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访谈 > 正文

淡墨着笔绘淡泊,含蓄温雅见张力——专访青年画家李冰洁

来源: 文化视界 2022-08-09 09:31:09
  在绘画上,我并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画画这么多年,小到每一张画,大到每一个系列,基本没有长时间重复自我的。

  美从何处寻?

  寻美是一场向内求真求善、向外求美的心路历程。寻美历程是人们将内心最深处对美好生活的潜在向往、期许、追求和创新以自身强大的精神力量进行真善美地迹化。其中,美术便是最为重要的艺术迹化方式之一。美术是人类历史上关于真善美的审美意识和美学创新思维高度集中、凝练的艺术表现方式之一。美术思维亦成为了真善美和创新的“炼金术”。

  理论委员会在山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以及诸位青年艺术家的大力鼓励和支持下,联合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艺术理论与批评专业师生,推出“‘美从何处寻’——青年艺术家系列访谈活动”。活动主旨在于:动态追踪新时代山东省优秀青年艺术家艺术成长之路和创作心路历程,并对其进行系统梳理,分时期建档,持续跟踪采访等;通过搭建高校大学生与优秀青年艺术家的互动交流平台,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积极学习青年艺术家的闪光点和创新精神,推进艺术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助力其快速成长;企望通过山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及其理论委员会的努力,为山东省美术理论的发展、美术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做出自己的尝试与贡献。

  希望此次“美从何处寻”系列访谈活动能够为青年艺术家和高校大学生以创新思维找到、化生并表现祖国大地无处不在的自然美、人文美和精神美带来一定的启迪,推动实现美育由生活思维转向艺术思维的价值旨归,从而以新时代语境为雨露甘霖,使心灵的真善美在凡尘世界中漾起朵朵涟漪,并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中一圈一圈荡漾开去。(孙晓娜 山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山东艺术学院副教授、山东大学文艺美学博士) 

淡墨着笔绘淡泊·含蓄温雅见张力

|李冰洁访谈|

记者:李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专访!可否与我们分享一下您与绘画结缘的经历?

李冰洁要说宽泛的绘画,那就很早了。我自小酷爱绘画,一直有参加兴趣班的学习。小学、初中阶段主要跟随淄博市群众艺术馆王者琦老师学习造型、线描。高中阶段课业比较多,但寒暑假期间也会去培训班画画。绘画的业余爱好一直都在,这算是一个宽泛的绘画领域吧!可能不了解我的人看到我的履历,认为我是会计学专业的,跨专业读艺术硕士。现在来看,大学选读会计学专业是一个有意为之的事情,后来能够到美术学院里研修绘画,对于我来说是兜兜转转又回来的过程。因为在我的成长过程中,除了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之外,绘画是最不可少的事了。说起中国画,我最早的学习是小学暑假时在少年宫的培训班,算是水墨启蒙吧。中学期间断断续续画过一些中国画,我从小的周边环境里耳濡目染了很多传统的中国画和书法,对传统的水墨有一种天然的熟识和亲近,对油画反而是陌生的。更高层面对中国画的学习应该是高考结束后的暑假,为艺术加试而备考的时候。遗憾的是大学期间没能接受艺术类高校的专业教育,视野没有打开,从而度过了在绘画上走弯路的“业余”四年。那几年里,受当时比较通俗的、流行的作品风格影响,我画出来的基本就是关于水墨和人物画的内容了。

淡墨着笔绘淡泊,含蓄温雅见张力——专访青年画家李冰洁

《青山绿水No.3》50×50cm 纸本设色 2017年

记者:您的综合媒材系列绘画受到哪位艺术家的影响比较多呢?或者说您以怎样的方式接触了综合媒材这一系列的绘画,才有了这样的创作呢?

李冰洁我的影响来源主要是我的导师岳海波教授。岳教授最早将综合材料绘画创作理念引入教学,并为影响、带动整个山东省的综合材料绘画创作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在校读研期间受到岳老师,还有李兆虬老师、党震老师在创作理念方面很多的影响,后来面临毕业创作,根据我自身情况,岳老师建议从综合材料绘画的形式入手。当时,用各种技法制作了很多肌理,在偶然形成的肌理效果之上因势象形,联想绘制一些天马行空的情节,创造一些对比和反差,类似于超现实主义的形式。也用过报纸这样的现成品,还融入了民间美术的一些元素,比如年画、剪纸、皮影,尝试过很多。2013年我第一张入选中国美协学术展览的作品就是皮影题材的,采用综合材料绘画的创作理念。再后来,逐渐做减法,一直在综合材料绘画这个范畴内。

淡墨着笔绘淡泊,含蓄温雅见张力——专访青年画家李冰洁

《山·城 系列之一》50×50cm 纸本设色 2019年

记者:那么,您为什么会选择把山水画与综合材料结合在一起进行创造呢?

李冰洁关于山水题材的创作,大概是在2016、2017年开始尝试。山水画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举足轻重,历史悠久,本身就有一套非常完备的系统。首先我对传统的艺术秉承着非常敬重的学习心态,很喜欢临摹传世的古画,水墨的韵味很喜欢,很亲近,并不是想去改造它。古人画山水是古人表达对自然、造化的感悟,山水可承载的内容很多,是比较宽泛的范畴。而且笔墨这些内容很高深,我没有想去紧随前人介入它,只是在学习的基础上,用我能掌握的一些材料方面的语言去表现关于它的韵味。在创作里,我总会表达一些我想要表达的东西,把当下社会生活中的感受带进来,传统绘画中的某些元素可以作为今天绘画的底气或者灵感来源。我不会说我的这些作品是山水画,或者当代山水画,我认为它就是一种当代的绘画。最初的想法是直接表现水泥森林,或者嵌入自然山水中的当代建筑。有的大幅创作里面看起来比较琐碎的细节,还有比较硬的边,有的是不经意、有的是刻意想表达的关于现实生活的琐碎,还有城市生活中的隔阂。局部很丰富,但是整幅的大势还在,山川水迹的意象还有。可能你的感受,不外乎我说的这两点。

淡墨着笔绘淡泊,含蓄温雅见张力——专访青年画家李冰洁

《清平乐记》100×160cm 2021-2022年

记者:李老师,这次专访的主题是“美从何处寻”。您可否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在您看来,这一系列绘画,最能够称之为“美”的是哪个方面呢?

李冰洁我在创作过程中没有想通过画面去满足一些视觉感官的刺激,只是比较单纯的水墨痕迹的拼贴,可能就造成了画面有一种很冷峻的感觉。这些是基于我个人的一种表现语言,不论是水墨氤氲,比较温润的效果,还是拓印的那种比较硬朗的肌理效果,整体的对比是我更在意的点。关于美,我认为作品的面貌,是画家状态自然而然的展现,是真诚的,掩饰不了的。其实有一些作品的面貌不是我刻意要做成这个样子,后来通过老师指点,与观者、读者的交流,才慢慢意识到我创作的大概面貌,逐渐找到一个大致的方向。就是要追求一种基于水墨和宣纸特性的淡泊之美,基于拼贴叠透的含蓄之美,还有一种单纯的、纯粹的品格。

淡墨着笔绘淡泊,含蓄温雅见张力——专访青年画家李冰洁

《只此青绿》创作过程

记者:说到冷峻的审美感受,您的《那些花儿》系列就跟《山城》等类似作品的冷峻所形成的反差很大。这种不经意的冷峻、淡然,会一直保持在您的作品中吗?在生活中,您又是怎样去体现和追求这种审美效果的呢?

李冰洁其实这种冷冷的感觉应该是我正常的状态,《那些花儿》系列表现出来的温暖和热爱,大概是自我治愈的结果。我参加工作已经有十几年了,可能跟日常的工作性质有关,并不是多么有热情,更多的是严谨,高冷。从这一点说,我跟我的画还是很一致的。而画《那些花儿》的时候,真的是被那些花花感动了,鲜花的娇艳,从半开到盛开展现出的那种生机,我觉得鲜花特别治愈我,所以才用那么热烈的颜色去画那些花。这十多年的经历对我来说,是一个不断学习进步的过程,在画面上呈现的恰恰是我转变过程的记录。手绘鲜花和做材料这两种创作手法反差是挺大,我也特别希望我的这两方面能够融合起来,包括接下来的创作方向,希望能有一种更加统一的语言,让两者的差距不要这么大。而且,我现在已经开始在朝这个方向努力了。

淡墨着笔绘淡泊,含蓄温雅见张力——专访青年画家李冰洁

《那些花儿》系列  50×50cm 2021年

淡墨着笔绘淡泊,含蓄温雅见张力——专访青年画家李冰洁

《那些花儿》系列  32×32cm 2018年

记者:关于未来的创作规划,可否与我们透露一下,您在接下来的绘画过程中,是会进行更深入的综合材料研究创作,还是会有其他方面的转型呢?

李冰洁在绘画上,我并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画画这么多年,小到每一张画,大到每一个系列,基本没有长时间重复自我的。每一个展览完成的小系列,都是我最好的总结。我会把下一步的方向进行调整,而且这种求变的欲望特别强烈。我现在能想到的,不管画什么,形象只是一个载体,一个外在的表现,更适合用“非具象”来表述。就像中国古代文人,寄情于山水之间,又在笔墨游戏中抒发自己的情感,将绘画当成一个真诚的、自我的事情去做。所以说,山水也好,花卉也好,不论把主题落到什么样的东西上,希望都能跟日常的一些所思所感,还有我的理想结合起来,能形成一种自然抒发的、非具象的,或者是偏抽象的语言。这样的创作意愿很强烈,但是最终能在画面上生成什么样子,我现在也说不清,这会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

淡墨着笔绘淡泊,含蓄温雅见张力——专访青年画家李冰洁

《古意山水1》50×140cm 纸本设色 2020年

(来源:山东省青年美协)

画家简介

淡墨着笔绘淡泊,含蓄温雅见张力——专访青年画家李冰洁

李冰洁,1983年生,艺术硕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副秘书长,山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团成员,供职于山东省文联。

[ 责任编辑:周龙 ]

相关阅读