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 > 正文

资深汽车媒体人颜光明:吉利与沃尔沃的合并是兄弟间的深度握手 是对等互补彼此需要

来源: 文化视界 2020-03-31 16:27:32
  今年是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的第十个年头。在这个节点上,沃尔沃汽车集团在一个多月前发布了吉利与沃尔沃筹划整合的公告,再次掀起关注。舆论不解,对早已被收在囊中的沃尔沃,为何还要合并?这是资本的游戏,还是另有图谋?

资深汽车媒体人颜光明:吉利与沃尔沃的合并是兄弟间的深度握手  是对等互补彼此需要

  本期嘉宾

资深汽车媒体人颜光明:吉利与沃尔沃的合并是兄弟间的深度握手  是对等互补彼此需要

  上海资深汽车媒体人。从事汽车新闻报道三十余年,著有《轮上风流》、《大国汽车》、《轮上呓语》、《中国汽车四十年》(主编)等书。2010年吉利并购沃尔沃时,曾发表《沃尔沃进入“吉利”时代的意义是什么?》等评述文章。

  深入分析,不难发现,吉利收购沃尔沃十年正是中国汽车业步入后现代的十年,即由对汽车工业化追逐开始向汽车“四化”转变,汽车合资模式的陈旧没落开始向求变突破转变;新势力造车风起云涌正在促使大国汽车向世界汽车轴心国转变。处在这样一个百年汽车之变的大时代,回顾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十年变化具有现实意义,同时也为寻找汽车新的风口提供了新的视角。

  今年是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的第十个年头。在这个节点上,沃尔沃汽车集团在一个多月前发布了吉利与沃尔沃筹划整合的公告,再次掀起关注。舆论不解,对早已被收在囊中的沃尔沃,为何还要合并?这是资本的游戏,还是另有图谋?

  其实,解读并不难。公告已明确表示:“此次整合旨在促进双方深化合作,在技术研发、成本控制和财务上更加有效协同”。吉利也同时发声,“此举将保留吉利、沃尔沃、领克及极星每个品牌的独特性。拟将合并后的业务于香港和斯德哥尔摩上市,以使其能进入资本市场”。

  说得很清楚,双方是在谋求更大的发展,预估合并后将诞生一家年销量超过200万辆,营业收入3000亿的跨国新集团。分析认为,此举是建立在彼此成就之后的共识,属于兄弟之间的深度握手,关键是对等互补,彼此需要。

  公开资料显示,“吉利汽车2019年取得了136.2万辆的销售业绩,是中国汽车自主品牌销量冠军。沃尔沃汽车2019年全球销量突破70万辆,营业额达2,741亿瑞典克朗,较2018年增长8.5%”。相较于2010年并购之前的销量均实现了翻番,彼此发展,在全球的地位也都得到提升。

资深汽车媒体人颜光明:吉利与沃尔沃的合并是兄弟间的深度握手  是对等互补彼此需要

  沃尔沃汽车十年间实现了全面复兴

  砥砺奋进再出发

  此外,这也是两个很能说明问题的数字。

  首先,它们证明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后的十年是彼此成就的十年,本来并没有交集的两家公司逐步走到一起(吉利产品和技术受益于沃尔沃越来越得到提升,旗下品牌美誉度也越来越高);其次,两家企业的能级差距从悬殊到有望缩短(无论是产品形象还是文化诉求,沃尔沃对吉利的影响正在转化为消费者的认知);再则,1+1>2的效应使双方看到了合则两利的时机已经成熟,也是必然的方向(以合法的身份共享国际化和资本市场的大蛋糕)。

  从今天的眼光来看,吉利已不再是过去赌命的鲶鱼,而是现在咄咄逼人的鳄鱼。纵观吉利的发展逻辑与众不同,说法也不一,但是,吉利成功靠“买买买”改变了命运则是不争的事实,其成功不仅不可复制,而且都离不开机遇(时代背景)所赐。所以,吉利的幸运就在于对机遇的把握,擅于“资本+产业”的运作,引入市场机制,盘活了汽车,吸纳了人才和技术,为产品赋予了市场生命力。如今,人们已对吉利今日的手笔无不刮目相看。

资深汽车媒体人颜光明:吉利与沃尔沃的合并是兄弟间的深度握手  是对等互补彼此需要

2010年3月28日,吉利与福特正式签署对沃尔沃汽车的收购协议

  正因为此,吉利收购沃尔沃堪称是业内的经典案例。十年合作,成就彼此,改变格局,开创新篇。历史证明,吉利通过收购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拯救了沃尔沃。这一事实无论是谁,都难以否认。不论现在或是今后怎么评说,但吉利将一个曾经主流视野之外的中国民营汽车企业从小做大,由弱变强,跻身汽车行业第一阵营,同时把一个“可能消失”的豪车品牌重新振兴,是不争的事实。

  而从更大的意义上看,吉利对沃尔沃的收购之举,从最初的备受质疑到为人所看好,再从得到认同到获得尊重,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经验,改变了我们以往对中国自主汽车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发展的思维认知,打开了面向世界的风景之窗。产业界不得不进行反思,原因何在?又带来了什么?

  毋庸回避,吉利长期以来处在舆论风暴之中。作为民营企业,它就像一个闯入汽车圈的“野蛮人”,曾经受到不少排斥打压。但也正是在这样的悲情之下,才有了“允许我失败一次”的呼喊。而此后,有识之士和相关部门的助力,则使吉利突破束缚成为可能,亦带动了后来诸多自主品牌的兴起。凭借“造让老百姓买得起的汽车”的目标,吉利终于敲开自主造车的大门,但同时也收获了“鲶鱼”的别称。

  鲶鱼者,通常意指搅局者,但却也能为行业或市场打破沉闷、带来生机。不按常理出牌,也为吉利的生存提供了机会。如果吉利一直循规蹈矩,就算后来再幸运也没戏。过去,吉利在一无投资、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三无”状态下白手起家,是在压力的夹缝中存活下来的民营车企。在造车准入制度十分严格的环境下,其创业的艰辛不言而喻。

  就是这样一个“要强”车企,终究凭着勇气闯出了一条发愤图强的发展路子。从不会造车到学会造车,从没有技术到借鉴技术,从没有人才到引进人才,从没有市场到寻找市场,从没有经验到经验丰富,跌打滚爬,四处摸索,从国内到国外,吉利终于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学会了游泳,成为了时代的弄潮儿。而这一过程中,不可回避的就是吉利从“买买买”中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技术和市场,找到了“资本+产业”的运作方式,找到了超出产业之外的思路和整合资源的能力。

资深汽车媒体人颜光明:吉利与沃尔沃的合并是兄弟间的深度握手  是对等互补彼此需要

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汽车

  吉利收购沃尔沃表面看是“蛇吞象”,完成了一个不对等却合法的并购壮举。这背后“市场换技术”的中国王牌自是不容小觑,但也彻底颠覆了“合资发展汽车”的惯性模式。从吉利并购沃尔沃十年与其他合资车企发展三十余年的对比来看,吉利集团(包括沃尔沃汽车)的市值(2389.4亿元人民币)仅次于上汽集团(2483.90亿元人民币)。吉利的销量已是自主品牌第一,产品技术和质量比肩甚至超越一众合资同行,都已是不争的事实。吉利的“买买买”模式事实上已经取代了传统的合资模式,将“拿来主义”真正变成了为我所用的孵化器与国际化的推进器,率先跨越“合资时代”,进入“自主时代”。

  再看沃尔沃,被吉利收购之后获得新生不仅获得了放虎归山的自由,找到了最大的市场,而且锻炼出比肩科技公司的优势和能力。无论是新品推出还是新技术应用等,都大大提速,焕发活力,公司价值持续提升。2010年吉利收购时,吉利花了18亿美元;10年后沃尔沃汽车的估值已达到180亿美元,较吉利收购时增长10倍。沃尔沃汽车旗下豪华车型的北欧风格不仅没有改变,而且更具时代气息和竞争力,备受全球市场的追捧。而其在中国建立的整车制造基地,也使中国成为了豪华汽车出口国。去年在上海嘉定落成的沃尔沃亚太区总部,以其超现代的建筑也被列为“上海汽车”的重要地标。

资深汽车媒体人颜光明:吉利与沃尔沃的合并是兄弟间的深度握手  是对等互补彼此需要

沃尔沃汽车亚太区总部

  走进离上海不到200公里的吉利杭州湾汽车研发中心,可以感受到,这里的研发能力、人才优势和技术水平已经完全国际化,与全球同步,堪称是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研发机构。从近年来吉利推出的系列车型,包括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来看,我们已不能简单地看吉利的“买买买”,这一方式其实使吉利完成了融合与创新,步入了原创和输出的“发展期”。迄今为止,除了吉利之外,还没有一家汽车自主品牌的新车是选择在海外,甚至是在发达国家发布和上市。资料显示,2010年吉利收购沃尔沃时,销量只有41.61万辆,而去年吉利的年销量是这个数字的三倍之多(136.2万辆),业已成为国内自主品牌的一面旗帜。

资深汽车媒体人颜光明:吉利与沃尔沃的合并是兄弟间的深度握手  是对等互补彼此需要

董事长李书福与沃尔沃汽车亚太区管理层以及员工代表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

  吉利收购沃尔沃,是新旧吉利的分水岭,也是新旧沃尔沃的分界线。这种融合的过程,得益于市场的开放和消费的升级,也得益于观念的转变和眼界的打开,重要的是双方的胸襟和包容,在保持文化自信的同时,实现对彼此价值的认同。实践证明,沃尔沃的选择并非委屈的“下嫁”,因为有了之后十年的涅槃重生;吉利也不是“白捡”,因为后续付出了巨大的投入去培养、去扶植,同时双方都分享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红利,顺势而为,如鱼得水。对沃尔沃来说,占据了最大的市场,获得了新生;对吉利来说,拿到了最好的技术,改变了命运。

资深汽车媒体人颜光明:吉利与沃尔沃的合并是兄弟间的深度握手  是对等互补彼此需要

沃尔沃与吉利共同开发CMA基础模块架构

  深入分析,不难发现,吉利收购沃尔沃十年正是中国汽车业步入后现代的十年,即由对汽车工业化追逐开始向汽车“四化”转变,汽车合资模式的陈旧衰落开始向求变突破转变;新势力造车风起云涌正在促使大国汽车向世界汽车轴心国转变。处在这样一个百年汽车之变的大时代,回顾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十年变化具有现实意义,同时也为寻找汽车新的风口提供了新的视角。

  2020年3月20日于 江浦公寓

[ 责任编辑:王姝方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