该项目被列为区重点项目;帮助高纸村发展土豆订单农业,并联系山东上好佳食品有限公司签订了协议;帮助北陈村发展奶牛养殖、葡萄产业。两年以来,乡村振兴服务队共为5个帮扶村引进项目45个,协调资金3000多万元,撬动资金5000多万元。5个村村集体年均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马圈村达到50万元,而此前,这些村的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

17天迁坟986座

“项目、产业落地的关键是有地,流转土地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李勇说,农村闲散土地的利用非常重要。

马圈村东南方有一处占地2000平方米的公共祠堂。院内,绿树成荫,告别厅分列道路左右两侧,安息堂坐落中央。村民的骨灰牌位都可存放于此,两侧的告别厅可办村里的“白事”。这里就是乡村振兴服务队和村两委一起筹措投资380万元建设的马圈村公共祠堂。

说起公共祠堂的建设,离不开前期的迁坟工作。“马圈村在土地的利用上存在明显的分散化、低效化,特别是土地上原先保留的900多座坟茔,客观上制约了马圈村的乡村振兴之路。”乡村振兴服务队队员鲍延辉说。为解决这一难题,他们和村两委研究,决定迁坟腾地,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大项目落地。

5个村,45个项目,8000万资金……济南市济阳区乡村振兴服务队让沙土地里“长”出新农村

“穷不改门,富不迁坟”,按照“入土为安”的旧有传统观念,让村民移风易俗,实行文明新风十分困难。马圈村村支部书记马明升坦言,由于受教育程度不同,村民们的思想大多保守,迁坟是一件特别忌讳的大事。“动员群众迁坟,真的是‘天下第一难’。”

“迁坟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照顾到绝大多数人的意愿,更要符合‘节地、生态、绿色、文明’的理念。”鲍延辉表示。为了啃下闲散土地这块“硬骨头”,服务队和村两委通过“四议两公开”讨论迁坟事项,多次深入群众家中,唠家常,问冷暖,讲政策,反复做好村民们的思想工作。由于迁坟的时间选择比较讲究,一般大都选在深夜时分,马明升就和村民一起迁坟。迁坟仪式上,村民们头系红发带,马明升与大家一样将红布系在身上。村民们叩拜先人,他也一起叩拜。

“改陋习容易,变习俗太难。为了做通最后一户村民的思想,我们和乡贤理事们一起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17天不间断上门开展疏导工作,最终获得了这户村民的支持。”马明升说。

“迁坟工作的顺利进行除了得益于乡村振兴服务队和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乡贤理事会也在迁坟工作中起到很关键的作用。”乡村振兴服务队队员毕华勇说,乡贤理事会的成员,大多是村子里德高望重、影响力大的文化能人、致富能手和种粮大户,他们深得村民的信任和尊敬,由他们出面破除陋俗、倡导新风尚,为村民做出榜样,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最终,经过17天的努力,顺利完成986座坟茔的搬迁任务。结合其他闲散土地的利用,马圈村共流转土地1000余亩,成功引进徒河食品18万头健康生猪的产业园项目,预计每年可实现村集体增收50万元。

2019年,在乡村振兴服务队的推动下,流河村成立起第一个乡贤理事会,之后推动其他4个服务村先后成立起乡贤理事会,为民间乡贤提供了一个参与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的高效平台。他们以理事会为平台、以乡情亲情为纽带,集聚乡贤们的“金点子”,开辟出了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乡村振兴,人才是魂。人才匮乏,一直是影响和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一大瓶颈。人才的外流,造成农村人口“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现象。乡村没有人才,再好的政策也难以实施,再好的资源也难以利用。

乡村振兴服务队为了让曾经“走出去”的成功人士“走回来”,实现“人才回流”,通过搭建感情联络平台,引导在外乡贤士、原籍大学生以及优秀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兴业。他们为每个服务村的大学生建起了“大学生联谊会微信群”,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回村投资兴业、信息共享。

文化振兴改变观念

在高纸村村口,一片空地已整理完毕,村民们对这里充满期待。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是一座幼儿园,建成后可满足周边10个村幼儿的入学需求。这是乡村振兴服务队帮助流河村申请落地的新项目,目前正在规划设计中,很快即可动工。

“改变村容村貌容易,改变村民的思想难,文化振兴就是一个很好的手段,这两年能明显看出村民思想上的变化。”乡村振兴服务队队员秦善学说,两年来他们在文化振兴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村民对幼儿园的建设一致赞成。

5个村,45个项目,8000万资金……济南市济阳区乡村振兴服务队让沙土地里“长”出新农村

时间回到2020年9月27日,“乡村振兴、美丽高纸”主题摄影展在高纸村文化广场开展。布展刚刚完成,一块块贴满精美图片的展板,就吸引了迎着晨光准备去田间劳作的村民的目光。他们纷纷驻足观看,边看边谈。在村口就能看这种高端的摄影展,这一话题在村民中引起热议。为了直观形象地记录、反映乡村振兴的历程,秦善学与搭档肖安强先后两次邀请济阳区文联、摄影协会来村里采风展览。通过摄影展,村民们看到了自己家乡变化的历程:村里通上了自来水和天然气,河滩上建设好了机井,村里建起了文化长廊和休闲广场……

5个村,45个项目,8000万资金……济南市济阳区乡村振兴服务队让沙土地里“长”出新农村

“乡村振兴,既要让农民腰包鼓起来,也要让村庄美起来,农民心里乐起来。这种文化艺术活动既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又是一种很好的宣传手段,让他们切实看到家乡的变化,从思想上逐步转变观念。”肖安强说,乡村振兴服务队还组织了多次书画下乡活动。

流河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村,为此,乡村振兴服务队多方对接协调,组织村里的鼓子秧歌队参加了全国非遗曲艺周宣传片拍摄。两年来,参加国家、省市文化活动10余次。同时,乡村振兴服务队还帮助5个村建设了多个乡村大舞台和文化广场,让文化艺术活动有了更好的承载地。

5个村,45个项目,8000万资金……济南市济阳区乡村振兴服务队让沙土地里“长”出新农村

“文化振兴,在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的同时潜移默化中改变旧的思想观念,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李勇说。(来源:新黄河 卢明 陈元昊)

[ 责任编辑:窦静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