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访谈 > 正文

“中国印时代”来了——与艺术家骆芃芃一起重温中国印走向世界的经典时刻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02-12 09:58:36
听新闻

2023年2月4日是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一周年纪念日,同时也是2008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十五周年的日子,两次世界体育盛会,“中国印”都向世界展现了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特发《骆芃芃:“中国印时代”来了》一文,重温走向世界的中国印这一经典时刻。


骆芃芃:“中国印时代”来了

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前,中国印造型限量发售5000方的“北京奥运徽标黄金珍藏版”和限量2008方的玉质中国印就已销售一空。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除了对北京奥运吉祥物——福娃感兴趣外,似乎更钟情于中国印。

中国印火了,中国篆刻火了。时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艺术院常务副院长骆芃芃告诉国内外的所有朋友:“‘中国印时代’来了!”

芃芃的篆刻往事

1980年,荣宝斋招收一名篆刻学员,多人慕名而来,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考题就是现场刻出“傲雪”两个字。一上午,才只刻出了一个“傲”字。直到下午五点完成这两个字之后,她才走出考场。

也许在所有考生中,她不是最出色的,但是荣宝斋的“伯乐”却相中了这匹倔强有韧劲的“千里马”。骆芃芃如愿以偿地开始了她的篆刻艺术生涯。几年后,在一次中日文化交流会上,看到年轻的骆芃芃,日方的专家们露出了怀疑的目光,但是在现场刻制时,这个年轻女孩功力深、速度快,当即震住了日本篆刻家,骆芃芃也成为最受日本欢迎的中国艺术家之一。

 “中国印时代”来了——与艺术家骆芃芃一起重温中国印走向世界的经典时刻在中华世纪坛“金石永寿——中国寿山石篆刻艺术展”主题创作展厅现场

1992年,骆芃芃作为大陆派往台湾的第一个艺术团“敦煌古展”的成员赴台湾举办展览,一时之间轰动宝岛,张学良、蒋纬国、郝柏村等多次前往参观,她还代表全团镌刻两枚印章分别赠予张学良、赵一荻夫妇,陈立夫先生专程赶到展览会为骆芃芃亲笔题词——“自强不息”。

在这之后,骆芃芃每走到一处就告诉人们什么是中国印,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国的这项传统文化。30多年来,骆芃芃制印早已过万,享誉盛名。

2006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指导和授意下,骆芃芃和热爱篆刻文化的同仁们成立了中国第一家专门研究篆刻艺术的——中国篆刻艺术院。经过几年的筹备,2008年5月,中国篆刻艺术院在北京中华世纪坛成功地举办了“金石永寿——中国第一届寿山石篆刻艺术展”,轰动全国;同年5月下旬又在日本举办了中国第一届寿山石篆刻艺术展。中国印再次在日本掀起了篆刻热。

 “中国印时代”来了——与艺术家骆芃芃一起重温中国印走向世界的经典时刻在中华世纪坛“金石永寿——中国寿山石篆刻艺术展”主题创作展厅现场

“中国印时代”的到来

北京奥运的徽标让世人一夜之间知道了中国印,相对冷门的篆刻借着北京奥运会一下子火了起来,甚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作之一。在奥运期间,“金石永寿——中国寿山石篆刻艺术展”也亮相国家大剧院。因为门票限售,每天只有三千多名观众可以参观,有限的门票顿时成了“抢手货”!

 “中国印时代”来了——与艺术家骆芃芃一起重温中国印走向世界的经典时刻在国家大剧院举办“金石永寿——中国寿山石篆刻艺术展”主题创作展厅现场

记者:当奥运会的徽标决定用中国印时,您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骆芃芃(以下简称骆):特别开心!尽管很多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印的形状与想象中的不太一样,争议很大,但我认为奥运会用中国印做徽标,已经是非常好的事情,具体形式只是个小的细节,采用中国印做徽标是中国篆刻传统艺术的最大胜利,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奥运会采用了中国印的形式,具有重要的象征中国文化的意义。所以,当时我就有预感,“中国印时代”来了!

因为通过北京奥运会的会徽,更多的中外朋友对中国传统篆刻文化有了浓厚的兴趣,关注度越来越高,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朋友喜欢上这种传统文化,并像我一样深爱它。

记者:为什么选择在奥运期间举办这个展览?

骆:(笑)一是借奥运会在北京举办这样一个难得的契机,二是中国印被列为北京奥运会会徽。基于这两个原因促成我们再次在北京举办这个展览。

记者:这次在国家大剧院的展览有什么特点?

骆:首先,我们在中央阳光厅设立了“奥运专题厅”,请了10个艺术家突击创作了10个和奥运有关的大印,我们的艺术家在短短的几天里为我们创造了惊喜。在这个大厅里,没有灯,也没有任何装饰,我们让这些大印和观众坦诚相见。其次,我们把所有带有中文的地方一字不落地翻译成英语,我们要把篆刻艺术从起源到现代,图文并茂地展示给所有的朋友,让外国朋友都能看明白。

这一次,我们除了展出《德道经》和《论语》两部国学经典作品和非主题创作作品外,还增加了一些与奥运会相关内容的吉祥用语印。最开心的是,我们在展厅设置了开放性的多宝格书架,上面陈列着印文化工具、印石、印谱、古代碑帖拓片等珍贵的摆件,观众可以随心所欲地取阅、把玩。我希望所有的朋友看完展览后流连忘返,良久驻足,而不是走马观花!

倡导印文化走向世界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我知道追求艺术家自我价值的实现固然有必要,如果你埋头苦干20载,说不定你会有些名气,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把中国篆刻艺术完整准确地传承,广泛有效地发扬,这是我们每一个篆刻创作者和我们研究院所要承担的历史使命。”骆芃芃庄重地说。

 “中国印时代”来了——与艺术家骆芃芃一起重温中国印走向世界的经典时刻在中华世纪坛“金石永寿——中国寿山石篆刻艺术展”主题创作展厅现场

记者:您是什么时候提出“印文化”一说的?

骆:2006年,我带领“中国印文化代表团”参加意大利都灵冬奥会的展览,以前都说是篆刻代表团。这一次我提出了印文化的概念。因为去国外只带几个印是不行的。我们必须放大了做,从先秦到当代。除了章,所有与之有关的物品我们都带去了,应该让外国人知道什么是中国的印文化!

记者:您是我国第一位招收篆刻艺术独立学科研究生的导师?

骆:据相关调查,应该是吧。从意大利回来之后,我们成立了中国第一家专门研究篆刻艺术的篆刻研究院,还有我们需要正规的中国篆刻艺术的研究生,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指导下,终于在2006年9月,经过各方面考核,我们有了第一位篆刻方向研究生。我始终认为,这个导师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终于有了这个硕士点。

 “中国印时代”来了——与艺术家骆芃芃一起重温中国印走向世界的经典时刻在中华世纪坛“金石永寿——中国寿山石篆刻艺术展”主题创作展厅现场

记者:2008年五月下旬在日本举办的中国第一届寿山石篆刻艺术展,反响很大!

骆:其实在2008年四月中旬,我们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就成功举办了“金石永寿——中国第一届寿山石篆刻艺术展”,这个展览我策划了六七年。那时候日本篆刻家协会前来祝贺,他们认为这个展览既有学术深度,又有观赏性,因此我们决定2008年五月由中国篆刻艺术院和日本篆刻家协会在日本共同举办这个展览,去大阪我们带去了当代著名篆刻家创作的两部国学经典《道德经》和《论语》的警句印,在那里很受欢迎。举办这个展览为的就是让日本朋友了解到中国的国学经典和中国的印文化以及中国的寿山石文化。

 “中国印时代”来了——与艺术家骆芃芃一起重温中国印走向世界的经典时刻在中华世纪坛“金石永寿——中国寿山石篆刻艺术展”主题创作展厅现场

记者:您怎么看待印文化的推广?您对自己所做的工作满意吗?

骆:在中国,玉玺曾经是皇权的象征,尊贵的象征,具有至高无尚的权利,后来印章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应该让世界上更多的人认识。我一直在努力,但我也知道很多事情不是靠努力就可以实现的,但是如果你不努力,那就什么也实现不了。

记者:自“中国印”被北京奥运会启用为会徽之后,中国篆刻这一独特的传统艺术元素逐渐被世人、被老百姓所认识,您对当前篆刻艺术的发展有何看法?

骆:中国篆刻艺术的振兴依赖于中华本土文化的复兴,取决于中国国力的强盛。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是促进篆刻艺术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是中国印作为北京奥运会会徽,让更多的中国人认识中国篆刻艺术,也让世界上更多的人认知中国篆刻艺术。我相信随着中国的繁荣和昌盛,中国印的发展势态一定会一天比一天繁荣、生生不息。我对中国印的发展充满信心。(本文原载于《中华儿女》海外版2008年第11期 2023年2月10日修订。)

艺术家简介

 “中国印时代”来了——与艺术家骆芃芃一起重温中国印走向世界的经典时刻

骆芃芃,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院长、学术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女书法家委员会副主任,西泠印社理事。



[ 责任编辑:周龙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