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丹青中的圣裔孔维克 ——拿起画笔投身抗疫,承担起艺术家的责任和使命

来源: 文化视界 2020-03-30 16:37:02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民革中央画院院长、中国美协理事、山东画院院长、山东省中国画学会会长、孔子78代嫡孙孔维克,心系疫情,拿起画笔,画出了一幅幅优秀的抗疫作品,并且积极倡导和联系全省、全国的著名画家一道投身到抗疫作品的创作中,凝聚了人心,推出了一系列有影响的好作品。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后,山东有一位著名画家心系疫情,拿起画笔,画出了一幅幅优秀的抗疫作品,并且积极倡导和联系全省、全国的著名画家一道投身到抗疫作品的创作中,凝聚了人心,推出了一系列有影响的好作品。他就是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民革中央画院院长、中国美协理事、山东画院院长、山东省中国画学会会长、孔子78代嫡孙孔维克。

丹青中的圣裔孔维克 ——拿起画笔投身抗疫,承担起艺术家的责任和使命

  孔维克敏锐地从众多素材中选择了抗疫代表人物钟南山作为切入点。他四天四夜挥毫创作,完成了一幅巨幅作品《那是一座大山——钟南山》,他不是单纯地画一张钟南山的肖像照片,而是用钟南山那凝重的表情、典型的动作,加上背后那铺天盖地的各族人民、各行各业被口罩符号化的不同面孔,表现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群情激奋的昂扬斗志,营造苍天落泪、大地凝重的悲怆氛围,使人看后无不为之动容,震撼人心。作品问世后,通过报纸及网络媒体推出,引起了广泛关注。媒体评为这是在当时众多“抗疫”作品中最早,也是艺术性最强的一幅作品,堪称这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丹青中的圣裔孔维克 ——拿起画笔投身抗疫,承担起艺术家的责任和使命

  作为山东画院长、山东省中国画学会会长、山东省画院联盟主席,孔维克认真安排好单位的抗疫值班工作,亲自带班。期间,通过全省各地市画院联盟秘书处发出倡议书,希望书画家们拿起手中的笔,投身到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承担起艺术家的责任和使命。倡议发出后,全省画院的画家们纷纷响应。共收到了500多幅抗疫作品。他亲自筛选,优中选优,《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山东省画院系统网络展》陆续推出,每期20幅作品,共推出了6期。

  同时,他通过山东省中国画学会系统也发出倡议,推出了3期《山东省中国画学会抗疫主题创作作品选登》。

  他还千方百计联系到湖北省中国画学会,希望两地共同推出抗疫作品,得到湖北方面的积极响应。山东、湖北两省中国画学会推出了《人间大爱鲁鄂深情——山东、湖北省中国画学会抗疫作品网络联展》6期。这次联展效果很好,微信被大量转发,很多作品被新闻媒体采用。

  关于画速写,一般是指去生活的现场放笔直取,而目前的形势不允许去现场,且又要用画笔记录生活、讴歌英雄,于是他提出来一个“网络速写”的概念,并论述了直接进入生活与间接走近生活的关系,与画友们探讨。随后他策划并推出了《律动的生命线——全国美术家“抗疫”速写网络邀请展》,已推出5期。作者涵盖了31个省市自治区,有近300位优秀人物画家参与。特别是冯远、郭全忠、杨晓阳、张江舟、周京新、高云、陈孟昕、苗再新、蔡超、马国强、孔紫等名家都积极供稿,尤其令人感动的是有几位80多岁的画坛名宿如廖宗怡、钱贵荪、李尧天等主动参与,宝刀不老。专题推出后深受欢迎,转发空前。认为专题推出及时、反应迅捷,把握主题性、立足学术性,作品水平高、代表面广,编辑严谨、质量上乘。该网络展引起了全国美术界的广泛关注及参与,开启了在特殊情况下,画家心贴时代、关注生命,通过传媒间接体验生活、表现生活的一种网络速写新形式,为浩瀚的网络“抗疫”美术界吹来一股新风。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画院领导对该展给予高度评价,《中国书画报》、《中国美术报》、《美术报》、《大众日报》均开辟专版给这次活动予以报道。

  孔维克还是民革中央委员、民革中央画院院长,他报请民革中央领导同意,联系全国民革党员中的书画家,启动了全国民革党员抗疫书画联展,全国民革原主席周铁农题写片头。

  艺术家的使命担当,来自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许多人还不知道的是,孔维克不仅是誉满天下的大画家,他还是孔子后裔大宗户78代传人的“维”字辈,是世界孔子后裔联谊会副会长,中国孔子基金会文化大使、孔子邮局名誉局长,他是当代全球400多万孔子子孙中的杰出代表。

丹青中的圣裔孔维克 ——拿起画笔投身抗疫,承担起艺术家的责任和使命

  圣裔身世

  孔维克,1956年出生在曲阜西边的山东汶上县,距离曲阜100多里,这里曾经是孔子第一次做官担任中都宰的地方,留下了许多孔子教化的地名和传说。汶上建有文庙、圣泽书院、思圣堂等多处古建筑,过去汶上县东城门上的小屋里还存有昭示孔子政绩的“夫子履”。据说,汶上文庙始建于唐玄宗开元十三年,比曲阜孔庙还早建两百余年。

  历代朝廷都优渥圣裔,自宋代起设立了衍圣公制度,历经宋、金、元、明、清、民国,让每一代孔子嫡系后裔的长子接任衍圣公,其第三个儿子,到汶上县圣泽书院担任五经博士,但是由于孔子历代嫡孙人丁不旺,再加上五经博士俸禄不高,衍圣公的兄弟们还是生活在曲阜,到汶上的很少。由于孔子后代子孙繁多,到了明代,孔氏家族分为二十派六十大户,以大宗户为嫡裔。明朝嘉靖年间,第六十四代衍圣公孔尚贤娶奸相严嵩孙女为妻,与严家往来密切,衍圣公二叔孔贞宁对此十分不满,不愿与孔府长支往来,愤而举家迁至汶上,这一支从此在汶上扎根。孔贞宁生有六个儿子,繁衍了六大支系,因衍圣公孔尚贤没有儿子,孔贞宁的长子孔尚坦之子孔衍植过继给孔尚贤,回到曲阜做了第六十五代衍圣公。孔尚坦随儿子孔衍植返回了曲阜,父以子贵,孔尚坦被追封为衍圣公,但他的弟弟则留在了汶上。孔维克是“老五支”即五弟孔尚睿的嫡长孙

  孔维克的曾祖父孔祥蓂,字瑞唐,是孔子第七十五代裔孙,生活在抗日战争时期,曾担任至曲阜孔庙七品执事官和汶上思圣、宗鲁、讲习三堂的奉祀官。日寇占领曲阜之后,日商宫田真吾欲在曲阜孔林附近房山一带开矿采煤,直接威胁孔林的古迹保存。因当时衍圣公已去往重庆,当地的圣裔几经交涉均不奏效,无奈之下决定上告。因汶上孔子后代大宗户比曲阜多,经家族商议,孔维克的曾祖父孔瑞唐被推为出面打官司的人选,由他执笔向南京汪伪“政府”和日本天皇同时投书起诉。在给裕仁的信中,孔瑞唐采取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策略,因日冠当时号称“大东亚共荣”,打着保护中国文化的幌子,就以宫田挖矿破坏“孔林圣脉”为由予以据理力争,日本裕仁天皇回信责令兖州区井出司令官处理此事,禁止宫田开矿,这在当时无疑触怒了日方势力。日本人将孔瑞唐抓起来,逼他签字同意开矿。孔瑞唐被关一年多,终未妥协签字。日本天皇命令的威慑,加之不少族人多次作保营救,家人也出巨资打点各种关系,日本人不得已释放了孔瑞唐。在这场官司中,孔瑞唐差点丧命,一家人备受煎熬,家境也由此衰落。

  80多年过去,历史的尘烟早已消散于曲阜孔林郁郁葱葱的茂木中。孔维克父母的合葬墓也于前些年筑位于“汶上林”的旁侧、孔子76代嫡孙、衍圣公孔令贻墓的南端。孔维克为父亲的墓碑两侧题写了一副嵌名联“杏林德厚惠民众,过庭森严教子孙”,上联是写父亲作为医生的职业操守,下联是写父亲对后代的教诲。每逢清明他都要前来祭祖并祭奠父母。2019年清明时,他即兴作了一首《清明节感怀》,“清明时节雨纷纷,绵绵细雨追先人;一年清雨一铣土,培土千年追先人”。他触景生情,追思怀远,文脉亲情给了他无尽的精神力量。我在微信朋友圈中看过一则信息非常感动,那是2018年7月的一天,他随着从英国读研究生回国的女儿来到孔林,先给始祖孔子行跪拜礼,又到父母的坟上扫墓培土。他告诫女儿,不论走到天南海北,还是天涯海角,心中要永远带着对祖先的敬仰之心,对祖国的敬重情怀,无论走到哪儿,都要记住自己的根永远在这儿。

丹青中的圣裔孔维克 ——拿起画笔投身抗疫,承担起艺术家的责任和使命

  少年情怀

  孔维克三岁时被送到鲁西南小县城的唯一的托儿所——汶上县机关幼儿园,有一天,托儿所组织观看电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电影散场回来后,他兴奋得马上拿起笔趴在桌子上画孙悟空、猪八戒,他就是从那时开始喜欢上画画的,谁知一晃60年,他初心不改,痴迷于纸笔,成为了一代丹青大家。他10岁那年,由于家庭被划成地主出身,父亲为躲避迫害而闯关东去了,年幼的孔维克因出身不好被赶出了学校。当“赤脚医生”的母亲将他留在家中,想让他学中医,并在家喂养安哥拉长毛兔补贴家用。而他一背《汤头歌》就头疼,却乐此不疲地画了一大堆兔子,母亲只有任他去画。一位从泰安中学退休回乡、擅长书法的中学老师看到孔维克爱写字,主动教他学习书法。孔维克就这样在书画练习中忘记了歧视与不公,找到了自由和安慰,练出了扎实的童子功。十几岁时,孔维克的书法和绘画已经有模有样,汶上县许多机关及企业组织大批判,小小年纪的他就被请去画街上的大批判专栏和领袖像,孔维克一下子在这个小小的县城出了名,不少小伙伴慕名求教,由此收获了一大堆“粉丝”。

  在1970年,针对“家庭出身”不好的问题,周总理说“出身不由己,道路任选择”。孔维克在这种形势下又复学了。孔维克17岁之后,先在县食品公司干照鸡蛋的临时工,又在粮食局做泥水匠小工下手。他经常回家时一身泥巴,有一次妈妈叫他赶快洗洗,他却说:“等一会儿再洗,天还有点亮光,我可以画一张速写,几分钟就行了。”因彼时家里没有电灯,只要有一点亮光,他就不轻易放过,简直到了入迷的程度。孔维克后来进了县电影院画海报兼检票员,每天晚上值完两场夜场电影之后都11点多了,回到宿舍再偷偷练习一个多小时的书法或背画电影中的镜头,以锻炼构图及造型能力,第二天经常起不来。电影院的一位领导批评他睡懒觉,后来听说他夜里练字画画的事情以后,再也不批评他了。这位领导很爱才,后来在孔维克考大学时,电影院个别人想通过档案阻挡孔维克上学,他知道后说“咱不能为了单位方便而耽误年轻人的前途”,遂批示放人。

  1977年,孔维克参加艺术类高考,考了全济宁地区第一名、全省第二名的好成绩,他报考了曲阜师范学院,却因出身问题,没有被录取,遂后政策放松,全国扩招,他被济宁师专艺术系录取了。三年后,由于专业成绩突出,毕业后留校任教,教授速写及中国人物画的课业。

  1983年,孔维克从济宁调到省城,第二年他将毕业创作《乡会图卷》投稿“文革”后的第一次全国美术大展,没想到竟然入选,这是济南市唯一入选的一张画,这使他在山东画坛崭露头角。后来济南市美协换届,不到30岁的他被推为副主席,在当时那个论资排辈的年代可谓奇迹。他由此调入了山东省美术协会。1989年,他画的历史题材作品《公车上书》参加第七届全国美展并获得铜奖,后由中国美协组织赴香港、日本、法国展出,著名评论家刘曦林先生说,一个不到30岁的年青人,能以深刻的历史眼光、浓重的家国情怀,表达宏大的历史题材,难能可贵,前途不可限量。这张画也奠定了他在中国画坛的地位,第二年加入了中国美术家协会。

丹青中的圣裔孔维克 ——拿起画笔投身抗疫,承担起艺术家的责任和使命

  缘定“孔子”

  1993年,孔维克回到曲阜孔府,举办他的第一次个人画展,站在祖先生活过的土地上,他感觉到自己和先祖孔子的感情已经打通,他要以手中的笔来描绘孔子的生平和思想。1994年,孔维克的《孔子周游列国图》获加拿大枫叶奖国际水墨大赛金奖,被中国邮电部选作电话磁卡(1套4枚)向全国发行。有一天,孔维克行走在济南以经线和纬线命名的马路上,突然有所感悟,他下定决心,要以历史的回溯与传承为经,以当代及世界的学术视野为纬,找到自己位置的交叉点,确定自己的艺术坐标。

  在孔维克书斋的画案上,有一对他自撰联的镇尺:“六尺画案容天地、一支柔毫写春秋”。在青岛孔维克艺术馆大门口,也有他利用《论语》的字词自撰的对联:“立身据德而游艺,安命敏行且讷言”。这两副对联是孔维克艺术追求的写照。

  孔维克是一个修养全面、涉猎领域广泛且卓有建树的画家,他的主攻方向是中国人物画的创作和研究,工笔写意皆能。但对花鸟、山水用工较深,尤其几十年来倾心于书法的研习,及长期深入生活写生,这使他成为了一位能够全方位把握艺术,并有着深刻思想性的画家。他特别注重将传统文化的底蕴融入其中国画创作中,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传统的书画艺术有深刻的理解,绘画中洋溢着一种笔势、笔味,墨趣、墨韵的高雅气息。他还积极探索笔墨语言的现代转型,以现代审美的视角,将书法、构成与传统笔墨相对接,推出了大量有着强烈个性化印记的古典人物画作品,造型的归纳及变形的处理都恰到好处。在50岁时,他的艺术思想已日臻成熟,并体现在一系列作品中。他说,一部绘画史就是一部视觉图式不断变化、审美精神不断递进的历史。从这个角度讲,一个画家要想在历史上留下痕迹,就要有独立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为后世留下以前画家所没有的审美式样和艺术观念。历史只能留下这些为数不多的创造者,而他们的大批追随者却都是影子,其所有价值只不过是扩大了创造者的影响而已。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孔子的画像流传于世,如汉画像石上的《孔子见老子》、唐代吴道子的《先师孔子行教像》、明代无名氏的《孔子燕居像》等,因为无法取代的血脉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孔维克必将成为当代画孔子的代表性人物。

  孔维克不间断地创作孔子题材的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作品中的“使命感”也愈益凸显和强烈。孔维克笔下的孔子,严肃、睿智、善良、和蔼,既有为“克己复礼”四处奔走的坚定,也有为育学子“诲人不倦”因材施教的慈祥。他将油画表现大题材、大环境的长处,移用到工笔画的造型和处理中,也就有了“多层晕染,整体铺陈,垂线平涂、装饰风味”等特色。在整体构图上,他选取开阔的大全景,扩展视野,平添了视觉张力。在局部上,虬枝横斜、岩石错落、土路曲折,其苍凉和悲壮触目惊心。他的《大哉孔子》《先师孔子行教图》《六艺图》《杏坛讲学》《孔子周游列国图》《孔子与四配》《孔子诞生的传说》《孔子与弟子七十二贤图》《孔子登泰山》等,以其磅礴的气势、细腻的情怀、娴熟的技巧,将孔子和他生活的时代展现出来,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画学研究部主任于洋,对孔维克孔子题材系列创作给予很高的评价。他认为,孔维克被美术界关注的是孔子系列创作,选择这一题材与他作为孔子后裔,在血脉与文化记忆上的承传有着直接关系。

  孔维克还走出国门,多次在加拿大、澳大利亚和非洲举办展览,国家有关方面甚至将他的孔子文化系列国画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元首和外交使节,让“孔子”再次周游列国。

  孔维克孔维克画过一幅作品《杏坛讲学》。这张1994年在第八届全国美展中获得优秀奖的作品,如今已成经典,经常可以在全国各种儒学及文化场所甚至茶舍书坊看到这幅画,世界及全国数百家孔子学堂都挂着这幅画,在影视、文化片及网络中也经常见到它,《杏坛讲学》已经成为了公共文化的图像。孔维克画孔子已经成为品牌,在网上搜索“历代名人画孔子”,在当代部分也可搜到他画的孔子像。孔维克的孔子系列作品,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孔子形象代表,也必将流芳百代,成为传世之作。

  2019年9月25日,为纪念先师孔子诞辰2570年,由民革中央画院、山东画院、山东中国画学会主办的“圣裔丹青——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孔维克中国画精品展”,在曲阜孔庙西侧的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四氏学堂”隆重开幕。一幅幅作品笔墨精到、文脉悠长,以现代视角整合传统元素,同时兼具个性化艺术风格,淋漓尽致展示了孔维克独特的艺术世界。来自北京、省城及当地的艺术家、各界群众以巨大的热情观看展览,并对这位在中国画和孔子文化传播中有重大影响的孔子圣裔回乡办展倒屣相迎。

  2019年年底,他带队携所策划、推动的“齐鲁文化走出去”文化推广工程“大哉孔子——中国画创作工程作品全国巡展”,先后在北方天津现代美术馆、南国广州的南岸至尚美术馆举办,展览的文化品位、艺术水准、作品阵容,均令业界赞叹、观众震撼,在南北两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引起了艺术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

  12月27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隆重开幕。这是国家博物馆第一次系统展示孔子思想形成、发展以及传承的历史。孔维克的作品《孔子与四配》作为当代孔子文化的重要艺术品展出,备受注目。

丹青中的圣裔孔维克 ——拿起画笔投身抗疫,承担起艺术家的责任和使命

  齐鲁画派

  作为人物画家,孔维克着力最多的是现代水墨写意人物画的创作和研究,他结合中国近现代历史宏大主题的创作,致力于对写实人物画的当代的学术推进,创作了一批扛鼎之作,为当代画坛所瞩目。代表作有《高原的记忆——孔繁森》《齐鲁曙光——党的一大代表王尽美、邓恩铭》《同志仍须努力——为国父孙中山先生造像》《孙中山先生在青岛》《王尽美与邓恩铭》《抗战老兵》《国学大家张伯驹》等等。其作品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获得画家和评论家们广泛关注和好评。《美术》杂志社社长兼总编尚辉认为,孔维克在人物画创作上有多方面的探索,尤其是在主题性绘画中取得了新的突破,形成了独特的个性化语式。

  孔维克身兼数职,在他的牵头主持下,顺利实施了“推动形成齐鲁画派文化工程”。他多次撰文刊登报刊、录制电视媒体探讨此事,并在省政协会上做大会演讲《响应历史呼唤开启梦想之门共推齐鲁画派》,呼唤齐鲁画坛开宗立派。经过他多方呼吁,在社会各界的齐力共推下,于2013年,在中共山东省委召开的九届十三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山东省委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意见》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响应中央号召,加强山东文化建设的思路和举措,并将“加强山东美术创作风格和内涵研究,推动形成‘齐鲁画派’”列入了山东的文化战略,成为了山东文化强省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批准,成立了推动形成“齐鲁画派”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落脚在山东画院。

  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搞活动、抓创作、推人才,策划了一系列丰富生动的社会性、学术性的大型文创、展览活动,及重大课题研究文化工程,为山东文化品牌的塑造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作为项目主持,组织开展了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推动形成“齐鲁画派”文化工程研究》,历时两年结项并出版发行课题成果。该书系统阐述了齐鲁文化在绘画领域数千年来的嬗变、演绎与呈现,深入研究了齐鲁文化内涵和山东中国画风格,为推动形成“齐鲁画派”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石,填补了全面系统研究山东中国画发展脉络及状态的空白。

  孔维克作为主创人员,主持实施“大哉孔子•中国画创作工程”,工程历时四年,推出了近百件具有山东深厚文化底蕴与鲜明时代特色、形象地再现孔子及儒家思想的中国画优秀作品。创作题材涵盖了孔子生平、孔子思想、论语故事、儒家文化的发展与传播等内容,多层次、多角度展示了孔子及其儒学的魅力,对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加强对孔子及儒家思想的研究与传播,展现山东画家的整体创作水平,打造齐鲁文化品牌有重要意义。该展于2018年11月习总书记视察曲阜发表讲话五周年之际,在山东美术馆隆重推出,并出版有中英文对照、以讲故事阐述画面涵义的大型精美画册,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2018年底,该项目申报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并获得通过,按照计划于2019、2020两年分别赴俄罗斯、英国进行欧洲巡展,同时,该项目亦申请到专项资金于2019、2020两年在广东、天津、浙江等美术大省进行巡展。

  孔维克作为项目主持和主编,主持完成了“推动形成齐鲁画派文化工程”重要理论成果的研究梳理、编辑出版工作,推出了13卷本系列画集《齐鲁画风大系•山东中国画》。这是一部集史料性、文献性、研究性为一体的图文并茂的大型山东中国画研究类丛书,于2012年着手策划、筹备,2014年5月正式启动,历时五年完成。内容分为四大部分,共展示作品四千余幅、活动照片千余幅,各类评论文章、艺术感悟和文献类文字近百万字,呈现了闪耀着时代光辉的作品和群体性山东画家阵容,对研究和梳理“齐鲁画派”的基本理论、“齐鲁画风”的创作群体和创作实践提供史料奠定坚实的基础。被学术界认为创造了“四个第一”:第一次编撰出版山东中国画发展史、第一次展示省外山东籍中国画家阵容、第一次全方位研究山东中国画创作队伍,第一次系统呈现山东中国画文献集存。该丛书该专题片于2019年9月30日,在山东出版美术馆举办了首发式,同期举行了“齐鲁画风•中国画精品展”、“山东美术发展研讨会”,集中展示了山东中国画建国以来的优秀创作作品,全方位展示了山东中国画创作阵容,对发掘齐鲁画家代表人物的历史价值、表现齐鲁画家在山东美术发展史上的风采、展示齐鲁美术创作的优秀成果、推动山东美术事业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此见证,孔维克先生呼吁多年并举旗奠定的“齐鲁画派”已蔚为壮观。

  孔维克还主持拍摄了集艺术性、观赏性、故事性、学术性为一体的四集人文纪录片《中国画坛齐鲁风》,展现了从古至今山东画坛珍贵的历史资料和人物访谈影像,展示了中国画坛的齐鲁风采,全面反映了山东中国画发展的光辉历程,被誉为“领略丹青中的齐鲁,品味笔尖上的中国”。纪录片旨在进一步扩大齐鲁画家在全国画坛的影响力,提升“齐鲁画派”这一新文化品牌的社会知名度,增强山东文化的软实力,于2019年11月作为向共和国70年华诞献礼片,在央视数字书画频道、山东卫视陆续播出。

  孔维克主持开展了一系列采风写生办展交流活动,抓出了一大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近年来先后组织山东美术家,在北京、广东、四川、重庆、广西、浙江、新疆、安徽、云南、绍兴、陕西、山西、香港、台湾等地,举办了“齐鲁画风•山东中国画”展览系列活动,积极推动齐鲁文化走出去,树立山东美术形象,不断促进山东与各省之间文化艺术交流,丰富当地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孔维克精心策划举办了系列学术展览及美术研讨会,不断营造学术氛围,系统研究展示山东中国画创作的浓郁齐鲁文化特色,初步呈现了“齐鲁画派”画家群体形象和强大阵容。2012年10月,在北京举办了“齐鲁画风•庆祝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美丽山东中国画作品晋京展”。2017年底,再一次在北京举办了“新时代新征程•庆祝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齐鲁画风山东中国画大展”,对山东中国画近70年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与回顾,系统地展现了“推动形成齐鲁画派”文化工程五年来的成果,齐鲁画家声动京华,被美术评论家誉为在首都画坛刮起了一股强劲的“齐鲁风”。2018年底,在他的精心策划下,由山东画院和山东美术馆联合推出了每年一届、旨在打造美术创作的展览品牌——“山东画院年展”,赢得全国画坛关注和赞誉。期间曾多次策划筹备省级学术美展,多次召集全国知名美术理论家、省内美术家举办山东美术发展研讨会,培养山东美术创作队伍、活跃山东美术创作氛围,为文化强省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立足于“齐鲁画派”的推动工作,孔维克对中国文化传统际当今美术现象作了深层次的思索,于2017年撰写了学术文章《中国画迫切需要建立以中国价值观为核心的艺术批评体系》,他站在国家与民族的高度,以艺术家的切身感受、分析中外艺术现象,解惑释疑,呼吁增强文化自信,坚守中国立场,弘扬正能量,得到美术界内外的高度认可,新华社官方网站新华网作重点推荐,《大众日报》分三期连载重磅推出,美术界权威四大媒体《美术》杂志、《美术报》、《中国美术报》、《中国书画报》及许多大众媒体、网络纷纷刊发或转载,反响热烈。

  作为艺术家的孔维克,在当今中国画坛占据重要一席,多年来创作的系列精品佳作享誉国内、名扬海外;作为社会活动家的孔维克,多年来积极助推“孔子文化”的推广和传播,用中国艺术讲解中国故事,在海外产生深远影响;作为美术组织者的孔维克,多年来紧抓文化繁荣的重大机遇,凝聚山东画坛,群力推进山东美术事业,铸造美术品牌,推动当代山东美术的全面崛起。孔维克欣慰地说,“大山大水的陶冶、风土人情的滋养、古代文明的孕育,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齐鲁文化的熏染,以及齐鲁文化与革命文化精神的映照,不仅深深滋养了我,也促成了现当代山东中国画独特的画风。我的创作、我的事业早已深深地与齐鲁大地这一片沃土永久地融汇在一起”。

  孔维克先生多年来致力于中国画主题性作品及孔子文化题材创作,特别是齐鲁文化、孔子文化的传播,几十年如一日,创造了属于他的艺术世界。不少了解他的朋友说他是奇人,这些年一个人干着几个人的事,他在民革中央画院、山东画院、山东省中国画学会、山东省画院联盟担任主要领导职务,这还不算他在全国政协、省民革、省政协书画院的兼职工作,真是事无巨细,皆亲力亲为,包括硬件建设、人事安排、活动策划、组织实施及出席站台、迎来送往等大量的社会活动,但依然大量新作不断,艺术探索不止,备受业界关注、社会瞩目。但成绩的背后是不为人知的努力付出。

  孔维克平时像所有的公务员一样朝九晚五上下班,下班后人静下来,他又继续加班,批阅文件、撰写文字材料等案头工作,所有的艺术创作都是回家后在深夜凌晨1-2点进行的。他从不午休,没有周末、节假日和公休。可以说,他就是一位书画艺术孜孜追求的苦行者

  丹青千载香,圣裔家世长。孔维克的那些让人震撼的书画作品,他取得的那些让人敬仰的成就,不仅是圣祖的启迪与血脉传承,也是他几十年来对书画艺术的挚爱与付出而浇灌出来的成功之花。

  (杨义堂,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金长城中国作家重大题材创作室成员,出版长篇历史文学作品《大孔府》《大运河》《鲁国春秋》《北游记:苏禄王传》《抗战救护队》,儒学专著《祭孔大典》。获得泰山文艺奖、山东省文艺精品工程奖等奖项。)

[ 责任编辑:焦会芳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