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为什么要补“古典主义”这一课?——著名艺术评论家尚辉访谈录

来源: 文化视界 2022-08-15 14:33:11
  古典主义的概念实际上应该是法国的普桑在17世纪开始提出,实际上普桑是到意大利学习文艺复兴的艺术,他主要是受到了拉斐尔也包括米开朗基罗的影响。

我们为什么要补古典主义这一课?

尚辉:古典主义的概念实际上应该是法国的普桑在17世纪开始提出,实际上普桑是到意大利学习文艺复兴的艺术,他主要是受到了拉斐尔也包括米开朗基罗的影响。在西方艺术史上实际上一直存在着两条路线,从文艺复兴以来,如果说文艺复兴既包含了古典主义,也包括巴洛克式的艺术,西方从文艺复兴以来,一直是在这样两种艺术类型里面进行变化。当然这个艺术的类型还可以有很多的派别,像达·芬奇和拉斐尔是表现一种“静”的,就是即使是他们表现场景,或者是带有运动感的一种场景,但是整个的画面多人物的组合和场景的安排仍是“静”的。

为什么要补“古典主义”这一课?——著名艺术评论家尚辉访谈录

阿卡迪亚的牧人1637-1638(法)尼古拉斯·普桑

85cm×121cm布面油画

为什么要补“古典主义”这一课?——著名艺术评论家尚辉访谈录

为什么要补“古典主义”这一课?——著名艺术评论家尚辉访谈录

抢劫萨宾妇女1633-34(法)尼古拉斯·普桑

154.6cm×209.9cm布面油画

为什么要补“古典主义”这一课?——著名艺术评论家尚辉访谈录

为什么要补“古典主义”这一课?——著名艺术评论家尚辉访谈录

抢劫萨宾妇女1637-1638(法)尼古拉斯·普桑

154.6cm×209.9cm布面油画

比如说拉斐尔的雅典学院,它就是一个在大回廊中一边走一边辩论哲学问题的过程,但是你看画面还是特别的安静,这种安静是来自于它造型的典雅,这样的一种艺术后来就被发展成古典主义的艺术。像米开朗基罗画的《创世纪》,实际上米开朗基罗在我看来也开启了像巴洛克艺术,后来的样式主义。像委罗内塞等人的作品,实际上也都是接近于后边像鲁本斯、巴洛克的艺术,那也就是那些在天庭中的人都具有一种飞动感,我们看《西斯廷小教堂》,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或者是《最后的审判》,它实际上画面的整个的都是带有一种流动性,我相信文艺复兴的这三位杰出的人物都为后面的古典主义和巴洛克艺术都开启了源头。为什么说是我们要补古典主义这一课呢?古典主义解决的就是有关“有意味的造型”这样一个问题,当然古典主义的“有意味的造型”可能走的比较极端,或者说更加达到了一个标准的“有意味的”一种示范在里面,有一种模范在里面,最高的极致就要像古典主义,比如说人物之间可能是7个头,或者是8个头的这种比例,也包括人的上半身和下半身的比例,最重要的还有一些,人的身体的各个部分都是对称的,而且都是圆润饱满的。我们正常人所有人的肌肉和骨骼都是有缺陷的,比如说你觉得那个人很周正,但是真的是去看的话,从医学、生理学上来讲,可能是两个膀子并不对称,手臂也可能是一个长一个短,但是视觉上都看不出来。

为什么要补“古典主义”这一课?——著名艺术评论家尚辉访谈录

荷拉斯兄弟宣誓1784(法)雅克·路易·达维特330cm×425cm布面油画

为什么要补“古典主义”这一课?——著名艺术评论家尚辉访谈录

《马拉之死》1793年

(法)雅克·路易·达维特布面油画

为什么要补“古典主义”这一课?——著名艺术评论家尚辉访谈录

《跨越阿尔卑斯山圣伯纳隘口的拿破仑》1800-1801

(法)雅克·路易·达维特261cm×221cm布面油画

古典主义是什么呢?古典主义是把你看到的真实的对象进行完形性的塑造。我看的是你这么一个角度,比如说照相机单点的图像它是由一个焦点构成的图像,双眼实际上是双聚焦,看到的形象是合成的,所以我们会感觉到我看到你的时候,是一个在空间中的。和单反镜头看的是并不完全一样,单反镜头是在一个角度一个侧面,甚至是某个瞬间,这样的一个瞬间它能够捕捉我们看不到的一种真实。但是它仅仅是那一瞬间的真实。

为什么要补“古典主义”这一课?——著名艺术评论家尚辉访谈录

为什么要补“古典主义”这一课?——著名艺术评论家尚辉访谈录

相机单点视角

我们画家所塑造的造型形象的真实是艺术真实,是什么呢?是我的肉眼同时看到的,而且我画你的时候你也在动,我可能画你的时候,咱们最短的时间,比如说一个油画头像,一个素描也可能是半天吧,有可能是几周的时间。那么这么长时间我对你的观察,要把我的观察和理解放在我这个画面上,这就是我理解叫完形性的塑造,就是你的面部的肌肉、骨骼可能因为某种原因形成了你自己的个性相貌的特点。我在画的时候,当然要遵照你的个性相貌的特点,但是我也会画出我所认为的像维纳斯那样可能更美一点的形象,这仅仅是举的一个例子,就是古典主义肯定强调它的造型的完整性,我们称为完形性。这在视觉心理学是非常正常的一种绘画现象。

那么贡布里希曾经形容这样一种视觉心理,就是认为什么是写生呢?写生就是用所见来修正所知,因为我们每个人对每个人的形象实际上脑海里面都有印象,当然,画家可能会在纸面上表达这种印象,这种印象可能会强调你的某一个局部的特征,比如说眼睛特别大,他可以画的比你还大,眼睛特别小,可能画的比你还小。这都是视觉心理对这个形象进行的某种调整和修正。那么什么是写生?写生就是用所见,就是你看到的对象那一瞬间、那个镜头、那个光线下的样子,修正我脑海里面有关你的形象。实际上贡布里希讲的这是视觉心理学写生过程的一个阶段。我也曾经讲过他实际上这句话讲对了一半,因为如果按照这种道理去画的话,所有的画都是应该是一个样子的,没有艺术家的个性,也没有艺术家自己对对象的认识和观察。实际上我们画画最有意思的还有另外一半,就是用所知,用我的精神和情感,用我的个性去修正我的所见,实际上这一部分可能更重要。那么,古典主义在某种意义上就要用所知去修正所见。我刚才讲了你对解剖学的认识、你对一个人的骨骼的整体的认识,可能会修正你对现场对象的某些造型的不足,去完善他,那么达到一个极致的时候,就是古典主义。当然,古典主义的绘画的笔触被削弱在形体里面。有关其他的色料的表现,实际上也是有的,就是我的另外一个理论,在格林伯格看来就是颜料仅仅消融在表达对象之中,这实际上是一个不太懂绘画的人所说的话。比如说中国画的笔墨、西方油画的颜色,并不是说我这个颜色涂上去就完了。实际上这个颜色的质地,尤其是到了后面,我们说油画最高级的就是它的色调,这个色调并不是说到了印象主义的时候,才能达到一个特别好的色调,实际上不对,古典主义的油画色调也非常漂亮。比如说那几种红颜色和绿颜色、蓝颜色,甚至和象牙白、什么样的白颜色,这几种色彩是形成一种关系的,而且色料的厚和薄,是通过反复罩染上去的、还是依次成型的。在我看来这个色料在表达造型的时候,它是融合为一体的,这种色彩与色料之间的一种关系,它同样也是有意味的,绝对不是说仅仅为了表达这个形象而已,它并不重要,无所谓。这是现代主义在强调形式美学的时候,因为要故意去强调色料的独立性,而否定了这种色料和调性在表达造型形象中的审美作用,这实际上是对油画艺术语言的否定。

为什么要补“古典主义”这一课?——著名艺术评论家尚辉访谈录

为什么要补“古典主义”这一课?——著名艺术评论家尚辉访谈录

上:李叔同下:徐悲鸿

所以我说为什么要补古典主义这一课呢?这个历史还比较长,因为大家都知道中国人学习油画,是从李叔同、徐悲鸿这一代人过来的,也就是发生在20世纪,画得最好的就是徐悲鸿。这个“好”主要是从学院造型这个体系里面来讲。徐悲鸿是1919年到的巴黎,但是他真正成为巴黎高等美术学院注册生是1921年;他1927年回国,实际上他真正在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学习是将近5年左右,是1921年到1925年或1926年这个时间。后边他属于已经毕业了,还可以再去学习,实际上是这样一个过程。

那也就是说在整个20世纪上半夜留法、留欧的体系中,只有徐悲鸿经过严格的学院训练。我们觉得徐悲鸿应该学到非常地道的造型方法,但是今天来看,他还是有不足的:他并没有将“古典主义”这样的一个概念提出来。实际上,他所学的的确是学院派的,而且带有自然主义倾向,又和当时的印象主义又进行了某种结合。我们可以看到徐悲鸿在所有有关他的言论中,没有特别强调古典主义造型的一些特征,这是特别遗憾的一件事情。

为什么要补“古典主义”这一课?——著名艺术评论家尚辉访谈录

愚公移山1939-1941143cm×424cm布面油画

我们可以看徐悲鸿先生的主题性历史画,比如说《愚公移山》,或者是《徯我后》,这样一些大型的历史画,实际上都不是古典主义的绘画——那也就是说徐悲鸿仅仅解决了学院的写实系统问题。五六十年代中国学习的是苏联的巡回画派,巡回画派是学院派和印象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也没有过分去强调古典主义。后来到八九十年代就开始进行了现代主义,也就是中国的油画艺术发展过程中,或者是中国人在学习西方造型的语言体系过程中,从来没有特别认识到古典主义的重要性,这地方是一个很复杂的问。从翻译的角度来说,从大概是1910年代,大概是陈师曾,具体名字可能说的不太准确,当时翻译出来的西方近世之绘画,对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包括野兽派他都翻译过来了。作为一种艺术史的知识,被同代人也包括被刘海粟,后面好多人都知道这个概念,但是概念或者知识体系,并不等于你的实践能力,这是我们今天才认识到的。即使有徐悲鸿这样强调写实主义的,但是他也没有强调写实和古典的一种关系。

为什么要补“古典主义”这一课?——著名艺术评论家尚辉访谈录

维纳斯雕像19世纪20年代徐悲鸿纸本素描

为什么要补“古典主义”这一课?——著名艺术评论家尚辉访谈录

萨提尔19世纪20年代徐悲鸿纸本素描

为什么要补“古典主义”这一课?——著名艺术评论家尚辉访谈录

赫拉克勒斯19世纪20年代徐悲鸿纸本素描

为什么要补“古典主义”这一课?——著名艺术评论家尚辉访谈录

男人体1924徐悲鸿纸本素描

为什么要补“古典主义”这一课?——著名艺术评论家尚辉访谈录

女人体1924徐悲鸿纸本素描

我们今天中国油画缺什么呢?我们因为强调的是写实,我们就力求将对象力画的一样;但是画的一样,你会觉得我们的油画总缺少一点味道。后来靳尚谊先生提出来,要补古典主义这一课,尤其是他的《塔吉克新娘》出来以后,大家觉得他的油画和徐悲鸿的也不一样,和同时代的其他油画家也不一样。他是学苏派的,但是他提出了学习古典主义绘画,他也和苏联绘画也拉开了距离。

为什么要补“古典主义”这一课?——著名艺术评论家尚辉访谈录

塔吉克新娘1983靳尚谊60cm×50cm布面油画

为什么要补“古典主义”这一课?——著名艺术评论家尚辉访谈录

侧面人物像2016靳尚谊65cmx45cm布面油画

为什么要补“古典主义”这一课?——著名艺术评论家尚辉访谈录

晚年黄宾虹1996靳尚谊115cmx99cm布面油画

为什么要补“古典主义”这一课?——著名艺术评论家尚辉访谈录

八大山人2006靳尚谊132cmx100cm布面油画

这个距离是什么?就是回到了欧洲油画艺术的体系之中。因为油画艺术的体系,实际上就是古典主义的体系,就是达芬奇、拉斐尔他们创造的一个体系。对人物造型本身的一种理解,这种理解和真实并不是一回事儿。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我们中国人建立的就是“西方绘画再现写实的和对象一样”,这是我们一直根深蒂固的一个概念。但是古典主义告诉我们,或者说西方油画历史告诉我们,绘画艺术并不是画和我们眼睛看的一样的东西。古典主义的那种韵味、美学的那种内涵,都不是说要画和眼睛看的一样的那样一种东西。如果说写实主义告诉我们的是一种创作态度和方法——要表现现实,要表现和对象的一样。那么古典主义告诉我们的是:建立在表达现实基础之上,还能不能有一个更高的美学追求?古典主义就是一个美学追求。

点击购买

为什么要补“古典主义”这一课?——著名艺术评论家尚辉访谈录

尚辉《有意味的造型》

尚辉简介

为什么要补“古典主义”这一课?——著名艺术评论家尚辉访谈录

尚辉,现任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中国美协《美术》杂志社社长兼主编,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副主席,上海美术学院、首都师大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和澳门科大人文艺术学院等特聘教授、博导等。(来源:云尚艺术 文字整理于尚辉采访

[ 责任编辑:陈雅雯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